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憶回過神來,知道事情已經到了這一步,也容不得她再反悔了。未來還有很多步,她不能在第一步就猶豫不決。
“圓叔去過廚房裏沒有?就是那種同時做十幾個人甚至幾十人飯的大廚房。”
雖不知道潘憶這個時候突然問這個是為什麼,卻還是答道:“去過,奴才年幼時候在京城的福源居大酒樓的後廚打過雜,後來咱相府的大廚房我也是去過幾次的。”
“那圓叔就應該知道,那廚房裏麵,有洗菜的小工,有切菜的仆婦,還有掌勺的大廚。這,便是分工合作。”
一點即通,圓貴的眼睛猛地亮了起來。
潘憶繼續說道:“我雖不知道那碣錦是具體是如何生產出來的,但布料一類,左不過就是織、染這些,總歸是有些步驟的。到時建立起作坊,把當地人集中到一起,一群人隻負責一個步驟,下一群人再負責下一個步驟,依次類推。這便是我說的分工合作。當然,具體要怎麼分工,就得到時候作坊建立起來了,你找那懂行的細細商量了。”
圓貴順著潘憶說的思路想下去,眼睛越來越亮:“妙呀,妙!小姐真是大才!這樣一來,隻要場地夠大,這碣錦的產量一定會大大地增加。”
潘憶點點頭:“不錯,這樣不但能提高碣錦的產量,而且隻要我們能提供好的棉花讓他們紡出更好的棉紗,碣錦的質量也會得到提升。”
“是是是,而且質量也會保持穩定,不像現在,好壞參半,參差不齊。一旦質量穩定下來,我們就能持續供貨,到時候一匹十兩,那豈不是……”
潘憶笑道:“圓叔莫不是糊塗了,曆來都是物以稀為貴,倒是碣錦的產量多了,可就不一定會有這個價了。”
圓貴反應過來,倒是嘿嘿一笑,“是是,一時激動,倒是沒想到這個。不過到時候質量提高了,我們再努力在青州一帶以外的地方打開銷路的話,繼續保持這個價怕是也不難。”
潘憶聽了心裏驚喜,她倒是沒想到圓貴能想到這點,還真是天生的商人。也幸虧身邊有這麼個專業的商人,她雖有些從現代舶來的先進點子,但到底沒有在古代經商的經驗,隻是紙上談兵而已,那些想法要落實到具體操作上去,還是得專業的人員將她的想法因地製宜地去變通。
“所以圓叔現在當緊的任務就是去選個合適的地方,好給咱當作坊。要是有現成的地方最好,小一點沒事,買了定下來,先把手藝人們招進來是當緊事。之後再買了地修大的作坊也行。”
“是是,這買地買房奴才在行,小姐您就瞧好吧!隻是這商會……”
潘憶沉吟了一下道:“商會的事,我打算找孫管家去,你覺得呢?”
------題外話------
潘憶沉吟了一下道:“我覺得九書這個人還算勤奮,可以考慮一下加入書架領養回去隨時調戲,你們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