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還陽
“曦兒,時候不早了,咱家去吧。”人群中有人輕輕拽了拽錦曦,錦曦回頭一看,原來是孫氏過來喊她家去,孫氏笑著瞟了眼屋裏頭正在進行的事情,也不禁臉頰一紅,拉住錦曦趕緊往外麵走。
錦曦樂嗬嗬的跟著孫氏出了屋子,發現梁愈忠正馱著錦柔等候在新房門口,錦柔趴在梁愈忠的背上打瞌睡。一家四口出了老梁家大門,發現蔡慶陽正提著燈籠等候在老梁家大門外。
蔡金山父子都跟梁愈忠家簽了賣身契約,已經是屬於梁愈忠家的一份子了,梁愈忠讓蔡金山做管家,對蔡金山禮遇有佳,從未擺過主人的譜兒。蔡家父子起初或許對梁愈忠一家人保留著些戒備和疏遠,但通過接下來的相處發現,梁愈忠兩口子是實抵實的實誠人,因為出生莊戶,對他們父子很親切關愛,前兩日蔡慶陽趕牛的時候,不小心被那牛角頂了下胸口,雖沒造成什麼大傷害,但梁愈忠一家還是從鎮上請來了醫術高明的大夫,還開的藥也是極好的,藥錢並未像別的東家那樣從工錢裏麵扣,還額外許蔡慶陽臥床休養幾日。
經此一事,蔡家父子也就對梁愈忠家愈發的衷心。
“老蔡,你啥時候來的?這外麵冷死了,怎不進屋?”梁愈忠一驚,忙地道,孫氏和錦曦也很驚訝。
蔡金山朝梁愈忠幾人彎身行禮,道:“我也就剛剛才到。老爺,要不然我來背二小姐吧?”蔡金山父子出來時,都一口一個老奴的自稱,但梁愈忠夫婦實在是聽不習慣,便要他們改了,就像這村子裏的人一樣,自稱‘我’,叫孫老太喊老太太,叫梁愈忠夫婦為老爺,夫人,錦曦錦柔是大小姐和二小姐,老三老四是三少爺和四少爺。至於其他人,依次類推。而梁愈忠一家,也都是叫他們老蔡,慶陽。
崔喜鵲嫁進了老梁家,老梁家添丁進口,與此同時,錦曦家也添進幾口人。蔡慶陽回了一趟他們原來落腳的那個地方,把老娘和媳婦,還有一雙兒女給接來了金雞山村的新東家這,並領著她們到內院來給孫老太,孫氏,梁愈忠,錦曦他們一一跪拜叩頭認主。
錦曦打量著眼前的蔡家人,蔡金山的婆娘,娘家姓董,大家都叫她董媽,大概跟蔡金山一般四十上下的光景,是北方人,長得高高大大的,比蔡金山還要高出半頭。胳膊腿還有肩膀什麼的,看起來都很粗壯結實,說話嗓門也洪亮,走路風風火火,頭發一絲不亂的在後腦勺處緊攥了一個圓髻,利落幹板。錦曦一看到董媽,就不由得響起大戶人家內院總少不得的那幾個膀闊腰圓,負責執行家法的老媽子來。
不禁微微一笑,心道,家裏有個這樣的婦人在,也不錯啊,孫氏她們都是一貫的柔弱,董媽在,很有威懾感。再打量那媳婦兒簡氏,跟孫玉霞她們差不多的年紀,文靜瘦弱,個頭隻及董媽的肩膀,頭上包著鄉下婦人常用的頭巾。雖趕了小半日的路,但簡氏身上的衣裳卻極少有褶皺,也瞧不出什麼塵土,簡氏一手拉著個六七歲光景的小女孩,懷裏還抱著一個三歲左右的男孩,一雙兒女的身上,臉上,手上,都打理的很幹淨,而且都很乖巧機靈的樣子。瞧見奶和娘給新東家叩頭,那大一些的小女孩也跪下來給孫老太她們磕了幾個響頭。
“唷,這孩子還真是個實誠的,這頭磕的這般響,快快起來吧,這地上的石板硬著呢!”孫老太愛憐的把那個小女孩拉到跟前,輕揉著她微微泛紅的額頭,先是問了年紀,姓名,會不會做針線,那小女孩都一一回答,眉眼隨了簡氏的溫順柔巧,很討人憐愛。
孫老太很是喜歡,笑道:“往後這裏就是你們的家,這家裏呀,有一個小姐姐,比你長一兩歲,往後正好一道耍,一道做針線!”說罷,又把在等在一旁有些迫不及待的錦柔也拉過去,兩個小女孩都互相打量著彼此,孩子就是孩子,腦子裏沒有太多成人等級森嚴的觀念,加之錦曦家的氛圍又是如此的好,很快那蔡家的小孫女便和錦柔手拉手一道去了邊上玩耍、
這邊,孫氏逗弄著簡氏懷裏的小男孩,拍掌想抱,那小男孩有些人生,緊緊抱住他娘的脖子不肯鬆手。董媽就在那小男孩的屁股上拍了一巴掌,道:“夫人要抱你,是你的體麵,沒出息的混小子,上不得台麵。”
小男孩挨了奶奶這一巴掌,哇哇的哭起來,簡氏一邊心疼的安撫著孩子,一邊還歉疚不安的看向孫氏,孫氏倒有點手足無措了,隻得往後退了幾步,也跟著哄那小男孩,小男孩顯然是換了環境換了人,還在那哭哭啼啼。
“咚咚咚!”一陣清澈的撥浪鼓的聲音響起,那一隻哭鬧不休的小男孩突然就不哭了,睜大著一雙淚水漣漣的眼睛追著錦曦手裏的撥浪鼓看。錦曦翹著嘴角笑起來,道:“你若不哭,這隻撥浪鼓就給你耍!要不要?”
小男孩點點頭,朝錦曦伸出小手,錦曦得意的瞥了一眼旁邊的其他人,把撥浪鼓放到他的小手裏,還順便刮了一下他的鼻子。
簡氏感激的看著錦曦,董媽卻顯得很尷尬,同時,心裏又百感交集。起初她打孫子,是因為覺著這頭一回見新東家就鬧成這樣,不讓東家夫人抱已經是不給麵子了,還哭鬧不休,東家夫人鐵定要厭惡死他們一家。董媽想了想,還是去跟孫老太那說些賠不是的話,孫老太不以為意的揮了揮手,對董媽道:“你說你也是的,一個做奶奶的人,咱對孫子下巴掌呢,孩子嘛,認生那是常有的事兒,往後可別再這樣嚇著了他!”
董媽隻在來的路上聽兒子蔡慶陽說道新東家一家,都很隨和親切,沒有什麼大架子,也體恤他們。但董媽以前跟著蔡金山在被打發去管理山林前,可是在慶安府城的一大戶人家內院待過的,心思自然比蔡慶陽他們要深一些。但如今,見老夫人,夫人,還有兩位小姐都是這樣的親和人,董媽心裏感激又慶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