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頑強篇——人生有一種美麗叫堅強(1)(1 / 3)

宋祖英是山溝裏飛出的金鳳凰

郭冬仙

宋祖英,籍貫湖南省古丈縣。代表作品《辣妹子》、《好日子》等,是當今紅遍大江南北的著名歌手,又是第一個在悉尼歌劇院和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唱的中國歌唱家。然而,在她輝煌成功的背後,卻隱藏著一段鮮為人知的辛酸曆程。

1966年6月27日,宋祖英出生於湘西古丈縣岩頭寨鄉。在她還很小的時候,便嚐盡了人間的苦澀與艱難。宋家有5口人,她是長女,身下有一雙年幼的弟妹,母親是家庭婦女,勤勞樸實,常年累月操持這個家,父親是個遠近聞名的裁縫,有一定文化素養,心靈手巧,對宋祖英影響很大。

苗族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勞動之餘,苗家人喜歡對山歌,場麵歡快熱烈。小時候,母親總愛將她放在背簍裏,上山幹活,常常就有山歌飄過來,小六英(宋祖英的乳名,因她是六月出生的,因此父母便叫她六英子)天生對美妙的歌聲很敏感,有時候,正哭鬧間,一聽見優美的山歌,立刻就會安靜下來,每當聽得興奮了,她高興得手舞足蹈,兩隻小手不停地拍打媽媽的後腦勺。可一旦歌聲戛然而止,她又會大聲哭鬧起來,無奈,媽媽隻得一邊幹活,一邊唱歌哄孩子,小六英常常在母親疲憊的歌聲裏進入夢鄉。

在母親歌聲熏陶下,小六英從小慧心麗質,能歌善舞,特別是它稚嫩的歌喉,像清冽山泉一樣甜美醉人,每當村民聚會,大家都特別喜歡聽她唱歌,村民們都有些納悶:“老宋家兩口子,沒有一點音樂細胞,他們家裏卻飛出個伶俐的百靈鳥!”

“小背簍晃悠悠,笑聲中媽媽把我背下了吊角樓,頭一回幽幽深山中嚐野果,頭一回清清溪水邊洗小手,頭一回趕場逛了山裏的大世界,頭一回下到河灘裏我看了賽龍舟,童年的歲月難忘媽媽的小背簍,媽媽那回頭的笑臉,至今甜在我心頭……”這首後來令宋祖英蜚聲歌壇的《小背簍》,就是她童年生活的真實寫照。

7歲時,到了上學年紀,小六英父親體弱多病,常一咳嗽起來便脹得滿臉通紅,每當見到父親這種難受狀況,小六英便趕緊給父親捶背。瞧著病懨懨的父親,小六英心裏湧起無邊的悲涼,她不明白,正當壯年的父親,為何病魔纏身?

她從母親口中得知,父親得了肺結核,一種可怕的傳染病。為了治病,家裏已經一貧如洗,債台高築,由於沒錢治療,病重的父親就這樣一直拖延著,白天黑夜咳嗽不停,有一次,她看見父親咳出了一灘血,便嚇得大哭起來。

由於肺結核傳染,曾給父親看過病的大夫,提醒家人注意安全,但小六英不怕傳染,她甚至想到如果可能,自己願意替爸爸生病遭罪,一有時間,她就床前床後照料服侍父親,她鼓勵父親說:“爸,病會好起來的,我還等著你給我做新衣裳呢!”躺在病床上的父親,強裝笑顏,眼角卻滾出淚水:“好女兒,爸會好起來的,爸爸還要看著你長大成人呢……”

小六英渴望上學,渴望讀書。但是,自從父親病後,全家的生活擔子便壓在了媽媽的肩上,家裏生活異常窘迫。有一次,母親去親戚家給她借學費,那位親戚勸母親:“小六英也長大了,女孩子家早晚要嫁人,讀那麼多的書幹啥,還不如趁早讓她下來,幫幫你。”母親說:“我嚐夠了沒文化的苦頭,不能再讓女兒成為睜眼瞎,無論多苦多難,我也要供她上學!”

家裏除了種地,沒有額外收入,宋祖英一有時間就跟隨母親上山砍柴賣錢,再買些柴米油鹽等日常生活用品,母親怕耽誤她學習,總是說:“家裏的事,不用你操心,你就用功學習吧!”可每次母親前腳剛走,宋祖英也拿著砍刀隨後走出家門。

有一次,弟弟突然生病,高燒不退,昏迷不醒,母親抱著弟弟痛哭不已,宋祖英連忙去找村裏的“赤腳醫生”,打過針,吃過藥,弟弟病情逐漸好轉,可宋祖英感到弟弟有些不對勁,每次叫他,十聲九不應,反應遲鈍,她的腦海有種不祥的預感,到衛生院檢查,弟弟的聽力出了問題,醫生估計可能是跟高燒和不良用藥有關。弟弟的失聰,給母親打擊很大,她一度精神恍惚,悔淚漣漣,不住埋怨自己沒有照顧好孩子。宋祖英對這個耳聾弟弟,傾注了大量心血,關心倍至,直到功成名就後,她一直都將殘疾弟弟帶在身邊。

貧寒家境,磨礪了宋祖英堅強意誌,她從小就知道,自己讀書不易,因此在學業上更加刻苦用功,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她夢想自己將來能考上城裏大學,走出貧困閉塞的大山,通過自己努力,讓一家人過上衣食無憂的好日子。

升上中學後,學校離家很遠,要翻越兩座險峻大山,趟過三條湍急溪流,每到雨季,若遇到山洪暴發,就沒法去上學,母親怕她出危險,就讓她住校,每周六回趟家,周日下午,宋祖英背著半袋米,手裏拎著一罐鹹菜返回學校。

