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貞儀很有科學頭腦。她讀的書多了,自然就有獨立分析問題的能力。她不信風水占卜之類的迷信說法,為此她還寫了《葬經辟異序》一文,指出迷信風水的說法“全是騙人的鬼話”。痛斥《葬經》中宣揚的看地葬墳,得風水好地可以讓子孫後代得到高官厚祿的謬論,後來她又撰寫《星象圖解》、《象數窺餘》等著作,更加科學而通俗地闡述了大自然的規律、變化等,告訴人們不要相信封建迷信。
王貞儀鑽研科學完全到了癡迷的程度,都二十好幾了,還不思出嫁,這在當時實在是有悖於社會風俗的。在父母的十再催促下,她才不得不開始考慮自己的婚事。25歲時嫁給了安徽宜城人詹枚。但不幸的是她才結婚4年,忽身染重病,這一病就再也沒有起來。臨終時她囑托丈夫把自己的著作刊印出來,而後帶著說不盡的遺憾離開了人間。此時她年僅29歲。
王貞儀的生命雖然十分短暫,但由於她的勤奮刻苦,卻留下了大量的著作。其中有關自然科學的論述占多數。如《星象圖解》2卷、《籌算易知》、《重訂策算證化》、《西洋籌算增刪》各1卷、《象數窺餘》4卷,《德風亭初集》14卷、《德風亭二集》6卷等。還有很多其它類型的著作,如《鏽鞅餘箋》10卷、《文選詩賦參評》、10卷等。
王貞儀常用自己寫的一句詩自我勉勵:“足行萬裏書萬卷,嚐擬雄心似丈夫。”從詩中不難看出王貞儀的雄心大誌。王貞儀也的確沒有空懷一腔抱負,無論是看她的學術造詣,還是看她的著作數量,被稱為女科學家是當之無愧的。
偉大先行者孫中山
孫中山,出生在廣東香山縣翠亭村一戶農民家裏。名孫文,字逸仙,因後來在日本從事革命活動時曾化名“中山樵”,所以“中山”就成了他的號。
《辛醜條約》的簽訂標誌著清政府完全拜倒在洋人腳下,放手賣國。岌岌可危的國勢使得諸多有誌之士開始準備以行動報效祖國。在孫中山的積極推動下,1905年8月,興中會、光複會、華興會等革命團體在東京組成了中國第一個全國性的資產階級政黨——中國同盟會,孫中山被推舉為總理。他為同盟會製定了著名的十六字綱領:“驅逐韃虜,恢複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更鮮明地揭起了民主革命的大旗。後來,孫中山又把綱領歸結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
孫中山領導同盟會發動了多次反清武裝鬥爭。連綿不斷、此呼彼應的起義動搖著專製的根基,振奮了全國人民的鬥誌。武昌起義的槍聲劃破了中國的黑暗上空,宣告了清王朝封建廟堂的坍塌。1911年12月底,孫中山從國外歸來,立即被南京十七省代表會議推舉為臨時大總統。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在人民的歡呼聲中,孫中山莊嚴宣誓就職。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製終於垮台了,在中國這塊古老的土地上,破天荒地出現了資產階級共和國,這是中國曆史上一座重大的裏程碑。
在孫中山的主持下,南京臨時政府發布了一係列法令和政策,製定了以主權在民、三權分立為原則的《臨時約法》。這些法令和政策宣判了封建帝製的死刑,使共和觀念深入人心,促進了民主思想的高漲和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給人們以新的希望之光。
但是,臨時政府隻存在了三個月就夭折了。由於帝國主義的破壞和資產階級的軟弱,革命成果被袁世凱竊取。孫中山為之進行了艱苦的鬥爭,但麵對整個資產階級向右轉的重壓,毫無回天之力的孫中山被迫辭去了臨時大總統的職務。革命政權的喪失,使孫中山十分苦悶,但他並沒有因此而放棄建設共和製度的理想,他決心致力社會經濟改革,振興實業,以圖從其他方麵改造社會。辭職後,他到各地講演,闡述民生主義原理,宣傳發展經濟、實現中國的近代化。振興中國的火焰仍在他心中燃燒。但在袁世凱的反動統治下,這些主張隻能是一廂情願的幻想。
1912年8月,在宋教仁的積極活動下,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孫中山被推舉為理事長。在年底的大選中,國民黨取得了壓倒多數席位,準備組織責任內閣。袁世凱對反袁民主派陣營的擴大深為驚恐,就指使特務於1913年3月20日刺殺了宋教仁。
宋案的槍聲使孫中山從和平建設的迷霧中驚醒,他又重新舉起了革命民主派的旗幟,發動了反袁二次革命。然而,這時國民黨內部矛盾重重,渙散無力,結果不到兩個月,二次革命就以失敗告終。孫中山又一次亡命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