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這麼一個國王,一天晚上做了夢,滿嘴的牙都掉了。國王感覺很奇怪,但又不明白其中含義,他就找了兩位解夢的人。這兩人來了以後,國王就說:“滿口牙怎麼全掉了,到底是什麼征兆呢?”第一個解夢的人就說:“皇上,在你所有的親屬都死去以後,你才能死,一個都不剩。”這個夢解出來了,皇上一聽,心裏非常不高興,打他一百棍,打的解夢人死去活來。臨到第二個解夢人解說了,他這樣說:“至高無上的國王,您將是您所有親屬當中最長壽的一位呀!”國王聽了以後非常高興,賞他一百金幣。
同樣的內容,同樣的事情,兩個人就用兩種不同的說法。第一個人把國王說生氣了,國王龍顏大怒,杖他一百棍;然後,拿出一百個金幣,獎給第二位解夢的人。大家看一看,同樣的事情,同樣的內容,為什麼一個挨打,一個受獎?受獎的這個解夢的人,他成功了。他成功靠什麼?靠他的口才。能說口才沒有用嗎?能說口才與成功沒有關係嗎?
社交中,我們常會遇到一些無禮要求,此時,我們想既要把“不”說出口,又不得罪別人。這樣的想法的確不過分,但是,要做到又必須費一番細思量。
錢鍾書先生對時下流行的祝壽宴和一些掛羊頭賣狗肉類的學術研討會等一概拒之門外,而且為了讓別人清楚地知道他的意思,他用七個“不”字說了這樣一句話:“不必花些不明不白的錢,找一些不三不四的人,說些不痛不癢的話。”對於那些想高攀錢先生的人而言,這樣簡明扼要的一句話無疑使他們退避三舍。
林肯執政時期,有位女士拜見他之後,態度堅決地說:“親愛的總統先生,您必須給我一張授銜令,為人我的兒子為上校。”“我之所以提出這樣的要求,是因為我有理由這樣做,而不是簡單地求您開恩。我的祖父參加過列克星敦的戰鬥;我的叔父在布拉斯堡戰役中沒有逃跑,要知道,隻有少數幾個人做到了這點;我的父親參加過保衛新奧爾良的戰鬥,而我的丈夫則戰死在蒙特雷。”女士接著補充道。
林肯認真聽完女士的話後,真誠地回答道:“親愛的夫人,非常感謝您的家庭對國家做出的貢獻,我想這已經夠多的了,現在,該是把報效國家的機會讓給別人的時候了。”
林肯明白這位夫人的意思是讓他看在家人為國家做出巨大功勞的份上,給她的兒子授銜。聰明的林肯卻從另外一個角度出發,用簡潔明了的語言拒絕了夫人的請求,如此簡短風趣的回答,不但有利於改善自己的為難處境,也有利於轉換對方陷入泥沼的思維模式。
在日常的交往中也是如此,你不可能在任何時候滿足任何人的任何要求,所以,你隻能用語言快速地使自己擺脫為難的處境,在運用話語時要注意把握分寸。有人說如果你想真正了解一個人,就注意他在處理為難時候的表現,這能表現他的本質。要做好這點,的確是一種境界。
巴基斯坦著名主持人穆哈米在一台晚會上主持節目,鬢發斑白的影壇老將雷利拄著拐杖,步履蹣跚地走上台來,很艱難地在台上就座。看到這樣一個老人,讓人很自然地為他的身體擔心。所以穆哈米開口問道:
“你還經常去看醫生?”
“是的,常去看。”
“為什麼?”
“因為病人必須去看醫生,這樣醫生才能活下去。”
穆哈米接著問:
“你常去醫藥店買藥嗎?”
“是的,常去,這是因為藥店老板也得依靠我們才能活下去。”
“你常吃藥嗎?”
“不。我常把藥扔掉,因為我也要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