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軌道飛行器的肚子下麵,有一個像氧氣瓶似的粗大圓桶,它就是航天飛機的第二個大部件——外部燃料箱。這個大圓桶長47米,直徑8.5米,裏麵裝著分隔開的液態氧和液態氫。這兩種東西一相遇就燃燒著火,所以為了使它們保持體積較小的液體狀態,就必須使它們處於零下二百攝氏度的低溫下。因而外部燃料箱又稱做“世界最大的保溫瓶”。航天飛機就是抱著這個大“保溫瓶”升空的。燃料箱從航天飛機起飛後,向軌道飛行器上的主發動機供應燃料,一直供應8分鍾,然後它就與軌道飛行器分離,自動爆炸。

航天飛機的第三大部件,是立在外部燃料箱左右的兩個細長的火箭助推器。這兩個助推器長45.5米,直徑為3.7米,使用的是固體燃料。它們在航天飛機起飛後30秒鍾點燃,工作兩分鍾,就脫離軌道飛行器,用降落傘回收,以備下次再用。助推器為航天飛機進入軌道助一臂之力。

1981年4月,世界上第一架航天飛機“哥倫比亞”號試飛成功。一年後,它又順利地繞地球飛行了36圈,然後平穩地滑停在機場的跑道上。這是人類征服宇宙空間的一個偉大創舉。

航天飛機不僅縮短了地球與太空各星球之間的距離,可以為空間實驗室運送物資和人員,而且大大便利了星際航行,甚至連不是宇航員的一般人,也可以乘坐航天飛機到宇宙空間去旅行。

然而,航天飛機的用處還不限於這些。它在軍事上是大有可為的,而且將是未來空間戰鬥中的一員主將。

航天飛機飛得快,飛得高,來去自如,所以在緊急情況下,它是最理想的天上指揮所。指揮員們在這裏居高臨下,視野開闊,可以直接“觀察”整個戰場情況,調兵遣將,指揮作戰。

如果利用航天飛機在宇宙空間設置雷達和其他先進的電子設備,不僅能對飛機、導彈進行跟蹤,而且能監視、跟蹤地麵上的坦克和海上的艦艇等活動目標。如果用航天飛機在地球的同步軌道(在這種軌道上,飛行器的飛行速度與地球的自轉速度相同,即它相對於地球是靜止不動的)上設置通信天線,就能接通一千萬條話路。這樣,在戰場上作戰的眾多士兵,隻要攜帶與手表一樣大小的通話裝置,就能通過通信天線和他們的指揮官直接通話,使用非常方便。航天飛機還能攜帶大型的照相和偵察設備,執行像監視潛艇發射導彈和跟蹤觀測導彈飛行之類的特殊任務。

航天飛機最拿手的本領還是用來發射、維修和回收衛星,甚至還能用來截獲和破壞敵方衛星。通常,人們把人造衛星稱作“人造月亮”,所以可將俘獲敵方衛星叫做“九天攬月”。將敵方的衛星攬回來後,或者沒收,或者加以改裝,使它為自己一方服務和工作。據報道,美國設計的一種航天飛機,在機身上開了一扇寬18米的大門,就是為了便於截獲和綁架別國衛星使用的。

在未來的空間戰場上,隨著激光武器、粒子束武器的出現和發展,航天飛機不僅能用來擊毀對方的飛船和衛星,而且還能攔截敵方正在飛行途中的導彈,甚至還能裝載導彈去襲擊敵方的重要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