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99年12月,賈南風假稱惠帝身體不適,召太子進宮,賜他三升酒,逼他喝完,太子大醉。賈皇後讓黃門侍郎潘嶽寫了一封信的草稿,趁著太子喝醉,偽稱惠帝下詔命令他抄寫,內容是這樣的:“陛下應當自己了斷,如不自己了斷,我就要進宮替您了斷。皇後更應該盡快自己了斷,若不了斷,我當親手將你了斷。而且我已經和謝妃約定,到時皇宮內外一起發動事變,請不要遲疑猶豫,以免招來後患。”太子醉得昏昏沉沉,於是就照著寫了。字有一半看不清,皇後描補成字,便以此呈交惠帝。惠帝到式乾殿,召公、卿入宮,讓黃門令董猛出示太子的信以及青紙寫的詔書,惠帝說:“司馬遹這樣大逆不道,現在賜死。”然後把太子信及青紙詔書給王公大臣們傳看,大家都不沉默不語。張華說:“這是國家的大禍患,自古以來,常常因為廢黜原定的太子而導致喪亡禍亂。再說我朝擁有天下的時間尚短,希望陛下仔細考慮!”還有大臣認為,應當先檢驗檢查傳遞此信的人,再比較核對一下太子平日的手書筆跡,不然,恐怕其中有虛假失實的地方。皇後見張華等大臣態度堅決,害怕事情發生變化,就建議把太子貶黜為平民,惠帝批準了這個建議。後來,賈皇後讓太醫令程據配製毒藥,假稱惠帝的詔令讓黃門孫慮到許昌毒殺太子。太子被廢黜後,就擔心被毒死,經常讓下人當著自己的麵做飯。孫慮把事情告訴看守太子的劉振,劉振於是把太子搬遷到別的小房中,斷絕了他的食飲。孫慮拿藥逼迫太子服食,太子不從,孫慮就用搗藥的木杵把太子打死。
八王之亂
公元291~306年,晉統治集團內部,汝南王亮、楚王瑋、趙王倫、齊王冏、長沙王乂、成都王穎、河間王顒、東海王越等八個諸侯王之間,為爭奪中央最高權力,發生了一連串的相互殘殺和戰爭,曆時十六年之久,曆史上稱為“八王之亂”。
皇後賈南風施計廢黜了太子,朝廷上下,群情激憤。公元300年,曾經在東宮任過職的右衛督司馬雅、常從督許超,就與殿中中郎士琦等一起策劃廢黜皇後,恢複太子的地位。因為右軍將軍趙王司馬倫掌握兵權,性情貪婪冒失,能夠借用他的力量完成此事。於是勸他廢黜皇後,司馬倫也接受了這個建議,並告訴了通事令史張林和省事張衡等人,讓他們在宮內接應。將要行事時,孫秀對司馬倫說:“太子聰明而剛愎凶猛,如果讓他回到東宮,一定不肯受別人的約束。您一直是賈皇後的人,路人皆知,今天即使為太子立下大功,太子也會說您隻是迫於百姓的願望,才反過來協助太子以求免受懲罰罷了,您即使忍氣吞聲不念舊怨,太子也一定不會真正感激您,如果出現一點小事,您還是不免被殺,不如拖延時間,這期間賈皇後一定會加害太子,那時您再出來廢黜皇後,為太子報仇,不僅免除了禍患,而且還可以進一步滿足您的願望。”司馬倫認為很對。孫秀就派人挑撥離間,散布說殿中的人圖謀廢黜賈皇後,重立太子。賈皇後多次派宮女換上平民的衣服到民間探聽察看。聽到這些流言後非常害怕。司馬倫、孫秀就勸說賈謐等人盡快除掉太子,斷絕人們的希望。結果,賈南風就派人殺了太子。
太子死後,司馬倫和孫秀準備討伐賈後,約定4月初三半夜的時候,用鼓聲作信號。到了約定的時候,司馬倫假稱惠帝詔令,命令皇宮禁衛軍三部司馬說:“皇後與賈謐等人殺害朕的太子,現在派車騎將軍進宮廢黜皇後。你們都應該服從,事情結束,賜於關中侯的爵位。不服從的人,誅殺三族。”大家都聽從了司馬倫。又假稱惠帝詔令騙開宮門,趁夜進去,把兵卒安排在路的南側。派翊軍校尉齊王司馬冏帶領一百兵士推開小門進去,華林園令駱休為內應,接惠帝到東堂,用詔令宣召賈謐到殿前,要誅殺他。賈謐跑到西鍾下麵,大呼:“皇後救我!”隨即被斬首。賈皇後看到齊王司馬冏,吃驚地問:“你為什麼來這兒?”司馬冏說:“有詔令要逮捕您。”皇後說:“詔書應該從我這兒發出,哪來的什麼詔書!”皇後到門口,遠遠地向惠帝呼喊:“陛下有妻子,卻讓人廢黜,也就等於自己將要被廢黜。”這時,梁王司馬肜也事先知道這個計劃,賈皇後問司馬肜說:“圖謀起事的是誰?”司馬肜說:“梁王和趙王。”皇後說:“係狗應該係狗的脖頸,卻反倒係在狗的尾巴上,怎麼會有這樣的結果呢?”於是,皇後被廢黜為平民,囚禁在建始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