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父親放了外任,龔自珍隨侍父親左右,先後在江南的徽州、上海等地度過幾年時光。
在上海期間,龔自珍接觸到西方傳入的技術先進的工具和玩物,大大開闊了眼界。正是在這一時期,龔自珍思想性格發生了巨大變化,他感受到了世局的衰頹,對封建末世產生了強烈的不滿情緒,早期的社會批判思想初步形成。應該說,龔自珍已經從一個有經世致用思想的知識分子轉變為一個廣泛閱曆社會的政論家,這一點,可以從他這一時期的兩組文章《明良論》和《乙丙之際著議》看出。這些批判社會的文章標誌著龔自珍的世界觀出現了重大飛躍,也是他生活道路的重大步驟。
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龔自珍得中舉人,但在其後很長一段時間內一直未能中進土。在這期間,龔自珍師從公羊學大家劉逢祿學習公羊家言,不過龔自珍並未把公羊之學當作一種學問來研究,而是把公羊之學微言大義的方法用於議論朝政。
龔自珍由人引薦,謀了一個內閣中書的職務,發表了大量的議論時政的文章,比如《西域置行省議》、《北路安插議》、《古史鉤沉論》等,表達了一個關心祖國命運的進步思想家的勇氣。同一時期,龔自珍還以一位傑出詩人的身份出現在曆史舞台上。他創作出大量的抒情詩,或側重於個人際遇的思緒,或側重於詠史諷世的感喟,藝術地勾勒出一個思想家的靈魂。
道光九年(1829年)龔自珍終於得中進土,他並不請求外任,仍然回到內閣擔任中書工作,意在置身政治中心的北京,更好地實現改革社會的理想。
龔自珍以交友、上書等形式,大力地抨擊腐朽的官僚習氣,呼籲改革行政、用人製度。同時還十分關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侵略,主張嚴禁吸毒,表現了他強烈的愛國思想。
龔自珍尖銳的抨擊終於觸怒了守舊頑固官僚,他經常遭到排擠和打擊。頑固保守的官僚集團,決不能再容忍這樣一位具有民主主義啟蒙思想的改革思想家留在京都了。道光十九年(1839年),龔自珍被迫結束了一生的政治活動,離開京城。
從離京起始,到安家昆山止,龔自珍寫下了315首七言絕句,合稱為《己亥雜詩》。這些詩作包括他的交遊、回憶、愛情、感懷,特別是對國家、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評論,集中、藝術地表達了一個民主主義啟蒙思想家豐富的內心世界。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8月12日,龔自珍突然發病,不幸逝世,終年50歲。這位民主主義啟蒙思想家壯誌未酬,令人感慨不已。但他的思想和創作,作為我們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將仍然給我們以啟示。
努爾哈赤建立後金
明王朝政治越來越腐敗,邊防也越來越鬆弛,在我國東北地區的女真族的一支——建州女真趁機擴大勢力,開始強大起來,它的領袖是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努爾哈赤出身建州女真的貴族家庭。祖父覺昌安和父親塔克世,都是建州女真的貴族,被明朝封為建州左衛的官員。努爾哈赤從小就練習騎馬射箭,練得一身好武藝。十歲那年,母親死去,他的繼母待他不好。努爾哈赤不得不離開家庭,和當地夥伴在一起,在莽莽林海裏打獵。挖人參,采鬆子,拾蘑菇,然後把這些山貨帶到撫順去賣掉,掙錢過活。撫順的集市很熱鬧,女真人常在那裏用山貨跟漢人交換鐵器,糧食,鹽和紡織品。努爾哈赤在撫順接觸了很多漢人,學會了漢文,他還挺喜歡讀《三國演義》、《水滸》一類小說,這說明他受漢族文化影響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