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爭霸天下(4)(2 / 3)

這一次,項羽沒有費吹灰之力就又取得了失地。但事實一次又一次地告訴我們,太容易得到的東西並不是什麼好東西。

項羽心中有一種隱隱的擔心,曹咎哪裏可別再出什麼問題啊!

項羽對曹咎並不是一種人格上的不信任,而是一種實力上的不信任,因為項羽這邊的境地是無人可用。曹咎這個人並沒有什麼軍事天賦,隻不過是因為忠誠和老實,此時看來實在是沒有辦法的下下之選,所以項羽給曹咎的任務隻是讓他死守半個月。這麼簡單的任務他總能辦得到吧,又不是讓他領兵出去獨立作戰,隻是在那窩著不出來,誰叫誰喊都別搭理,這是個人都應該會吧!基於這種想法,項羽把留守成皋的任務交給了他。

項羽走後,劉邦可是非常高興,因為他知道項羽隻是留下了曹咎來堅守陣地,曹咎的攻擊力劉邦當然知道,留下這麼一個菜鳥級別人的劉邦當然高興了。

讓劉邦想不到的是,他再怎麼挑釁,這個曹咎也不出來應戰。別著急,麵對曹咎的冷漠回應,劉邦自有辦法。

劉邦知道曹咎心中最柔軟的地方是自尊心。於是,劉邦開腔了,你曹咎算個什麼東西啊,要不是當年項梁念你們的舊恩,你才不會有今天呢,你根本不是帶兵打仗的料,最多也就能當一個兵士。

這個時候,曹咎的大軍也開始躁動了,曹咎隱約聽到手下的兵士們說,項王在的時候,劉邦哪敢這麼羞辱我們……

曹咎一聽,火冒三丈,本來他在項羽軍中就讓人感覺名不副實,現在劉邦又這樣羞辱我,再結合現狀想一想,項王走的時候為什麼隻是讓我死守嚴防,這明顯也是對我軍事實力地不信任嘛。這一次我要證明給項羽看,證明給劉邦看,證明給天下人看!

事實證明,衝動就是魔鬼。

曹咎率楚軍出城迎戰,他和項羽的半月之約早就拋在腦後了。

劉邦把曹咎引出來後,並沒有急著和曹咎開戰,而是先下令撤退。按理說,劉邦見了項羽才應該撤退,你見了曹咎怎麼也來這套啊?這當然也是劉邦的計謀。

但是曹咎不知道啊,他更是著急,趕緊下令部隊去追趕。這個時候劉邦帶領的漢軍已經跑過了河,按理說,帶著大軍過河是非常危險的事情,因為一旦渡河,在一定的時間斷麵上就沒有回頭的機會了,但是被劉邦羞辱的曹咎已經決心要和劉邦打一場硬仗了,根本顧不了那麼多。曹咎也跟在劉邦後麵渡河。

這一下,曹咎中計了,他萬萬沒有想到正在他渡河的當口,劉邦殺了一個回馬槍。漢軍突然回頭攻擊楚軍。直到這個時候,曹咎才知道自己上當了。項羽臨走時那句讓曹咎堅持半個月的忠告猶然在耳,可是他卻把楚軍帶入了萬劫不複。

自責和絕望已經讓曹咎沒有任何戰鬥力和判斷力了。

曹咎引咎自刎。

成皋就這樣幾乎被劉邦沒有廢一兵一卒就收回了囊中。劉邦帶領著漢軍,向下一站廣武山進發。

楚河漢界

中國象棋棋盤上有“楚河漢界”,其實指的是就是河南省滎陽市黃河南岸廣武山上的鴻溝。

瑟瑟黃草的中間是蜿蜒的小道,向北至斷壁前豁然開朗,深秋的黃河從西北畫一個大大的弧線在壁下約三十米處橫過,一道深溝北口朝黃河張開,向南沒入層層疊疊山嶺之中。這就是廣武山的鴻溝了。

現代漢語詞典對鴻溝的解釋是,“鴻溝”古運河名,約戰國魏惠王十年(公元前360年)開鑿。故道自今河南滎陽北引黃河水……楚漢相爭時曾劃鴻溝為界。今稱界限分明為“劃若鴻溝”,即出於此。引申義:不可逾越。

不止如此,秦王朝的一個重要的糧倉——敖倉就設在廣武山的西麵。

這個寶地被劉邦選中了,一方麵有充足的糧食保障,另一方麵這裏地勢相對比較險峻,因為項羽的楚軍想從東麵山下攻打這裏幾乎是不可能的。

劉邦知道時間緊迫,所以在廣武山駐紮下去之後,他就開始修築大規模的軍事防禦係統。因為對手是項羽,所以劉邦想到最多的還是防禦。

項羽這個時候離劉邦並不遠,在劉邦營寨的東麵有個小河澗,被稱為廣武澗,廣武澗的對麵也有個較小的台地,項羽便駐紮在這裏。

兩方都有了根據地之後,那麼接下來的就是互相觀察——敵不動,我不動。

此時的楚漢兩軍雖然在對峙階段,但是實力大小其實還是非常分明的。劉邦先是在戰略上占領了敖倉,那麼漢軍最大的吃飯問題也就解決了。而項羽雖然也占據著滎陽,但前線龐大的軍隊口糧卻不是一個小小的滎陽就能供應得了的,項羽必須調運大批的後方力量把糧食運到前線,所以說,項羽的後方必定分神。而劉邦的後方是非常讓他放心的,因為有蕭何坐鎮是極其穩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