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梁啟超和康有為彙集十八省1300多名舉人發動了聲震全國的“公車上書”。由於官吏拒絕呈遞,沒有成功。這次運動吹響了資產階級改良運動的號角,揭開了戊戌變法的序幕。從此,梁啟超協助康有為進行了切實有效的宣傳鼓動工作。他先後擔任北京《中外紀聞》報的負責人和上海《時務報》的主要撰稿人,發表了許多強烈批判封建專製、宣傳維新變法的文章。梁啟超的文章犀利流暢,很受當時有誌青年的歡迎,因此,《時務報》在創刊幾個月的時間內發行量就猛增到1.7萬多份,創下了當時中國報刊史上的最高記錄。許多憂國憂民的愛國青年都深受感染。後來走上共產主義道路的民主革命戰士吳玉章同誌曾回憶說:“當我讀到康梁(特別是梁啟超)的痛快淋漓的議論後,很快就成了他們的信徒。我一心要做變法維新的誌士,對於習八股、考功名,便沒有多大的興趣了。”這樣的例子很多,可見梁啟超在維新變法運動中的啟蒙作用之大。
梁啟超在上海主編《時務報》的同時,還組織創辦了大同書局,編譯出版了大量宣傳維新的書籍。後來因運動的需要,他又到湖南開展宣傳活動。在這裏,他參與創辦了南學會和《湘新學報》等活動。由於梁啟超和譚嗣同等人的努力,湖南省成為當時最有革命活力的省份。這引起了當地頑固派官僚的恐慌和極度仇視。他們汙蔑梁啟超妖言惑眾,是誤人子弟的亂黨,千方百計想趕走他。為了避免同頑固勢力直接交火,保存實力協助老師康有為將宣傳活動開展下去,1898年,梁啟超又回到北京,並和康有為成立了“保國會”。在成立大會上,梁啟超發表了熱情洋溢的演說,強調此會的宗旨是“保國、保種、保教”以挽救國家危亡。由於頑固勢力的阻撓和破壞,“保國會”被迫解散,它雖然隻存在了三天,卻為即將到來的“百日維新”作了直接的組織與輿論準備。
在康有為和梁啟超等人掀起的改良熱潮的推動下,光緒皇帝終於宣布變法。在變法期間,梁啟超積極協助康有為策劃各種改革措施。他還受到光緒皇帝的特別召見,專門負責辦理京師大學堂(今北京大學前身)和譯書局事務,並主管部分文教事業。
變法失敗後,梁啟超被迫流亡日本。
梁啟超是一位傑出的宣傳家,是改良運動的倡導者。為了挽救危難中的祖國,他在中國資產階級改良運動中所做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
鑒湖女俠
秋瑾,字睿卿,號競雄,別號鑒湖女俠。浙江山陰(今紹興)人。我國近代著名的資產階級女革命家。
1875年,秋瑾生於福建閩縣(現屬閩侯縣),在福建和紹興度過了她的童年和少年時代。那時,秋瑾目睹帝國主義者蹂躪祖國的大好江山和清政府媚外賣國的種種劣狀,幼小的心靈裏播下了反抗的火種。秋瑾自幼敬佩嶽飛、文天祥、花木蘭等民族英雄和女中豪傑,喜歡讀辛棄疾等人的愛國詩文,還學會了擊拳、舞劍和騎馬等武藝。
秋瑾自幼喜愛武術。1891年初夏,秋瑾和家人隨祖父秋嘉禾由福建回到故鄉紹興。不久,她就向武藝高強的單老四學習武藝。她不僅學會了打拳、耍刀、使棒、舞劍,還學會了騎馬,騎術相當不錯。當時,她家住在紹興城南的和暢堂23號。和暢堂的後麵,便是紹興城內著名的塔山了。每當曙光初現的時候,秋瑾便登上塔山,耍刀舞劍,苦練過硬本領。秋瑾認為,革命不僅要靠嘴和筆,還要用刀和槍,要具備健壯的體魄和高超的武藝。因此,她總是把練武和實現救國救民的革命理想聯係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