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跨進新世紀的輪回(5)(1 / 3)

門正是這種尊嚴的代表。

順治八年,進士胡世安大筆一揮,寫下了中國第一首讚美天安門的詩作,他因此成為天安門曆史的座上賓。此詩距今已近400年,氣勢宏大,意蘊有嘉,不愧是能穿越數百年的上乘之作。特此一字不差地錄上:

象闕冠雲區,曆曆引崇階。

旭光浮金碧,佳氣匝城來。

帶潢疏太液,塵氣辨天街。

懸想重輪夕,煙蕪淨九垓。

王稀端北位,符正協三台。

翅鵲曾標觀,鳳凰已去台。

曷壯勾陳居,名勝掞騷才。

頃茲萃王會,銅龍答陽開。

王師拜手語,柏梁匪所儕。

經營成不日,無假梯航材。

攀躋同昔侶,指顧起今猜。

耿耿百年心,老眼重徘徊。

時光流轉到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畫家徐揚繪製了一幅《京師生春詩意圖》。此畫采用鳥瞰式構圖,結合西洋焦點透視畫法,讓整個北京城纖毫畢現。天安門毫不謙恭地居於畫幅中央,奪人眼球。

鹹豐十年(1860年),天安門最早的一張照片誕生,此時距攝影術問世僅21年。完成開創之舉的是英國攝影師費利斯·比托,他是第二次鴉片戰爭的隨軍記者。比托不僅拍攝了英法聯軍侵華的大量殘酷戰爭場景,也是第一位用鏡頭記錄了天安門全景的攝影師。

此後各國攝影家步比托後塵蜂擁入華,為天安門留下一批又一批珍貴的史料。

同治十一年(1872年),英國畫家威廉·辛普森參加了同治大婚,用畫筆繪製了當時的天安門和大清門。這也是外國畫家第一次為天安門造像。

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裝幀精美的德文影集《北京照相》出版。102張照片真實記錄了八國聯軍侵占北京的情景。一幅天安門照尤為刺目:一個聯軍軍官騎著棗紅大馬,傲立天安門前,兩名持槍衛兵伺立左右。天安門留下恥辱的一幕。

宣統二年(1910年),天津正昌煙草公司開始生產天安門牌香煙。這是史上第一次把天安門應用於商品品牌名稱,從此天安門開始了它的商業旅程。有意思的是,那時的香煙盒內還附送一張香煙畫片,用以廣告宣傳。天安門香煙的畫片,正麵是麻將三國人物,每張有一個三國人物和麻將圖案;背麵是紅色的天安門,還有“請吸天安門香煙”的字樣。如果有幸得到當年的煙盒和畫片,那將是稀缺藏品。

民國二年(1913年)12月16日,中華民國郵政明信片上,加蓋有“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二周年紀念”郵戳,郵戳主圖是天安門。這也是中國第一次出現以天安門圖案為主圖的郵戳。

從1420年到1949年的529年間,對呈現天安門形象的各類作品,做如上的“串串燒”,也是擇其要或曰掛一1910年天津正昌煙草公司開始生產天安門牌香煙,盒內附有香煙畫片,正麵為麻將三國人物(左圖),背麵是天安門圖案。

漏萬。相信,那些跨越歲月長河而能夠留存至今的作品,畢竟是少數。被官方擯棄而散落民間最終灰飛煙滅,或本就在民間自生自滅的作品,應該是更多。鉤沉曆史是一件傷心的事,尤其是在中國。以文明古國自詡,卻常常無情地踐踏自己的文明。

2.天安門駕乘藝術與科技的雙翼巡遊世界

新中國成立後,各種媒體和出版物把天安門作為常抓不懈的熱門選題;不少文人墨客以及各路能人把創作的焦點對準天安門;從大學直到幼教,毫無例外地都要把有關天安門的內容列入教材;那些單位牆報、內部報刊,各種流通票劵,以至出生證、結婚證、老年證、畢業證、委任狀、獎狀、獎品,出現天安門形象已是司空見慣。要想統計究竟有多少種類和數量,就像企圖數清自己有多少根頭發一樣困難和不可思議。

下麵這些點點滴滴,或許能看出,新中國成立初期天安門在人們心目中的熱度: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開國紀念章”發行,紀念章的主題圖案是天安門。

“文革”期間,印有毛主席語錄和天安門圖案的結婚證書。

1949年10月8日,新中國第一套郵票發行,主體圖案同樣是天安門。這是為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召開而發行。天安門郵票揭開了新中國郵票史的第一頁。

1949年10月,各種紀念照片和畫片大量湧現,大都是以開國大典的天安門為背景。

1950年6月18日,新中國的國徽誕生。國徽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象征。國徽圖案的中間是五星紅旗照耀下的天安門,這也就確立了天安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代表。天安門正是在這無上榮光的光環照耀下,駛入了它新生命的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