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跨進新世紀的輪回(4)(1 / 3)

然而60周年大慶的夜晚,以其新世紀獨特的智慧和審美,令天安門實現了一次最為華麗的展示。

1.“光立方”的魔幻裂變

“光立方”這個陌生的字眼,在豐饒的中文詞庫中第一次出現,是60周年大慶的夜晚。它現身在孔雀開屏最美麗的地方。

整個晚會,廣場國旗旗杆表演區成了人們的視覺焦點。這個占地9000平方米的方形表演區由4028棵“發光樹”組成。隨著晚會的進程,“發光樹”變換著不同顏色並組成不同的圖案。茫茫夜色中,當“中國結”、“飛翔的和平鴿”、“祖國壯麗河山”……一幅幅絢麗的畫麵突然呈現,產生出魔幻般的視覺效果,廣場上隨之發出陣陣讚歎和驚呼。整個表演貫穿晚會始終,先後變換860幅畫麵。

最具想象力的是第二篇章《是我生長的地方》。伴隨郎朗彈奏的《今天是你的生日》,6歲女孩崔紫旭在“光立方”中央的一塊畫板畫出一隻飛翔的白鴿。“光立方”也漸漸呈現出一隻像是兒童稚嫩筆觸畫出來的大鴿子。當“清晨我放飛一群白鴿”的旋律響起,大鴿子的眼睛亮了,4028名戰士每人拿著兩塊可以發光的LED鴿板揮動,8000多隻鴿子飛翔起來,場麵蔚為壯觀。鴿子代表和平,兒童代表希望,女孩的畫被一個心形的紅氣球帶到高空,也放飛了中國人民祈望世界和平的美好心願。

原來,每棵“發光樹”是由126根布滿發光體LED管的“樹枝”組成,每一棵“發光樹”都由電腦程序操控。在導演的指令下,4028名表演者每人平均要做1211個動作。參演人員在表演過程中,不僅操作“發光樹”,還有花球、煙花等10種共40餘斤的道具,動作間隔時間最短的僅1秒。

“發光樹”的表演難度最大。這棵“樹”高1.6米,人還要站在0.6米的台架上,而且絕大部分時間,人不能高於“樹”。因此,表演者都是要蹲在台架上。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非常狹窄,舉道具時常常是貼著臉“唰”地迅速劃過,臉上、鼻子上都是道道傷痕。

可以想見,這項艱巨的任務非解放軍戰士莫屬;更可以想見,2009年夏天戰士們度過了一個刻骨銘心的酷暑。

操盤這桌視覺盛宴的高手正是著名導演張藝謀。他出道於攝影,對光和色彩有特殊的理解和感悟。當他執導影片時,不惜犧牲故事性,讓色彩大行其道。顯然,天安門廣場為他提供了更新的色彩領地。“光立方”氣勢龐大而又整齊劃一的方陣,讓人不期然想到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擊缶而歌”和“活字印刷”,它們如出一轍地顯現著張氏風格。

這位出生於陝西西安的電影人,其最初靈感或許來自於秦兵馬俑。

LED是發光二極管的簡稱,是一種能發光的半導體電子元件。這種電子元件雖然早在1962年就已出現,但隻能發出常人難以看到的低光度紅光,直到21世紀初才得到廣泛應用,所發出的光已遍及可見光、紅外線及紫外線,光度也大大提高。由於具有效率高、壽命長等優點,目前成為指示燈、顯示板最理想的光源。現在人們的生活已大受LED的恩惠,交通指示燈、汽車照明燈、電視熒屏是它的廣泛使用者。

與最新科學技術結緣,是60周年晚會的一大亮點,“光立方”隻是其中一例。人類智慧隻有與科技嫁接,才能最大化。

2.網幕煙花:世界最大的焰火繪畫

60周年大慶之夜,創造視覺奇觀的不僅是“光立方”,還有巨大的“網幕煙花”。

在人民英雄紀念碑北側、“光立方”主題表演區域南側,由6台250噸的吊車吊起長90米、高25米的焰火繪畫網幕。偌大的網幕就像展開的紙張,任憑焰火縱情“揮毫”。晚會進行中,網幕上先後呈現出了三幅氣勢磅礴的焰火繪畫:《錦繡河山》、《美好家園》和《雪域天路》。

那一幅幅令人驚歎的畫作,竟然是由煙花構成,實在是難以置信。

國慶聯歡晚會執行總導演甲丁稱,這三幅焰火繪畫將為世界美術史留下一部獨特的作品,而且可能申請世界最大焰火繪畫的吉尼斯紀錄。

焰火總設計師蔡國強則說,60周年焰火燃放的難度超過曆次國慶慶典聯歡晚會,一方麵是因為,所謂“煙花”隻有把“煙”撥開才能看清楚“花”,就好比霧裏看花,霧濃了肯定看不到花,這是首先要解決的難題。另一方麵,以往的晚會使用焰火較為單一,隻強調組成圖案,但是沒有繪畫的概念。而這次聯歡晚會,通過施放焰火的種類不同,和燃放時間不同,繪出壯觀、立體的焰火畫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