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滸傳》中,柳敬亭為武鬆塑造了一個全新的英雄形象,他憑借豐富想象力作出合乎情理的誇張,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十分注意烘托武鬆這一主角的戲劇性,時常高潮迭起,張岱形容柳敬亭說書是“叱吒叫喊,洶洶崩屋。武鬆到店沽酒,店內無人,驀地一吼,店中空缸空甓皆甕甕有聲。閑中著色,細微至此”。柳敬亭把自己變成了武鬆,使整個情感都融入到了情景之中,書場一片“縱橫撼動,聲震屋瓦,俯仰離合,皆出已意”。
柳敬亭說書灰諧幽默,妙趣橫生,表現人物十分生動,“以滑稽說古人事,掉頭搖舌,灰諧雜出”。如說三國《當陽長板坡》一回,當說到張飛大吼一聲,嚇退曹軍時,柳敬亭右手拿矛,指著聽眾張大嘴巴,半天不說一字也不閉上。有的聽眾問他這是為什麼?柳敬亭幽默地說:“張飛大吼一聲就把曹營的人馬全部嚇退了,如果我真的學張飛大吼,那你們在座的人還不從座位上掉下來。”
柳敬亭說英雄好漢時就“危坐掀髯,音節頓挫”,說到戰鬥場麵就“吒叱作戰之聲”,把疆場上兩軍戰鬥描述得淋漓盡致,大家說他“英雄盜賊最傳神”。當說到閨閣兒女脂粉香時,他又能把小兒女們的切切私語,一顰一笑,嚶嚶啜泣之情,表現得溫柔細膩,生動感人。
柳敬亭說書“能令千古事長新,一往從何辨假真”,達到了出神入化、隨心所欲的最高境界。正如當時詩人朱一是《聽柳敬亭詞話》詩雲:“突兀一聲震雲霄,明珠萬斟錯落搖,似斷忽續勢縹緲,才歌轉泣氣蕭條。簷下猝聽風雨入,眼前又睹鬼泣立。蕩蕩波濤瀚海廻,林林兵甲昆陽集。座客驚聞色無生,欲為讚歎詞莫吐。”明末遺老閻爾梅對柳敬亭的說書技藝也給予了極高的評價,他在詩中寫道:“發言近俚入人情,吐音悲壯轉舌輕。唇帶血香目瞪棱,精華射注九光燈。獅吼深崖蛟舞潭,江北一聲徹江南。忽聞田間父老籌桑麻,村社雞豚酒簾斜。忽聞三峽湍迥十二峰,峰嵐明滅亂流中。忽如六月雨驟四滂廻沱,傾簷破地能漩渦。忽如他鄉嫠婦(寡婦)哭鬆墳,忽聞兒女號饑索鐸娼,忽如秋霄天狗叫長空,忽如華陰士拭太阿鋒,忽如嫖姚伐鼓賀蘭山,忽聞王嬙琵琶弄蕭關。忽如重曈臨陣叱樓煩,弓不敢張馬倒翻。忽如越石吹笳向北鬥,胡兒垂涕連營走。忽如西江老禪逗消息,一喝百丈聾三日,既有漁郎樵叟伐薪欸乃之冷冷,亦有忠臣孝子抑鬱無聊之啾唧。”
柳敬亭說書技藝高,人品也十分好。詩人吳梅村說他:“隻有敬亭,依然此柳,雨打風吹絮滿頭。”柳敬亭自己經常處於貧困之中,可他仍不忘時時接濟比他還困難的人。有一年中秋節,詩人杜溶窮困得沒飯吃,柳敬亭聽說後就省下些自己的酒食委托別人送去,還附一短箋:“不要給來人腳力錢。”杜溶很是感動,後來寫詩雲:“中秋無食戶雙扃,叩戶為誰柳敬亭;亟送酒錢乃送酒,真教明夜也休醒。封題凜凜太周祥,醉後重看笑一場;多少同仁稱厚道,來伻未免詈商鞅。”
柳敬亭喜好交往,朋友很多,如大文學家錢謙益、詩人龔鼎孳、杜睿、閻爾梅等都和他往來密切。
柳敬亭一生說書獻藝不止,從18歲一直說到80多歲,不斷追尋著藝術的崇高境界。但他仍難以逃脫藝人們晚景淒涼的結局。他晚年貧困交加,“老病蕭條薊北回”,從北京回到南方後再也沒有力氣說書了,臨終前身無分文。還是著名文人、他的好友錢謙益為他發起了墓葬,許多好心人為他料理了後事(他兒子先他死去)。據說柳敬亭死後葬於蘇州一帶。
湯顯祖哭著《牡丹亭》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中秋節前夕,江西撫州臨川鎮的一家書香門第內,傳出剛落地的小兒的呱呱哭泣聲。這個小兒便是後來的明代大戲劇家湯顯祖。
湯家除了書房而外,幾乎每間屋裏都擺放著書,共藏書4萬餘卷。湯顯祖一出生,進入他視線的最多的東西就是書。到了弱冠之年,他幾乎讀遍了家中的所有藏書。
橘林蔽天,芳草遍地的一天,年僅21歲、風度翩翩的湯顯祖遠道而歸。鄉親們把他圍在巷口外。隻聽人群中有一人高叫道:“臨川的大才子回來了!”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太太關心地問;“孩子!考中了?”湯顯祖道:“中了舉人。”一群孩子笑嘻嘻地走上前來,拽住他的衣襟袖口。一位壯年漢子嘖嘖地讚道:“此兒如駿馬汗血,一日可馳千裏,非僅僅徘徊於平坦的大道旁!”湯顯祖隻是微微地笑了笑。這時,一陣微風吹來,飛舞的杏花落在人們的頭上、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