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自信篇——對自己要有信心(2)(3 / 3)

閱讀點睛:天生我材必有用。自卑是成功的絆腳石。一個人,無論先天條件如何不足,隻要不看輕自己,不斷地錘煉自己,就能奮發向上,成為人人崇敬的“巨人”。

拳王阿裏:對自己充滿信心

佚名

阿裏,美國男子拳擊運動員。

1942年1月17號,阿裏出生於美國肯塔基州的路易斯維爾。和當時美國其他各州的情況一樣,種族隔離也是肯塔基州人民生活的一部分。這裏是供有色人種居民吃飯的地方,而他們是不允許進入專為白人開設的餐館的,盡管很多人為此遊行抗議,但這實際上,還是被大多數人所接受了。

阿裏和他的弟弟魯道夫就是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而阿裏從小就希望,能用自己的力量來改變這一切。對此,他的母親一直記憶猶新。阿裏的母親奧德薩?克萊說:“他曾經是個快樂的小男孩,總是跑來跑去地幹著什麼,很愉快。他一直喜歡、也一直要和別人打鬥。他開始參加拳擊運動的時候總是對我說,早晚他會把奧林匹克運動會的金牌拿回來,他做到了。還有一次,是他在四歲的時候,他曾經對我說,總有一天,他要成為世界冠軍,是的,他也做到了。”

從12歲開始,阿裏就在當地的一家健身房練習拳擊。就在這棟樓上的體育館裏,每年這個地區的黑市商人都要聚會一次,展示他們的服裝和各式各樣的商品,當然還有一些氣球、糖果之類小孩子們喜歡的東西。

那天,阿裏騎著一輛自行車去商店,但他買氣球和糖果的時候,有人偷了他的自行車。他的心情很不好,說是要找警察,有人告訴他下麵就有警察,他就直奔下樓去了。他說要是找到偷自行車的人,警察就要拿鞭子抽他。阿裏的自尊心受到了傷害,與警察爭執了起來。喬?馬丁看中了這個有骨氣的男孩,對他說:“我教你打拳,願意嗎?”阿裏說:“‘我願意。”,喬?馬丁說:“那好,你可以從今天晚上或者明天晚上開始。”

從此,阿裏就跟著喬·馬丁練拳,他每次都到的很早,等喬·馬丁走了,還在不停地聯係。

1960年初,剛滿18歲的阿裏開始參加業餘拳擊比賽。已經接受過六年訓練的阿裏剛一出道就讓人們眼前一亮。

一次,阿裏和芝加哥的重量級拳擊冠軍比賽。到了芝加哥,因為他是第一次出台,要稱重量。對手是冠軍,先稱的,然後是他。阿裏站在秤台上問喬?馬丁:“馬丁先生,今天晚上你急著到哪兒去嗎?”

喬·馬丁不明白他是什麼意思,說:“沒有啊!還沒有定,為什麼?”

他說:“要是你急著去哪兒,我就在第一個回合把這家夥打倒,你就可以早些走了。”

果然,在比賽中,對方根本就不是阿裏的對手。阿裏在第一回合即將結束時,連續用重拳將對手擊倒,實現了他在賽前向教練誇下的海口。

憑借優異的表現,18歲的阿裏成為美國代表隊的成員,出征1960年羅馬奧運會。在81公斤級的比賽中,阿裏三戰全勝,順利進入決賽。他的對手波蘭人皮埃茨克斯基,是三屆歐洲冠軍,和1956年奧運會的銅牌得主。

阿裏他在場上的精湛技藝令人歎服,有人形容他的出拳,像蜜蜂刺人一樣的犀利,而他腳下的步法,又像飛舞的蝴蝶一樣輕盈、靈活。此外,年輕的阿裏不僅在場上表現突出,在生活中他也非常活躍。在奧運村裏,他向每個人問好,還和大家開各種玩笑,成了那裏知名度最高的運動員。

三個回合下來,阿裏以點數的優勢戰勝對手,獲得了自己唯一的一枚奧運會金牌。而他獨創的步法,也被人們形象地稱為蝴蝶步。

回國後的阿裏,從機場開始,就感受到了人們的熱情。一時之間,他也成了美國人追捧的對象。眼前的榮譽,讓阿裏誤以為,他已經用勝利改變了人們對有色人種的偏見,但依然殘酷的現實,打碎了他的夢想。阿裏在羅馬贏得了奧林匹克金牌,在他回國的那些日子,還沒有施行取消種族隔離政策。他把金牌掛在脖子上到鬧市區的一家飯店吃飯,但是沒有人給他服務。他說:“我是冠軍!我是金牌得主!”得到的回答是:我們才不管你是誰呢。憤怒的阿裏將自己的金牌扔進了大海。

1960年10月29日,對阿裏來說又是一個新的開始。這一天,他參加了自己的第一場職業比賽,並獲得了勝利。在接下來的一年多時間裏,阿裏幾乎取得了全勝。

通過一場一場的勝利,1964年2月25日,22歲的阿裏在邁阿密輕取索尼?利斯頓,成為新一代拳王。從此,職業拳擊進入了阿裏時代。

上世紀60年代中期,越南戰爭爆發。隨著戰事的不斷升級,阿裏也麵臨著服兵役的問題。他在媒體上公開發表的反戰宣言,則震驚了全美國。2001年好萊塢出品的電影《拳王阿裏》忠實地再現了這一幕。

由於反戰,此後,美國很多州都吊銷了阿裏的拳擊執照。阿裏隻好參加在美國境外進行的拳王比賽,並多次取得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