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跨進新世紀的輪回(5)(2 / 3)

1952年新中國第一套美術明信片發行,共10枚,第一枚是禮花盛開的天安門夜景。

1955年3月1日,天安門(紅版)一元幣值的人民幣發行。正麵為天安門圖案,背麵圖案是國徽。由於紅色容易褪色,1961年3月25日又發行了天安門(黑版)人民幣。

……

還可以從另一個角度盤點人們對天安門的鍾愛。

以天安門為商標圖案的中華牌香煙從1951年誕生起,就長盛不衰。它不僅是中國香煙第一品牌,中國國家領導人的特供煙,外國國賓的禮品,而且銷往六大洲40多個國家。盡管萬寶路、555等國際頂級大牌香煙長期不懈地猛攻中國市場,但無不敗在“中華”的腳下。

新中國成立前,中國卷煙市場份額大部分被頤中(英美)占領,高級卷煙就是“白錫包”。新中國誕生後,生產自己最好的卷煙品牌這件事也就提上了議事日程,上海中華煙草公司擔當起這一任務。樣煙做成後,由當時的華東工業部部長,後任上海市市長的汪道涵專程送北京,供毛澤東等中央領導評吸。中央領導對這個樣煙評價很好。

最好的煙要起一個最好的名字,經中央批準,最終定名為“中華”。

好的名稱還要有好的商標,卷煙廠就在《解放日報》上征集商標圖案。廣告刊出後,投稿人很多,其中華東美協秘書長畫的一個商標最終入選:商標為深紅全底,正麵是天安門城樓,兩旁兩個大華表,下麵用金水橋相聯結,上部中間印有“中華牌卷煙”五個大字;背麵是一個有底座的大華表,中間印有“中華牌卷煙”。

“中華”牌上市後一炮打響,從而使“白錫包”不再名列第一,而中華牌卷煙從此名居首位,曆久不衰。從20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中期,“中華”都是依靠中央下達的煙葉調撥計劃生產卷煙,並且要經常向中央有關部門彙報生產情況。一遇到災害缺貨年份,計劃完成不好,為確保特需、禮品煙的供應,就憑國務院開出的介紹信去產區督促調運。如此保駕護航,“中華”煙也就有了非同一般的“貴族”身份。

21世紀初,輿論上猛烈撻伐用帶有政治性建築物命名商品或設計商標的行為,很多商品不得不改弦更張,而中華香煙因其享有“國煙”地位,穩坐泰山。

在新中國商業史上有兩例直接用“天安門”命名的商品,都出自武漢。那就是1956年武漢市武昌針織聯營工廠生產的“天安門牌”電機襪,1964年武漢天安味精廠生產的“天安門牌”味精。這兩種產品都沒有依借天安門而名聲大噪,最終悄無聲息地消失了。

文藝界對天安門的熱情似乎更高。

1958年,時任政務院副總理、國家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長的郭沫若發表了詩歌《天安門廣場》,可謂是國家領導人公開發表歌頌天安門詩歌的第一人。詩雲:

天安門外大廣場,

坦坦蕩蕩像汪洋。

巨廈煌煌周八麵,

豐碑嶽嶽建中央。

比郭沫若小三十多歲的著名詩人賀敬之,對天安門的歌頌則更富激情。創作於1956年的政治抒情長詩《放聲歌唱》,有這樣的詩句:

我的心

緊貼著

天安門的紅牆

……

啊,給你——

我們心中的

熊熊烈火;

啊,給你——

我們血管裏

燃燒的岩漿;

給你——

我們生命的

滾滾黃河;

給你——

我們青春的

浩浩長江

……

以寫政治抒情詩見長的賀敬之,雖然沒有專門歌頌天安門的詩歌,但在他新中國成立後重要的詩作中,毫無例外地都要抒發對天安門的深情。

而眾多詩人們獻給天安門的詩作就難以計數了。

人們知道胡鬆華的名字,還是1965年首演的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他在其中演唱了自己作詞作曲的《讚歌》。歌曲表達了一名蒙古族青年從草原來到天安門廣場,對祖國由衷的祝福。胡鬆華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讚歌》竟改變了他的人生:熱烈高昂的曲式,優美的蒙古長調,讓他一夜成名。胡鬆華不僅因此確立了自己在歌壇的地位,也被破格調入當時歌唱家們可望而不可即的中央樂團。那是個大唱革命歌曲的時代,天安門廣場是紅太陽升起的地方,再加上新穎的馬頭琴曲式,《讚歌》走紅也非偶然。盡管胡鬆華此後並沒有唱出更令人心動的歌曲,但是50年久唱不衰的《讚歌》,就足以讓他享譽一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