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黃(1 / 1)

阿育王是曆史上一個最賢明的國王,既有了作國王所應有的智慧和仁愛,公正與誠實,因之凡作國王所需要的一切,權勢和尊榮,財富和土地,良善人民和正直大臣,也無不完全得到。但是就中有一點缺陷,即年近半百還無兒子。一個國王若沒有兒子,在曆史上留下的記載,必然是國中有勢力的大族,趁這個國王老去時,因爭奪繼承,不免發生叛變和戰爭,國力由消耗而轉弱,使敵國怨家乘隙侵入,終於亡國滅祀。為避免曆史悲劇的重演,唯一方式即采用宗教儀式向神求子。阿育王本不信神,但為服從萬民希望,不得已和皇後蓮花夫人同往國內最大神廟祝禱許願,並往每一神像前瞻禮致敬。莊嚴煩瑣的儀式完畢,回到別院休息時,忽聞有駒那羅鳥在合歡樹上歌呼。阿育王心想:“若生兒子,一雙眼睛應當如駒那羅鳥眼俊美有神,方足威臨八方。”回宮不久,皇後果然就有了身孕。足月時生產一男孩,滿房都有牛頭楠檀奇異馥鬱香氣,長得肥白健壯,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尤其使阿育王夫婦歡喜的,就是那雙眼睛,完全如駒那羅鳥眼睛。因到神廟去還願酬神,並在神前為太子取名“駒那羅”。

總管神廟的先知,預知這個太子的眼睛和他一生命運大有關係,能帶來無比權勢,也能帶來意外不幸,就為阿育王說“眼無常相”法,意思是——“凡美好的都不容易長遠存在,具體的且比抽象的還更脆弱。美麗的笑容和動人的歌聲反不如星光虹影持久,這兩者又不如某種素樸觀念信仰持久。英雄的武功和美人的明豔,欲長遠存在,必與詩和宗教情感結合,方有希望。但能否結合,卻又是出於一種偶然,因人間隨時隨處都有異常美好的生命或事物消失,大多數即無從保存。並非事情本身缺少動人悲劇性,缺少的隻是一個藝術家或詩人的情緒,恰巧和這個問題接觸。必接觸,方見功。這裏‘因緣’二字有它的莊嚴意義,‘信仰’二字也有它的莊嚴意義。記住這兩個名詞對人生最莊嚴的作用,在另外一時就必然發生應有的作用。”這種法語似乎相當深晦,近於一切先知的深晦,阿育王自然也隻能理解一小部分,其餘得從事實證明。

說過後,先知即把佛在生時沿門乞食的紫金缽盂,送給阿育王,並囑咐他說,“這東西對王子駒那羅明天大有用處。

好好留下,將來可以為我說的預言作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