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說書藝人柳敬亭(3)(2 / 2)

康熙四十八年,蒲鬆齡垂垂老矣,對八股進身也已心灰意冷,撤帳回家,度過了他的晚年生活。

康熙五十三年,蒲鬆齡已是75歲的老人。此時,夫人病逝的痛苦,兄弟死別的悲傷,幾個孫子連續夭折的厄運,一起衝擊著他的心靈。但這位老人仍然關心人民群眾的事。第二年,蒲鬆齡臨窗危坐而卒,一代文傑隕落了。

詩、書、畫三絕鄭板橋

鄭燮,字克柔,號板橋居土、板橋道人,晚年署作板橋老人。因排行第一,常自稱鄭大、鄭大郎。江蘇興化人。我國清代著名的畫家、書法家、文學家。

鄭板橋先世原居蘇州,後遷至興化定居。他家是一個普通的讀書人家庭,父親鄭之本,以開館授徒為生。母親汪氏,端莊聰慧,可惜在鄭板橋3歲時就去世了,因此鄭板橋從小由乳母費氏撫養長大。鄭板橋從小與勞動人民接觸很多,有很深的感情。

鄭板橋在家裏跟著父親接受完啟蒙教育,在十七八歲時離開家鄉到真州(今儀征)求學。鄭板橋勤奮刻苦、才氣橫溢,二十多歲已在四鄉頗負盛名。

為了謀生,鄭板橋26歲時,開始設塾授課,招收生徒。在教書生涯之外,他還寫字著文,賦詩作畫。鄭板橋認為,詩文書畫應該表達自己的高尚誌趣,應該從中體察出民間的疾苦,而他也是這麼做的。

鄭板橋作為封建時代的知識分子,也想通過科舉之途救時濟世。然而他的應試道路並不順暢,幾次赴考,均名落孫山,直到40歲那年才中了個舉人。後來鄭板橋發奮苦讀,44歲時總算中了進士。所以他為自己刻了一枚印章,曰“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

鄭板橋中進士後並未得到什麼官職,為此他兩度進京,終於在49歲時被選為七品縣令,去山東範縣就任。此後鄭板橋度過了12年的官場生涯:範縣五年,濰縣七年,都是縣令,未被提升,直到罷官而去。

鄭板橋任父母官,愛民如子,關心民間疾苦。特別是在濰縣,遇上百年不遇的大旱,民不聊生,四出逃荒,居然出現了“人相食”的慘劇。鄭板橋冒著坐牢獄的危險,開倉放糧,救濟災民。與此同時,他還修城鑿池,招收遠近饑民作工就食,並命令城內富戶開粥廠施粥。鄭板橋所做的這一切,救活了不少災民,但同時也得罪了上司。

在多年的官場生涯中,由於鄭板橋為人耿直,為民做主,因此屢次觸犯上級。而鄭板橋也認識到官府並不是為民謀利所在,是個是非之地。他61歲時,終於去官回鄉。鄭板橋為官清廉,離開濰縣時隻有兩頭驢子馱著些簡單的行李和書而已。

由於多年為官並無積蓄,因此鄭板橋回到家鄉後隻能重操舊業,以賣畫為生。此時的鄭板橋名聲已經很大,遠近官紳土民,都以能得到鄭板橋的畫為榮。鄭板橋自定了酬金,並賦詩一首:“畫竹多於買竹錢,紙高六尺價三千。任渠話舊論交接,隻當秋風過耳邊。”但是,這不說明鄭板橋是個貪財的人。對於那些豪門富商,鄭板橋無論他們出多少錢,都是置之不理;對於貧苦老百姓,鄭板橋經常免費為他們作畫。

鄭板橋作畫,偏愛蘭竹石,這是因為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恰好表現了鄭板橋的高風亮節。

鄭板橋在書法上也自成一家。他以真、草、隸、篆四體相參,創造出“六分半書”,給後世書法藝術以深遠影響。

鄭板橋的印章也很著名,被後人列為金石名家。同時他還創作了大量的詩、詞、書劄等文學作品。他的作品頗多民間疾苦,有感而發,言之有物,感人至深。

在揚州賣畫期間,鄭板橋與當時的名畫家李鮮、李方膺、金農等結下了很深的情誼。而以他們八人為主的“揚州八怪”畫派代表了清代畫壇的最高水平。“揚州八怪”拋棄傳統的束縛,卓然成家。他們將畫、書、詩、印有機結合的趨向提高到更高的水平,推向新的高峰。鄭板橋則是揚州畫派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代表人物。

乾隆三十年(1765年)冬天,鄭板橋與世長辭。鄭板橋的書畫,早在晚清已載譽中外,聞名於世。隨著時間的推移,鄭板橋的藝術、文學將越來越顯示出它不朽的魅力。

文學豐碑曹雪芹

曹雪芹,名露,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溪、芹圃,滿洲正白旗“包衣”人。我國偉大的文學家。他的長篇巨著《紅樓夢》是我國古代小說藝術成就的最高峰。

曹雪芹的先世本是漢人,後來淪為滿人的家奴。從曹雪芹的曾祖曹璽開始,曹家開始飛黃騰達起來。曹雪芹的曾祖曹璽和祖父曹寅連續擔任江寧織造一職,充當皇帝在地方的耳目。曹寅死後,曹家開始從極盛的峰頂向下滑。盡管如此,曹雪芹的父親曹顒和叔父曹頫還是相繼擔任江寧織造一職。幼年和少年時代曹雪芹過的是錦衣玉食的貴族少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