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唯有真情最美(3)(2 / 3)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鳥兒是最可愛的!青鳥是快樂的象征,成了報春的使者。知更雀羽毛鮮豔,蜂雀小巧玲瓏。文中寫到的這些鳥兒都讓冰心著實喜歡和憐愛。

寫作點撥

這篇文章思路清晰,描寫對象具體,先寫馬,次寫小狗,再次之是小貓,重點寫小鳥,一筆帶過的是小蟲兒們(小蝴蝶、小蝸牛、蜜蜂、青蛙、螢火蟲)。在描寫的具體過程中,表現了作者對動物的關愛、尊重、平等、欣賞的情感態度。

本文重點寫的是小鳥,共用五段文字。作者先寫各種鳥,如青鳥、知更雀,說它們是快樂的象征,然後寫鳥的形態、鳥鳴,最後進一步詳寫了鳥的家庭、小鳥破殼、大鳥哺育雛鳥的情景。這部分文字寫得親切、生動、感人,是本文的精華,同學們應該反複品味,從中獲取寫作靈感。

無家樂

作品導讀

蝸牛需要一個重重的殼來尋求溫暖。盡管這個殼會讓它感到很沉重,可是它卻需要借助這個殼來尋求溫暖。這,就是蝸牛的家。而我們的家也同樣如此,本文作者把一個主婦比作蝸牛,她需要每天背負著家庭的責任,艱難地蠕動。有一天,她失去了家,她會感到很輕鬆,體會到文中所述的種種“無家之樂”。

本文作者描述了種種“無家之樂”,然而開頭和結尾作者都說“家,是多麼美麗甜柔的”。可見,無家雖然有樂,然而有家更甜美。

原文回放

家,是多麼美麗甜柔的一個名詞!

征人遊子,一想到家,眼裏會充滿了眼淚,心頭會起一種甜酸雜糅的感覺。這種描寫,在中外古今的文裏,不知有多少,且不必去管它。

但是“家”,除開了情感的分子,它那物質方麵,包羅的可真多了:上自父母子女,下至雞犬貓豬;上自亭台池沼,下至水桶火盆,油瓶鹽罐,都是“家”之一部分,所以說到管家,哪一個主婦不皺眉?一說到搬家,哪一個主婦不頭痛?

在下雨或雨後的天,常常看見蝸牛拖著那粘軟的身體,在那凝澀潮濕的土牆上爬,我對它總有一種同情,一番憐憫!這正是一個主婦的象征!

蝸牛的身體,和我們的感情是一樣的,綿軟又怯弱。

它需要一個厚厚的殼常常要沒頭沒腦的鑽到裏麵去,去求安去取暖。這厚厚的殼,便是由父母子女,油瓶鹽罐所組織成的那個沉重而複雜的家!結果呢,它求安取暖的時間很短,而背拖著這厚殼,咬牙蠕動的時候居多!

新近因為將有遠行,便暫時把我的家解散了,三個孩子分寄在舅家去,自己和丈夫借住在親戚或朋友的家中,東家眠,西家吃,南京,上海,北平的亂跑,居然嚐到了二十年來所未嚐到的自由新鮮的滋味,那便是無家之樂。

古人說“無官一身輕”,這人是一個好官!他把做官當做一種責任,去了官,卸了責任,他便一身輕快,羽化而登仙。我們是說“無家一身輕”,沒有了家,也沒有了責任,不必想菜單,不必算賬,不必灑掃,不必……哎喲,“不必”的事情就數不清了。這時你覺得耳朵加倍清晰,眼睛加倍發亮,腦筋加倍靈活,沒事想找事做。

於是平常你聽不見的聲音,也聽見了;平常看不出顏色,也看出了;平常想不起的人物和事情,也一齊想起了;多熱鬧,多燦爛,多親切,多新鮮?

這次回到南京來,覺得南京之秋,太可愛可憐了,天空藍得幾乎趕得上北平,每天夜裏的星星和月亮,都那麼清冷晶瑩的,使人屏息,使人低首。早晨起來,睜眼看見紗窗外一片藍空,等不了扣好衣紐,便逼得人跑到門外去。在那蒙著一層微霜的纖草地上,自在疏慵的躺著十幾片稀落的紅黃的大楓葉,垂柳在風中快樂的搖曳,池裏的鳳尾紅魚在浮萍中間自由唼喋著,看見人來,潑刺地便遊沉下去了。

這一天便這樣自由自在的開始。

我的朋友們,都住在頤和路一帶,早起就開始了頤和路的巡禮,為著訪友,為著吃飯,這頤和路一天要走七八遭。我曾笑對朋友說,將來南京市府要翻修頤和路的時候,我要付相當的修理費的,因為我走的太多了。

朋友們的氣味,和我大都相投,談起來十分起勁,到了快樂和傷心時候,都可以掉下眼淚,也有時可以深到忍住眼淚。本來麼,這八九年來世界,國家,和個人的大變遷,做成了多少悲歡離合的事情,多少甜酸苦辣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