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了生活的她,同樣也將電影征服了下來。《隱形的翅膀》成功上演了!
看過電影《隱形的翅膀》的人,都會被感動。其實,電影裏就是雷慶瑤在自己演自己。電影《隱形的翅膀》不但在國內得獎,還把印度國際兒童電影節的金獎捧回來了。
閱讀點睛:沒有雙臂的雷慶瑤,用自己的雙腳代替了雙手,做到了我們所能做到的一切。沒有雙臂的她還給自己插上了一雙隱形的翅膀,我們沒做到的一些事情,她也做到了。我們除了感動和讚歎之外,還應當想點什麼?做點什麼呢?
盲人歌手揚名“星光大道”
丁躍忠
楊光,原名楊曉光,盲人歌手。
1980年2月,楊光出生於哈爾濱市一個溫馨而幸福的家庭,8個月的時候,他突然被診斷出患上了視網膜母細胞瘤的疾病,也就是眼癌,雙目從此完全失明。爸爸和媽媽帶著楊光四處求醫,醫生們都說他不僅難以重見光明,能不能活下去都是問題。直到今天很多知道楊光得過這種病的醫生都感慨,楊光能活下來,已經是一種無法解釋的醫學奇跡。
楊光的奶奶是山東人,性格豪爽堅強,對於雙目失明的孫子,她沒有溺愛,而是以獨特的方式讓孫子學會獨立和堅強。因為父母要上班,楊光一歲時就跟著奶奶生活。奶奶非常喜愛楊光,她經常這樣跟別人說:我這個大孫子是老天爺送來的,我必須好好培養他。一歲半時,奶奶讓楊光學習自己走路,她走到離楊光100多米遠的地方說:好孫子,快過來,給你好吃的。三歲時,奶奶教楊光穿衣服,很耐心地教了一次,第二天一早,她就不管了,隻是喊楊光起來,穿衣服,吃飯。早上聞到飯菜的香味,著急吃飯,楊光就開始拚命穿衣服。
楊光說:“一年四季,奶奶帶著我在外麵玩兒,下雨天她帶我在外麵,告訴我這是雨水。說雨水多了就是河,河多了就是大海。下雪天,她帶我在外麵堆雪人。就這樣我認識了大自然。她領我摸小貓小狗小雞都什麼樣,培養膽量和愛心。奶奶陪我一起看動畫片,給我講《聰明的一休》。在奶奶的教育下,我從來沒覺得自己是盲人,沒覺得自己跟別人有什麼不同。因為其他孩子能做的一切,我都能做,我能打彈弓、會騎自行車。如果有小朋友欺負我,我會在後麵追他們打。有時闖了禍後,就唱歌哄奶奶高興,那些歌都是我在電視和收音機裏聽來的。每次我唱完,奶奶都說:我孫子是一個天才。”
楊光七歲那年,父母把他送到哈爾濱市的盲人學校,讓他接受正規的教育。爸爸還給他買了一架兒童玩的電子琴,主要用來解悶兒。細心的媽媽發現了楊光過人的音樂天賦,隻要是聽過幾遍的曲子他就能在電子琴上彈奏出來。恰好楊光的姑父是音樂老師,媽媽就請姑父來教楊光彈琴。學彈琴當然不能用那種兒童玩的電子琴,媽媽就向別人借錢買了台昂貴的電子琴。楊光並沒有辜負媽媽的良苦用心,學得非常好。後來又開始跟許老師學習,從電子琴`到鋼琴,他接受了正規的音樂訓練,每天最少練四個小時。
楊光的音樂天賦還不僅僅在彈琴方麵,他有一副好嗓子,經常唱歌給家人聽,十四歲那年家裏的經濟有些好轉,媽媽就帶他去學聲樂。天生的寬廣音域和對音樂的獨特感受和理解,讓他在聲樂方麵逐漸展露才華。媽媽每周都騎著自行車帶楊光去學聲樂,風雨無阻。
一個盲人,看不到樂譜,甚至看不到琴鍵,怎麼彈琴呢?楊光笑著說:“說實話,我也不知道怎麼解釋。我壓根不識樂譜,但隻要聽過一首曲子,我就能彈出來,我自己也覺得不可思議。”
楊光的父親曾是齒輪廠的一名銷售人員,很不幸的是在前幾年的一次車禍中去世。這樣,母親付紅成了楊光唯一的親人,她毅然挑起照顧兒子的重擔。
一個工人家庭供孩子學鋼琴不容易,何況這個孩子還是盲人!母親付紅當時的想法很簡單,希望孩子有一技之長,並沒想讓他把音樂作為職業,隻是把音樂當作他的愛好,隻要他能學個盲人按摩的手藝,長大自己養活自己就行。
楊光上盲校時一直是班長、團支部書記。他開朗又調皮。那時候,他就展示出了模仿的才華。他模仿校長走路、說話,老師、同學都無法分辨出來真假。
1998年,十九歲的楊光從盲校畢業後考取了殘疾人藝術團,成了一名獨唱演員。他以為從此可以在這裏安穩踏實地與音樂相伴了,沒想到現實卻並不容易。當時工資也很低,最奔波的時候是一天演四場,然後連夜馬上走,第二天再演四場。楊光說自己能吃苦,但不能混日子,他要去追求自己的音樂夢想,期望在音樂上有所發展;所以下決心離開已經生活兩年的殘疾人藝術團,辭職開始了“北漂”生活。
