正文 第7章 藏密發聲養生法(1)(1 / 3)

語密是藏密三密之一,“語”意味著神秘的咒語真言。念誦咒語隻需要注重其音聲,不需要深入研究其意義。咒語是利用聲波對人體的生理和心理產生作用來達到修持的目的。

語密是藏密三密之一,“語”意味著神秘的咒語真言。念誦咒語隻需要注重其音聲,不需要深入研究其意義。咒語是利用聲波對人體的生理和心理產生作用來達到修持的目的。

六字大明咒是藏密發聲養生的密法,咒文是:嗡(ong)嘛(ma)呢(ni)唄(bei)(mei)吽(hong)。

王驤陸居士認為此法本不為治病開設,但心定則氣和血旺,百病自可消解。此六字“嗡”字去除一切病,“嘛”字除熱病,“呢”字除氣病,“唄”字除痰病,“”除寒病,“吽”除膽病,從這個角度講,病者修此也相宜,對失眠、高血壓、腦病、肝胃、心血管、怔忡、麻木以及婦科等諸症都有較顯著效果,宜注意以下各方麵:

(1)不問何病,總以保養心髒為主,其法可分開源節流兩種:不動肝火,安心寧神,氣和血旺,是謂開源;思慮少,惱怒不生,則氣血不耗,是謂節流。能開源節流,自然長壽,每日修此法,必可息心平氣增長血球。但在坐時如身體感覺不適或老病複發,這是在拔除夙病伏根,有好處,這與發病不同時間稍長自然痊愈。切勿生疑而中止,應當發大願,念曰:“我修此法為解一切夙業,舊病雖來我生歡喜,從此拔根,願天下一切同病,我皆代受其苦,我如修法有成必普度一切眾生,使皆明心成佛,永斷諸病苦。”每日上座前發此大願,切勿忘記。此法以一百天為期,必得奇效,修滿千日,必證得三昧定。

(2)上座後要忘記自己是病人,不要想著自己的患病處,否則會氣血凝聚,病難除去。

(3)下座後以少氣惱為主,忌食蔥蒜,忌聞好香,因為此物易於動肝;魚、肉也宜少食,此物易於動欲,心多思欲與法不相應;平時遇事以忍為貴,想到皆為自己夙業冤報,應當承受,通過修法予以解除,逢凶化吉。

(4)修此法不必擇時擇地擇向,隻要一心恭敬即可。婦女可日日修,不要間斷。老人修此法更妙,患老年腰腿疼如法修持必可複原,並且無中風怔忡等病,首靠自己虔修之力,再靠菩薩加持之恩,血氣自然易於打通。

如法修滿一百日後,如家中有病人,可結印念咒一百零八遍或千遍,加入淨開水中使病人服下,皆能見效;若病人能自念予以配合,效果更好。

藏民最常念誦咒語為六字大明咒——嗡嘛呢唄吽,日常生活中,念念不忘之咒語,亦是此六字大明咒。於藏區之中,經常可見到年紀較長者,左手持念珠,右手轉瑪尼輪(其中裝有六字大明咒之經典),口中喃喃念誦著六字大明咒。每天清晨與傍晚,均至住家附近的寺廟、佛塔繞行、禮拜,因此,生活過得甚為充實,是一種良好的生活方式與態度。以下,就六字大明咒的意涵,做簡單的解釋:

“嗡”字在藏文中,是由阿、哦、嗎三字之音所組成,意指佛清淨之身、語、意。將眾生不清淨之身、語、意,淨化為佛清淨之身、語、意,時時提醒自己需清淨身、語、意三門諸業障,即為此字之意涵。

“嘛呢”即珍寶。佛法的珍寶為慈悲心與菩提心,惟有具足此二者,方能滿足眾生之需求。

“唄”即蓮花。蓮花出汙泥而不染,象征沒有煩惱染汙的空性智慧,因此,“唄”之意涵即為空性智慧。

“吽”字有許多不同的解釋,但究其意涵為“不動、不變”之意,為五方佛中,不動佛之種子字,象征前麵所提及之佛清淨的身語意、慈悲心與菩提心珍寶、空性智慧,是修行過程中,不變與不動的本質。

於念誦此六字大明咒時,不斷惕勵自己,需淨除身口意諸業,具足慈悲心與菩提心,終能證悟空性智慧,為一完整之修持法門,因此,念誦六字大明咒具有極為殊勝之功德。

六字大明咒修法儀軌

首先要明了咒文,並將咒念熟,然後上座修持。

上座前:(1)淨手;(2)設備一切;(3)禮佛。不必焚香,尤忌好香多煙,坐在床上修為宜,如出門或不便,即行心拜、點心香也可。

上座有八忌:(1)忌風處坐;(2)忌飽後坐,飯後一個半小時為宜;(3)忌下座即解大小便,必須過十分鍾後才可以解;(4)忌貪坐,一時高興多坐,以後易退轉,以每天一座,最多二座,每座一至二小時為宜;(5)忌大聲持誦,免傷氣,要金剛持(唇動無聲,自己聽見);(6)忌身體多動,必致腰疼,伸腰要慢,身體不必過於正直;(7)忌求見光、見佛;(8)忌有幻象時執取生疑,如聞妙香、妙音,生歡喜心等皆可致病。

此法有手印直證無相門,以心靈為主,不必觀光觀字。

修法三要:

一要在上座時手印不能散開,此是身密,以此戒殺、盜、淫身三惡業;

二要口持咒勿停,不可說話,為口密,以此戒口四惡業;

三要心空如佛,自己即是四臂觀音,觀一切眾生如醉、病之佛,一醒即愈,同體不二,此是意密,以此戒貪瞋癡的意三惡業。

此法中戒定慧三法具足,使三業清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