有一次,新學期開學不久,宋祖英提前回了家,神情焦慮,想向母親要學費的她欲言又止,家裏一貧如洗,她是知道的,她怕母親跟著著急上火。母親似乎看出女兒有難言之隱,問她:“是不是要交學費?”宋租英無奈地點點頭,母親二話沒說,起身出門去給她張羅學費,出去奔波大半天,母親空手而歸,不住地唉聲歎氣,宋祖英安慰母親說:“實在不行,我就……”沒等她說完,母親打斷了她的話:“別胡思亂想了,我再出去借借,如果不上學,你這輩子可就窩在山溝裏了。”

掌燈時分,母親興匆匆趕回來,手裏捏著皺巴巴的六元錢,宋祖英連忙問:“媽,這錢是從哪兒借的?”母親枯澀的麵容露出少有的笑意:“是從來咱村勘探的省地質隊一位技術員那裏借的,這個社會,還是好人多呀?”手捧六元錢,宋祖英不禁潸然淚下,為了借到六元錢學費,母親不辭辛勞,四處奔波,宋祖英理解母親這樣做的含義,她的身上承載著母親殷殷希望。後來,母親用砍柴賣的錢,還給了那位好心的叔叔。

如今,每當談起辛酸往事,宋祖英都會念念不忘母親的養育之恩:“我的媽媽太堅強了,如果當初沒有母親傾盡心血供我讀書,就不會有我的今天。”

初中尚未畢業,宋祖英的命運出現轉機,縣劇團來學校招生,班主任對她說:“你不是喜歡唱歌嗎?正好縣劇團來招生,你去試試吧。”能進入劇團成為一名專業演員,是她夢寐以求的,但又怕自己沒有這個實力,老師給她鼓勵:“不試試,怎能知道自己不行?”於是便向招生老師推薦了宋祖英。

麵試那天,宋祖英清純秀麗的模樣和婉轉甜美的歌喉,一下子征服了挑剔的招考老師,結果她幸運地被錄取了,這是宋祖英人生第一個分水嶺,從此,她踏上藝術道路。她在縣劇團學員班學習三年,打牢唱功表演基礎,後來被分配到湘西土家族瑤族歌舞團。藝無止境,宋祖英沒有就此停步,始終堅持學習,不久,她終於考入了中央民族學院舞蹈係。1988年,全國青年歌手大賽中,宋祖英發揮出色,一鳴驚人,榮獲民族唱法第一名,從此,她走上星光大道,成為當今最具實力的青年歌唱家之一。

如今,已近不惑之年的宋祖英,仍對歌唱事業充滿激情,也許是苦難磨練,使她更加熱受生活。宋祖英為人低調,不事張揚,置身浮躁的演藝圈,她是個另類,不愛應酬,不喜歡拋頭露麵,內心單純善良,像湘西老家清澈山泉一樣幹淨透明……

家貧出孝子,陋室出奇才。出身微寒,生活磨難的曆練,使宋祖英更能體諒社會底層的疾苦,養成了樂於助人的品質,在她演唱事業之餘,還傾情演繹了許多鮮為人知的愛心故事。

1995年,宋祖英回到闊別多年的湘西老家,可謂衣錦還鄉,她發現貧困的苗寨,仍有那麼多輟學的孩子,他們無助茫然的眼神,刺痛了她的心,她不由想起自己苦難的童年,想起了因貧困差點輟學的求學經曆……回到北京後,她心情十分沉重,那些輟學孩子的苦澀眼神,一直在她眼前晃動,揮之不去,最後,她決定盡自己之力幫幫他們,資助他們完成學業。

幾年間,宋祖英向故鄉母校岩頭寨中心小學捐贈了希望書庫、66台電腦、一台鋼琴、VCD等一大批教學設備。2004年,宋祖英又回到家鄉,捐款30萬元,成立了用於救助貧困學生的“宋祖英教育基金會”,讓許多因貧困失學的孩子重返校園,看著自己資助的孩子們高高興興坐在課堂學習,宋祖英甚感欣慰。為了岩頭寨鄉發展教育事業,宋祖英共捐資高達200多萬元。有人說她“太蠢”,犯不上捐助這麼多錢,宋祖英卻說:“我也是苦孩子出身,我也嚐到過貧困輟學的滋味,我不忍心再看見他們因貧困失學,荒廢一生,因此,我願意盡綿薄之力,奉獻一份愛心,幫助別人的同時,自己也快樂。”送人玫瑰,手留餘香,從這件事上,能折射出宋祖英的人格魅力。

麵對公益事業,宋祖英慷慨解囊,出手闊綽,但她的日常生活卻相當簡約,穿戴普通,她總想把節省下來的錢,用在“刀刃”上,捐助給那些貧困學生。

有一次,她赴外地演出,主辦方給她安排星級賓館,她說:“找家普通飯店就行,我老家還有許多貧困失學的孩子,拜托你們為他們捐點錢吧。”有的企業以高額出場費請她演出,她說:“出場費我可以不拿,我的家鄉還很貧困,你們能不能到那裏投資辦廠?”為了老家的教育事業,宋祖英學會了拉“讚助”,可見她對養育過自己那片故土,一直充滿深情厚意。

閱讀點睛:苦難,對於懦弱者來說,是絕望陷阱,而對於宋祖英來說,則是她走向成功的階梯。宋祖英是當前主流歌曲中的領軍人物,是民族音樂的代表,無論哪個年齡階段的人,對她的歌曲無不喜歡。但是,在看到宋祖英獲得的巨大成功後,我們更應看到她經曆的那些苦難。從而鼓勵自己,奮發圖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