楊光說:“那段時間特別艱難,住在陰暗潮濕的地下室裏,有時甚至困窘到一天隻吃一頓飯。雖然生活艱苦,但我始終不敢告訴媽媽。如果讓她知道了實情,肯定會讓我回家,但我要留在北京,為了我的事業,為了一個音樂夢想。”那是什麼樣的夢想呢?楊光說:“其實很簡單,就是用音樂給大家帶來歡樂。”在地下室裏,他一邊創作,一邊等待機會。一個人照顧自己,度過了一段艱難的日子。
沒過多久,積蓄花光了,他的生活陷入了窘境,後麵的日子該怎麼過呢?楊光說:我賣手機,1000多元錢買的手機賣七八百元錢,然後留下了500元錢當生活費,剩下的200元錢再買一個舊手機用。這500元錢,又伴隨他度過了一段拮據的日子。就在這時,遠在哈爾濱的媽媽卻突然來電話,說要來北京看看他,這讓楊光頓時有些惶恐不安。
楊光不願意讓媽媽看到自己當時的艱難處境,一數自己的錢,發現他所有的財產隻有42元錢了,打車到火車站接媽媽的路費花去19元,楊光用剩下的23元錢請媽媽吃了一頓早餐。摟著兩年不見的媽媽,楊光百感交集,他想一股腦兒地把兩年的真實境遇向媽媽傾訴,可話到嘴邊又咽下了。在楊光那間冰冷潮濕的地下室,媽媽明白了一切,她的心像被萬條蟲子撕咬般難受。惟一讓她感到欣慰的是,她感受到了兒子那雙緊閉雙眸中透射著的執著與堅強。
母親決定在北京多住一段時間,照料兒子的生活起居。母親的照顧讓楊光不習慣,他讓媽媽回老家。他說:“我一個人獨立慣了,我希望媽媽不要總圍著我,我自己生活得很好。我還要保護媽媽,讓媽媽幸福。”
2004年,楊光與朋友在大連合作開了一個錄音棚,並為其他歌手製作歌曲伴奏音樂。著名殘疾人歌手甘榮麗的《眷戀》的伴奏音樂就是由他配器製作的,人們很難想像眼睛看不見他是怎樣做出來的。
為了生存,他不得不尋找演出的機會,他想去酒吧唱歌。但沒有老板願意請一個盲人歌手來唱歌。楊光說:“他們可能覺得請一個盲人歌手來,會有損餐廳或酒吧形象;而且請一個身體有障礙的人演出,得格外照顧,最起碼你上台,得讓別人領上去。健全歌手有的是,沒人願意找麻煩。”
最後,終於有一家酒吧接受了楊光。楊光說:“我一上台,經常聽到有客人說,‘哎,是個瞎子啊!能行嗎?’等聽完我唱歌後,那些人說,‘剛才那個瞎子唱得還不錯。’”慢慢地,楊光靠實力得到了認可,他開始和多家演出單位合作,到全國各地演出。在各地的演出中,他收放自如的演唱,常常贏得滿堂的喝彩。然而,楊光認為這些都不是自己想要的東西。他說:“那是謀生,不能叫事業。”
演出閑暇之餘,楊光喜歡一個人獨處,這時,他常會回想起在奶奶和父母身邊的很多往事,那是一段很幸福的時光。奶奶和父親相繼去世之後,老家就隻有母親一個人了,每每想起母親照顧自己那溫情的一幕幕,楊光都會淚水漣漣。一天,他突然萌發了一個想法,他想為辛勞多年的媽媽創作一首歌。很快,一首發自內心歌頌母愛的歌《家裏還有一個人在等你》出爐了。在一次演出中楊光把這首歌呈現給了現場觀眾,令很多人潸然淚下。後來,這首歌成了他的保留曲目。
楊光的歌曲《家裏還有一個人在等你》,在網絡上迅速走紅,這首歌就像一塊試金石,檢驗出了楊光所創作的音樂的魅力。這之後,楊光的創作激情噴湧而出,他創作了大量的歌曲,他終於找到了一條屬於自己的路,那就是自己作詞、作曲,自己演唱、彈奏,用真情實感去演繹每一首歌曲。
登上舞台,楊光付出了多於其他選手很多的艱辛和努力。《星光大道》節目的舞台分為四層,楊光隻能憑著感覺一次次的練習走台。月冠軍比賽時,楊光現場彈唱了自己創作的歌曲《小時候》,用歌聲講述了媽媽辛苦培養自己的路程,歌聲打動了現場所有的觀眾和評委。楊光是一位最特殊的選手,雖然身有缺憾但卻堅強樂觀,一出場就受到了無數粉絲的追捧,他渾厚的嗓音、動情的演唱以及幽默風趣的模仿節目為現場觀眾帶來歡笑與感動。
除了能彈唱外,楊光還有一個模仿的才藝,他模仿單田芳、張學友等十多位名人的聲音,惟妙惟肖。難辨真假,他的音樂天賦更是其他選手望塵莫及,他是一位很好的鍵盤手,豎琴吹得也相當不錯,自己獨立創作的歌曲唱得非常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