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爾和他談了兩個小時,年經人從絕望的深淵中奮力爬出,變成一個積極的思考者。一個靈感鼓舞了他:“你為什麼不運用銷售的技巧,說服家庭主婦,邀請鄰居來家裏吃便飯,然後把烹調的器具賣給他們?”
希爾借給他足夠的錢,買一些像樣的衣服及一套烹調器具,然後放手讓他去做。第一個星期,他賣出了這套烹調器具,賺了100美金。第二個星期他的收入加倍。然後,他開始訓練業務員,幫他銷售同樣式的成套烹調器具。4年之後,他每年的收入超過100萬元,並且自行設廠生產。
同樣,在工作上的層級組織中,如果你的上一層職位被某一個不勝任者占住,那麼你花再多力氣或你的貴人再有心提拔你,也都將徒勞無功。
為了到達跳水板頂端,你必須爬下那座被堵塞了的階梯,橫越到另一側沒有障礙的階梯,然後再順利地爬上頂端。在層級組織中,你必須離開擋路人那條升遷通道,然後從另一個沒有阻礙的通道往上晉升。如果那人仍有資格獲得晉升,他便不算是擋路人,而你也不必躲開他。隻要稍加忍耐,多等一些時日,他將獲得晉升,屆時出現空缺,你的貴人便能立即提拔你。
在日常交往中,與人談話往往是很愉快的事,但也有自己說的話被別人誤解的時候。要想使自己的話不被人誤解,必須注意:盡量少用話中有話的句子。在需要明確表達自己的意思時,話一定要說得明確、具體,千萬不要模棱兩可,以免引起誤解。
不要隨意省略主語。在一些特殊的語境中,可以省略主語,但這必須在交談雙方都明白的基礎上,否則可能引起誤解。比如,一位男士挑帽子,售貨員拿了一頂給他,他看了看說:“大,大。”售貨員一連給他換了四五種型號的帽子,他都嚷道:“大,大。”售貨員生氣了,說:“分明是小號,你為什麼還說大?”這人結結巴巴地說:“頭、頭,我說的是頭大!”造成這種狼狽結局的原因就是他省略了主語。
注意同音詞的使用。同音詞就是語音相同而意義不同的詞。如果同音詞用得不當,就很容易產生誤解。如“期終考試”就容易誤解為“期中考試”,如把“期終”改為“期末”,就不會誤解了。少用文言詞和方言詞。與人交談中,文言語過多使用,容易造成誤解。除非有特殊需要,一般不要用文言詞。而方言詞的使用更容易造成誤解,特別是不同方言區的人談話,如各自使用方言,那就更困難了。如“公公”一詞,普通話指丈夫的父親,貴陽話則指自己的祖父,揚州話指外祖父,重慶話指祖父的姐(妹)夫,各有所指。
說話要注意停頓。如“中國隊打敗日本隊獲得冠軍”這句話,即可理解為“中國隊打敗,日本隊獲得冠軍”,又可理解為“中國隊打敗日本隊,獲得冠軍”,這樣,如不注意語句的停頓,就容易造成誤解。
以謬製謬,以子矛刺子盾
柳治徽是我國著名曆史學者。所著《中國文化史》,70餘萬言,多次印行,影響很大。
有一天,一位自詡為“新學者”的青年跑到柳老那裏,說:“線裝書陳腐不堪,對社會簡直一點用處都沒有,不如付之一炬。”
柳老微微一笑,口氣平和地說:“你這個主意,我非常讚同。但我還有更好的建議。這行動不做便罷,要做須做得徹底。否則,這兒燒毀,那兒沒燒毀,還是起不了很大作用。應當來一個全國統一行動,把所有的線裝書通通付之一炬。不,這不夠,把我國的線裝書全燒毀,世界各國圖書館還有許多線裝書被珍藏,不把這些書統統燒光,說不定它們還會‘走私’進來,又重新在中國蔓延,這樣,我們就會前功盡棄了。所以,不僅中國的線裝書要燒掉,全世界的線裝書都要統一行動,全部燒光。這樣,不但線裝書不會在中國蔓延,而且外國許多漢學家,也不會孜孜不倦地鑽古紙堆了。否則,他們如果來華訪問,在經史子集上提出些問題和我們商榷,我們瞠目結舌,無言對答,豈不貽笑大方,太難為清了嗎?”年輕的“新學者”聽後,麵紅耳赤,隻好匆匆地道別。
柳老作為一個堂堂的大曆史學家,竟然讚同焚燒線裝書,甚至必須燒完全世界的,其反諷之功實為老辣圓熟。“新學者”就是再遲鈍,也不會聽不出話中之刺。
反諷之創意始於抓住聽眾的判斷。用適度的誇張和乍聽之下頗有道理的反話,使人從“信其有理”到“發現矛盾”,再進而抓住你要表達的思想核心。
例如,歐斯卡?魏德常常說些機智的反話。他寫過“我不讚成任何違反自然忽視的事”,“君子就是從未無意中動粗的人”,“我們隨時都可善待我們毫不關心的人”。這些誇張的反話乍聽之下很有道理,細細玩味才發現其矛盾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