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那些觸動心靈的人(2)(1 / 3)

明子和咪子

作品導讀

《明子和咪子》是冰心於1984年5月創作的一篇小說。作者以獨特的體驗,真實地反映了20世紀80年代社會生活的一個側麵。

小說主要描寫了一個愛貓、活潑、可愛的明子。從明子趁媽媽得到“交換學者”的獎學金出國進修,勸奶奶養貓,到向陳伯伯要小貓時不敢把“鞭打繡球”好聽的名字說出來;從明子輕撫咪子雪白的長毛,到夢見咪子被關在計算機裏而急得滿頭大汗的形象描寫裏,表現了明子愛貓的性情。

作者描寫咪子柔軟輕巧地穿行、伸出前爪去撓奶奶那隻正在擺動著的筆,以及活躍時的各種情態,都十分逼真,咪子的活潑、可愛仿佛呈現在讀者的眼前。許多人讀了這篇作品後,都喜歡上這隻全白的,隻有尾巴是黑的“鞭打繡球”。

原文回放

明子的真名不叫明子,他姓徐,叫徐明。咪子的真名也不叫咪子,它是一隻貓,叫咪咪。明子和咪子是奶奶給他們的愛稱。

咪子是明子給奶奶抱來的。奶奶退休後,閑多了,不但要明子和爸爸每天來吃晚飯——因明子的媽媽得到“交換學者”的獎學金,到加拿大進修一年——還要找些別的事做,像在陽台上種些花草什麼的,因此明子就想勸奶奶養貓。

明子最愛貓了,但是媽媽不愛貓,說:貓不像狗,它到處爬,到處跳。一會上桌,一會上床,太髒了。無論明子怎樣央告,媽媽總是不肯。如今媽媽出國了,樓上的陳伯伯——爸爸的同事——他家又有了三隻小貓,長毛的,個個像毛茸茸的小花毛團似的,可愛極了。大家都說陳伯伯太愛貓了,送走一隻貓,就像嫁出去一個女兒似的,一定要找一個可靠的人家,他才肯給。明子想,說是我奶奶要,他不會不答應吧,我去試試看。

第二天一放學,明子就上樓對陳伯伯賠笑說:“我奶奶您認識吧?她最愛貓了,她退休了閑得慌,想要您一隻小貓作伴,行不行?”陳伯伯看著他笑說:“你奶奶要,可以抱一隻去……”明子又賠笑說:“我把三隻都抱去給奶奶看,即刻就送回來。”陳伯伯隻好讓他把三隻小貓都放進書包裏,他挎上書包,騎上車飛快地到了奶奶家。

奶奶家住得不遠,騎車三分鍾就到了,奶奶還給明子一大把門的鑰匙,可以一直進去。明子興衝衝地進去時,奶奶正在給媽媽寫信呢。明子從書包裏把小貓一隻一隻放在書桌上,它們一邊低頭聞著,一邊柔軟輕巧地在筆筒、茶杯和台燈中間穿走。其中有一隻是全白的,隻有尾巴是黑的,背上還有一塊小黑點。就是它最活潑了。一上來就爬到奶奶手邊,伸出前爪去撓那支正在擺動著的筆。奶奶一麵揮手說:“去!去!”抬起頭來一看,卻笑了說:“這隻貓有名堂。這黑尾巴是條鞭子,那一塊黑點是個繡球。這叫‘鞭打繡球’……”明子高興得拍手笑了說:“好,好,‘鞭打繡球’,就留下它吧。”奶奶笑著說:“要留下它,也得先送回去。我們要先給它準備吃、喝、拉、撒、睡的地方。”

明子連忙又把小貓送回給陳伯伯,說:“我奶奶謝謝您啦,她想要那隻有黑尾巴的。”——他不敢把“鞭打繡球”這好聽的名字說出來,怕陳伯伯不舍得——陳伯伯一邊把小貓放回母貓筐裏,一邊說:“好吧。你一定也常去玩了?

可你不能折磨它。”明子滿臉是笑,說:“哪裏呢!我們準備好就來抱。”一回頭就跑。

明子幫著奶奶找出一隻大的深沿的塑料盤子,鋪上爐灰,給咪咪做廁所;兩隻紅花的搪瓷碟子,大的做咪咪的飯碗,小的做咪咪的水杯;還有一隻大竹籃子,鋪上一層棉絮,做咪咪的臥床。奶奶說:“咪咪可以睡在我的屋裏,但是‘吃’和‘拉’隻能在廚房桌子底下,夏天還得放到涼台上去,不然,臊死了。”這一切,明子都慨然地同意了。

咪子抱來了,真是活躍得了不得!就像媽媽說的那樣,整天到處跑,到處跳,一會兒上桌,一會兒上床,什麼也要撥撥弄弄。於是奶奶就常給它洗澡,洗完了用大毛巾裹起來,還用吹風機把濕毛吹幹了。早飯後在洗牛奶鍋的時候,還用一勺稀粥先在鍋裏涮一遍,又把自己不吃的蛋黃,拌在牛奶粥裏給咪子吃。奶奶把咪子調理得又“白”又“胖”,就像一大團絨球似的!咪子平常很鬧,掙紮著不讓明子抱它,但是吃飽之後就又貪睡。奶奶常在晚飯前喂它,什麼魚頭啦、雞爪啦,剁碎了給它拌飯。咪子一直在旁邊叫著,等奶奶一放下它的飯碗,它就翹著尾巴過去;吃完了,用前爪不住地“洗臉”,洗完臉就懶洋洋弓起身來,打著嗬欠。這時明子就過去把它抱在懷裏,咪子一動不動地閉上眼,蜷成一團。明子輕輕撫摸著它,它還會輕輕地打著“呼嚕”。每天晚飯後,奶奶和爸爸一邊看著電視,一邊閑談。明子隻坐在一旁,靜靜地抱著睡著的咪子,輕輕地順著它的雪白的長毛摸著,不時地低下頭去用臉偎著它,電視熒幕上花花綠綠地人來人往,他一點也沒看進去。等到“新聞聯播”節目映完,爸爸就會站起來說:“徐明,咱們走吧。你的作業還沒做完呢!和奶奶說再見。”這時明子隻好把柔軟溫暖的咪子放在奶奶的膝上,戀戀不舍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