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賞析
上篇主要描寫乘船赴美留學的行程和沿途美景。當她在西太平洋看到自淺紅至深翠的海水在斜陽的照射下變幻出空靈的妙景時,作者自歎無法用語言形容,這裏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間。下篇主要描寫慰冰湖的景色,湖上的月明和落日、濃陰和微雨……溫和嫵媚、儀態萬千,雖然慰冰湖比不上大海那樣神秘而遼闊,也足以安慰作者的內心——讓她忘卻遠離故土的鄉愁。
全篇通過對海和湖的生動描寫讓讀者感受到作者對海與湖的喜愛。
在這篇散文中,貫穿全文的是對母愛和大海的謳歌和讚美。作者筆下的大海,激起了對祖國、故土、親人和童年的思念與回憶,抒發了濃厚的感情。
寫作點撥
冰心的《寄小讀者——通訊七》融情入景,情景相生,給作品抹上一層濃鬱的抒情色彩,深深地打動著讀者的心靈。作者這樣寫海景,“銀河一片星光,照到深黑的海上”,接著描寫樓欄下的“人聲笑話”,由此寫到自己的離愁別緒,“忽然感到家鄉漸遠”,“隻有惆悵”。在月光、星光、燈光交相輝映的璀璨世界中,流貫其間的是作者的離愁、別恨和懷念親人的沉重感情。
寫作時,我們在寫景的同時,可以加上自己內心的情感,這就叫作融情入景,借助景物來抒發自己內心的情感。心情高興時,我們看到了蔚藍的天空,我們可以這樣寫“天空舒展開它的笑臉,藍藍的,沒有一絲雲彩”。
寄小讀者——通訊十
作品導讀
在這個世界上,誰會無借口、無理由、無回報地來愛你?是母親。在本文中,作者正是寫了母親對我的愛,歌頌了偉大的母愛。當作者問母親“為什麼愛我?”母親說:“不為什麼,——隻因你是我的女兒!”由母親的話,作者發出感歎。感歎母愛能夠“摒棄一切,拂拭一切”。感歎如果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認識我,隻要我是她的女兒,“她就仍用她堅強無盡的愛來包圍我”。此時作者正在生病,病重回憶母愛,感到特別親切。
同學們,在我們心中,母愛又是什麼呢?
原文回放
親愛的小朋友:
我常喜歡挨坐在母親的旁邊,挽住她的衣袖,央求她訴說我幼年的事。
母親凝想地,含笑地,低低地說:“不過有三個月罷了,偏已是這般多病。聽見端藥杯的人的腳步聲,已知道驚怕啼哭。許多人圍在床前,乞憐的眼光,不望著別人,隻向著我,似乎已經從人群裏認識了你的母親!”
這時眼淚已濕了我們兩個人的眼角!
“你的彌月到,穿著舅母送的水紅綢子的衣服,戴著青緞沿邊的大紅帽子,抱出到廳堂前。因看你豐滿紅潤的麵龐,使我在姊妹妯娌群中,起了驕傲。
“隻有七個月,我們都在海舟上,我抱你站在闌旁。海波聲中,你已會呼喚‘媽媽’和‘姊姊’。”
對於這件事,父親和母親還不時的起爭論。父親說世上沒有七個月會說話的孩子。母親堅執說是的。在我們家庭曆史中,這事至今是件疑案。
“濃睡之中猛然聽得丐婦求乞的聲音,以為母親已被她們帶去了。冷汗被麵的驚坐起來,臉和唇都青了,嗚咽不能成聲。我從後屋連忙進來,珍重的攬住,經過於無數的解釋和安慰。自此後,便是睡著,我也不敢輕易的離開你的床前。”
這一節,我仿佛記得,我聽時寫時都重新起了嗚咽!
“有一次你病得重極了。地上鋪著席子,我抱著你在上麵膝行。正是暑月,你父親又不在家。你斷斷續續說的幾句話,都不是三歲的孩子所能夠說的。因著你奇異的智慧,增加了我無名的恐怖。我打電報給你父親,說我身體和靈魂上都已不能再支持。忽然一陣大風雨,深憂的我,重病的你,和你疲乏的乳母,都沉沉的睡了一大覺。這一番風雨,把你又從死神的懷抱裏,接了過來。”
我不信我智慧,我又信我智慧!母親以智慧的眼光,看萬物都是智慧的,何況她的唯一摯愛的女兒?
“頭發又短,又沒有一刻肯安靜。早晨這左右兩個小辮子,總是梳不起來。沒有法子,父親就來幫忙:‘站好了,站好了,要照相了!’父親拿著照相匣子,假作照著。又短又粗的兩個小辮子,好容易天天這樣的將就的編好了。”
我奇怪我竟不懂得向父親索要我每天照的相片!
“陳媽的女兒寶姐,是你的好朋友。她來了,我就關你們兩個人在屋裏,我自己睡午覺。等我醒來,一切的玩具,小人小馬,都當做船,飄浮在臉盆的水裏,地上已是水汪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