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爭霸天下(7)(2 / 2)

說到這裏,剩下的人早已經是淚流滿麵了。

項羽卻笑了,對亭長說,這匹烏騅馬已經跟了我五年了,它一生跟著我轉戰四方,所向披靡,現在到這種時刻,我也不忍心殺害於它,就送給您了,希望您能善待於它,這樣我死後也能瞑目了。

這時,漢軍又追了上來,項羽讓亭長先走,然後徒步帶著剩餘的二十六人繼續和漢軍大戰,此時的大戰已經沒有勝負可言,項羽隻求一死。

直到最後一個戰友死去,項羽才緩過神來,他倚劍而立,回頭看到一個自己認識的叫呂馬童的人也在漢軍之中,就笑了笑指著他說,我認識你,我聽說漢王懸賞千金要買我的頭顱,既然你在這兒,我就把這功勞給你吧。項羽的姿態是一種卓然。一個男人以一種天成的坦坦然然,問心無愧地倒在了自己能力的極限麵前。他將成功與失敗的界線弄得模糊。然而,一路腳印卻是一行清晰的激越。

雖然知道項羽必敗無疑,但是漢軍還是被項羽求死的氣勢嚇住了,竟然沒有一個人敢上前一步去親自解決項羽。最後,項羽舉劍自刎而死。

直到漢軍確認項羽已經死了,漢軍主將王翳這才上前,割下項羽的頭顱。項羽的屍首此時已經成了漢軍將士們兌換榮華富貴的換取券,每個人都想搶點項羽身上的器官。

一代霸王,最後竟然連完整的屍體都沒有……

隨著項羽的應聲倒地,楚漢之間的爭霸也由此結束。時年公元前202年!

項羽去世後,剩下的閑散部落和地方勢力立刻全部投降到劉邦手下。

能讓項羽瞑目的是,劉邦赦免了項氏的全部長老。

項羽是個偉大的對手,劉邦懂得尊重他。

太史公筆下的項羽,總會讓人有一種酣暢淋漓的感覺,比起劉邦的性格,項羽的性格因素中充滿了痛快和感動,他的傳奇讓人又喜又悲,盡興的地方想要痛痛快快喝二兩,悲痛的地方又想讓人大哭一場。

楚漢爭霸,濃縮成人物的精華,那麼就是劉邦和項羽之間的戰爭。

人們常常認為,假如曆史是個舞台,那麼劉邦演的是喜劇,項羽演的是悲劇。但是到底什麼是悲?什麼是喜?劉邦喜劇的背後丟棄了很多東西,同為生在亂世的兩個人,麵對時代變遷的洪流,誰也不知道下一刻將會發生什麼。但兩個人卻又不約而同地展開了各自的追求,而得到和摒棄的將取決於個人的品質和人生追求。

劉邦選擇了隨流附勢和薄情善變,不忠於品格,卻忠於了他的方向。劉邦最大的優點和可怕之處就在於他善於忘記,在遇到任何人的時候,他都可以擺出豁達的姿態去接受,去調教,但讓我們不能忘記的是,劉邦忘記的也很豁達。

項羽卻和劉邦恰恰相反,當他“破釜沉舟”的時候,就將性格的血印狠狠地溫習了一遍,我項羽是怎樣的人?我項羽就是這樣的人。

正是這種性格的相反走向,致使他們人生有了相反的走向。這兩個人中有失敗者嗎?我認為沒有,因為他們都忠於了自己的性情。

項羽是淩厲的,淩厲之中卻有柔軟和人性;而劉邦是綿延的,綿延之中卻有堅硬和無情。

如果非要把楚漢爭霸說成三個人的事情的話,那麼剩下的一個人必須是韓信,因為隻有這樣一個曾經受過“胯下之辱”的人,才能在楚漢爭霸中再響出一聲動靜。而韓信雖然厲害,但始終是被動的,他始終無法對自己的命運做出一個自我的決斷。

在這裏,我們找到一個視角,她是一個詩人,還是一個女人。她曾經這樣盛讚過項羽: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為什麼她獨獨喜歡項羽?

是的,放眼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春秋史,所謂的英雄豪傑可謂層出不窮。而項羽為何獨受到一代才女的格外青睞呢?答案隻能是一個,那就是在才女心目中,他是一個鐵骨錚錚的真男兒,是一位真正的英雄!

對於處在塵世混沌中的李清照來說,項羽的血性和眼淚是他在人間朦朧中的驚鴻一瞥,就像世界杯中的巴喬,雖然失敗了,但世界球迷,尤其是女球迷卻記住了他的跪地而泣。

無論有多少纏綿和不舍,至此,楚漢爭霸都已經結束。結局不出所料——劉邦勝!

作為楚漢相爭轉折點的曆史坐標,鴻溝是四百年漢帝國的一塊基石,踏著成百萬人的屍骨,劉邦登上了漢高祖的皇帝坐席。

而今,鴻溝無聲地鋪展在鄭州滎陽的廣武山下,化為中國象棋棋盤中間那窄窄的一道“楚河漢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