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鐫在心底的畫卷(3)(1 / 2)

寫作點撥

本文作者主要運用了對比的寫作手法,為了突出心目中大海的魅力,她拿“山”來和“海”對比。山是黃綠的,海是藍色淡遠的;山是靜止的,海是靈動的;山是呆板的,海是活潑的。古詩中這樣形容山:“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這兩句將亂山形容得極好,但是卻讓人感受到山的僵冷。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是來形容海的,同樣為月出,卻顯得嫵媚、亮麗了很多!山上的花兒雖然豔麗,卻不常開,而海上則四季都有活潑的鳥兒相伴。

把兩種事物的幾個特點放在一起比較,就是對比的寫作方法。運用對比的寫作方法,能夠突出一種事物的特點。寫作文時,我們要學習使用這種方法,它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使所描寫的事物的特點更加突出。

一日的春光

作品導讀

《一日的春光》是冰心寫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該文寫於1936年,在寫作此文之前大約兩個月的時間裏,冰心或是生病,或是雜事纏身。這樣的境況不免使作者渴望春天的到來,渴望祖國春天的到來。

苦苦等待春天,春天卻遲遲不來,許多次春天剛一露麵,就被寒風冷雨驅散;到處尋找春光,卻發現春天早已遠去。這種情況難免使作者痛苦。然而,春光好似有意,在作者九十日的等待之後,終於等來了春光爛漫、驕奢、光豔與迷人的景象,使作者飽嚐了“一日春光”帶來的快樂、活潑、力量和生命。

原文回放

去年冬末,我給一位遠方的朋友寫信,曾說:“我要盡量的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

今年北平的春天來的特別的晚,而且在還不知春在哪裏的時候,抬頭忽見黃塵中綠葉成蔭,柳絮亂飛,才曉得在厚厚的塵沙黃幕之後,春還未曾露麵,已悄悄的遠引了。

天下事都是如此——去年冬天是特別的冷,也顯得特別的長。每天夜裏,燈下孤坐,聽著撲窗怒號的朔風,小樓震動,覺得身上心裏,都沒有一絲暖氣,一冬來,一切的快樂,活潑,力量,生命,似乎都凍得蜷伏在每一個細胞的深處。我無聊地安慰自己說:“等著罷,冬天來了,春天還能很遠麼?”

然而這狂風,大雪,冬天的行列,排得意外的長,似乎沒有完盡的時候。有一天看見湖上冰軟了,我的心頓然歡喜,說,“春天來了!”當天夜裏,北風又卷起漫天匝地的黃沙,忿怒的撲著我的窗戶,把我心中的春意,又吹得四散。有一天看見柳梢嫩黃了,那天的下午,又不住的下著不成雪的冷雨,黃昏時節,嚴冬的衣服,又披上了身。有一天看見院裏的桃花開了,這天剛剛過午,從東南的天邊,頃刻布滿了慘暗的黃雲,跟著幹枝風動,這剛放蕊的春英,又都埋罩在漠漠的黃塵裏……九十天看看過盡——我不信了春天!

幾位朋友說,“到大覺寺看杏花去罷。”雖然我的心中,始終未曾得到春的消息,卻也跟著大家去了。到了管家嶺,撲麵的風塵裏,幾百棵杏樹枝頭,一望已盡是殘花敗蕊;轉到了大工,向陽的山穀之中,還有幾株盛開的紅杏,然而盛開中氣力已盡,不是那滿樹濃紅,花蕊相間的情態了。

我想,“春去了就去了罷!”歸途中心裏倒也坦然,這坦然中是三分悼惜,七分憎嫌,總之,我不信了春天。

四月三十日的下午,有位朋友約我到掛甲屯吳家花園去看海棠,“且喜天氣晴明”——現在回想起來,那天是九十春光中唯一的春天——海棠花又是我所深愛的,就欣然的答應了。

東坡恨海棠無香,我卻以為若是香得不妙,寧可無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