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楔子183前世記(1 / 1)

天下之事,便是一個緣字起。

人緣,天緣。

人人夢寐的仙緣也是若此。

緣不得強求,實為命也。

前溯三千年,天下混沌,人心漂浮,仙凡同體,仙不似仙,人不是人,鬼不成鬼。女媧、伏羲大神眼見盤古所留世界已麵目全非,痛心疾首,便狠下心來,用無上神力在天地盡頭設下禁製,劃定三界。將眾生分三等,德行、仙緣最優者渡為仙人,可人丁稀薄,手握強大仙法,厲害非常,萬中僅一二人耳;凡中庸者引入人境,賜以福地洞天,基數最大,人員最多,是為三界之最;最次者打入鬼界,多方受製,永住黑暗之淵,乃為懲罰。後女媧大神有所不忍,給了鬼界法術的能力,自保修行,也為破界而出,得道成正果留下一道希望。

後一千年,三界初定,仙、人、鬼三界鞏固,仙界領頭,人界次之,鬼界經過千年洗練,也隻得承認其地位,逐漸安穩下來。仙界唯恐鬼界嘩變,由仙界最強大的一十二位仙人、仙子在人境密處設下“九天羅網境咒”,徹底封堵人鬼兩界的出口,鬼界動蕩,一石浪千層。但忌憚上古大神的存在,隻得緘默不聲,聽由仙界之作為,鬼界之怨言便有此而積。

再五百年,女媧、伏羲大神壽終,化雙生像,在無量界(超脫三界之外)登臨異世,三界再無大神。那時,三界齊慟,天地變色,日月失輝,諸般怪相便在那時出現。少了女媧、伏羲鎮守的三界,洪水猛獸,自然災劫,天塌地陷,仙凡鬼三界皆不得安生。人境受到災害最是深重,三界也顧不得糾葛芥蒂,齊心應付,人境出力、仙界齊發仙法、鬼界墊之,為權益行事,仙界不得不洞開“九天羅網境咒”,放行鬼界,以便共同應對大災。三界費力九牛,才將所有災禍圍堵成功,天下歸治,仙界平、人界安、鬼界穩。此大事件中,仙凡兩界出力最多,受損也頗慘重,人界死傷枕計,仙界僅十二位大仙便仙逝兩位,餘下仙人死傷甚多,仙界的壽命是無止境的,但是一旦仙力和仙緣耗竭,那麼便魂歸天地,再無得緣之日,鬼界也是前仆後繼,但由於形態和自護能力的出眾,相對仙凡兩界,實力有所留存。

仙界回過頭來,想要重啟“九天羅網境咒”,雖然兩位至尊仙人的仙逝對複祭仙法帶來了難度。但是仙界似乎狠下心來,勢要重新封印人鬼結界,鬼界則發生了翻天之勢,“鬼濮”憑借驚天之技和超凡才能一統鬼界,成立鬼國,對抗仙界。仙界大怒,下“仙劫令”,要求人界輔佐,共克鬼界。仙界擔心人界不應允,不惜許諾授之仙法,開仙界之門,人若修行得道,便可直臨仙界,位列仙籍。人界公推三人,代表人界,三人權衡三思之後,覬覦仙界仙法,對於鬼界之舉也是憤慨,加之鬼界常常滋擾人境,總有世人被鬼界之眾殘殺的訊息不絕於耳。

於是三人做出了一個改變三界的決議來,聯仙界,克鬼界。縱是“鬼濮”天縱奇才,然單臂難支,人界勢眾,仙界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為了拿下鬼界,更是傾出老本,上古神器、絕世神兵齊齊使出。僅剩的十位大仙更是齊出看家本領,布下天羅地網,遮蔽天日,誅鬼滅魔,鬼界漸現疲態。鬼族邊戰邊敗,戰至兩界山邊,鬼族已見敗勢,仙凡兩界便是一鼓作氣,設下驚天陷阱,鬼族不查,中伏得誅,死傷無數。仙凡更是乘勝追擊,一舉將鬼族重新封印回鬼界,以莫大的代價複祭“九天羅網境咒”,鬼界落敗,元氣大傷。

三界重歸秩序,“鬼濮”飲恨自戕,魂滅三界,一代鬼雄便此終結,可歎可歎矣。

仙界為了褒獎人界之付出,之前許諾一一兌現,開仙境之門,授仙法。對於領導人界的三位至高之人,留之仙法數篇,分賞神兵一件,以示獎懲。

三人便一起開宗立派,廣納門徒,行修行事,參悟天地,研習仙法。漸之成為人界正道、正義巨擘,仙界自然默許,同時將守衛“九天羅網境咒”之巨艱交諸三宗,命之嚴加看守,不得有誤。

此後三界再無大事,一直相安靜守了千年,仙界愈加飄忽,人界愈加明朗,而鬼界隻在乎傳說了,三宗經曆千年錘煉,風骨愈佳,枝繁葉茂,尤以其中“氣宗”最為光耀,傳至四海諸脈,人丁最盛。而其餘二宗也是不凡——劍脈、梵若寺都是大家門庭,人員雖不及氣宗,但也蔚為壯觀,可比古今。

妖魔之事終還是不能絕於人界,“九天羅網境咒”由於兩位大仙的缺陣,威力稍遜,鬼界拿此為題,欲作反撲,但囿於元氣,不得不隱秘行事,在人界成立前哨,巧立傀儡,成立邪門歪道,以抗正道三宗。

以“鬼殿”為最,“九幽”亦正亦邪,百塵閣媚眼如絲,正道往往視之眼中釘、肉中刺,紛紛欲除之後快。

故事便從這最難纏之人界講起,此事還得著落到一少年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