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副理事長、金陵華軟投資集團董事長 王廣宇
20世紀末,費孝通先生在北京大學第二屆社會文化人類學高級研討班上首次提出了“文化自覺”的概念。他說:“文化自覺是一個艱巨的過程,隻有在認識自己的文化,理解並接觸到多種文化的基礎上,才有條件在這個正在形成的多元文化的世界裏確立自己的位置,然後經過自主地適應,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長補短,共同建立一個有共同認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多種文化能和平共處、各抒所長、連手發展的共處原則。”而他八十壽辰時所言之“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即是對中華文化自覺的高度概括。
某種意義上講,文化自覺是一代代中國人在數百年追求現代化曆程中漸成之共識,是文化的自我覺醒、自我反省、自我創建,是應對全球一體化趨勢而提出的解決人與人關係的方法。生活在特定文化中的人對其文化有足夠投入與熱情,明晰其來曆和形成過程,厘清其特色和發展趨向,並不是要複古,也不是主張異化或全盤西化。這種自知之明,才是實現文化發展轉型的自驅力,是適應新環境、新時代的自主選擇能力。故今日有識者更要提倡文化自覺,以實證的態度、求是的精神來認識我們曆史悠久的文化。
中華乃文化古邦,亦是花之國度。作為詩詞歌賦取之不盡的吟詠題材,文化殿堂姹紫嫣紅的精靈,絢麗的花兒承載著人類許多的美好情感,如愛情、親情、友情;象征了人類許多的卓越精神,如高貴、堅忍、自由;也寄托著人類許多的良好願望,如吉祥、長壽、幸福。天地造化,花兒與人文精神綰結在一起,與人們的曆史、傳統、道德、風俗和習慣息息相關,被人們賦予眾多的文化內涵。賞花下品品色,中品品香,上品品資,極品品境。牡丹與梅花均是極品,蘊含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骨法與氣韻、含蓄與寫意、寄情與暢神、審美與意趣。
美莫若花。從花觸發的文化反思,對內是關於“中華美”的研讀,對外則是“中國夢”的探索。******總書記所講“大家都在討論中國夢,我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觀點本質統一。返身回顧,中國的“夢”與“美”休戚相關、不可剝離;放眼未來,全球化時代的中國“美”與“夢”則共迎挑戰、共享機遇。這就更要求文化自覺先邁步向前,不能簡單弘揚所謂的傳統,也不能一味張揚地西化。如果走極端,“各美其美”的盡頭就是老子天下第一,其他人的都不行;“美人之美”的盡頭,就喪失了最基本的自信,什麼都是別人的好。這兩種極端的痛苦,我們都經曆過,所以才更期待“中華美”的“美美與共”和“中國夢”的“天下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