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啟迪篇——每個人都是第一名(4)(1 / 3)

但是羅維導演的決定,遭到了大家的一致反對,畢竟這是一部凝聚了大家數年心血的新作,卻讓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新人擔任主演,大家都接受不了。

為了說服大家,羅維隻好通知他來公司。把劇本仍給他:“你需要多少時間來參透劇本?”他以少有的嚴肅而認真的口吻說:“一分鍾。”他的回答令所有人感到驚訝,他接著說:“這事兒是這樣的,對別人來說或許需要幾周的時間,但我隻有一分鍾的時間,我的父親曾經就教導我,要想有出息,就必須把別人的一分鍾當成自己的一輩子來慎重對待。”

接著,他拿出一個秒表,開始計時。一分鍾後,他來了一段即興表演,雖說內容有所出入,但他卻把鄭潮安這個人物的性格演繹得活靈活現。

這也是李小龍美返港拍攝的首部影片:《唐山大兄》,影片上映兩周就創下了兩百萬港幣的票房收入,這在香港電影史上還是第一次。

李小龍多才多藝,亦文亦武。他每當練功之餘,埋頭研究武術理論與訓練方法。他留下了七大本學武筆記和六本著作手稿:《截拳道》、《截拳道研究》、《功夫記錄》、《二節棍法》、《布魯斯-李拳術圖解》(英文版)和《布魯斯.李武打技法》(英文版)。

在他對武術的領悟中,無疑也用上了“一分鍾”概念。“一分鍾”就是速度,而截拳道的靈魂就是“快”。

李小龍的一生雖然是短暫的,但他卻如同一顆耀眼的彗星劃過國際武壇的上空,對現代技擊術和電影表演藝術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主演的功夫片風行海外,中國功夫也隨之聞名於世界。許多外文字典和詞典裏都出現了一個新詞:“功夫”(kungfu)。在不少外國人心目中的功夫就是中國武術,李小龍也成了功夫的化身。

李小龍由於在武術和電影等方麵有卓越的貢獻,他先後在1972年和1973年兩度被國際權威武術雜誌《黑帶》評為世界七大武術家之一。1972年還被香港評為十大明星之一。美國報刊把他譽為“功夫之王”,日本人稱他為“武之聖者”,香港報紙讚譽他為“當代中國武術及電影史上的奇才”。

閱讀點睛:態度認真,言談謙虛而自信,這就是李小龍的處事哲學。平心而論,一分鍾和一輩子差距何止千萬倍,但隻要把每一分鍾都當作能改變一輩子命運來慎重對待,那還有什麼事情不能完成,什麼抱負不能實現的呢?

科比與他的比賽錄像

科比中文

科比,美國NBA巨星。

湖人隊錄像編輯人員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給他們的當家球星科比剪輯球隊對手的比賽視頻資料,來供這位MVP細心研究。

科比在每場比賽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通過自己的便攜式光碟機觀看對手的比賽視頻。不管是在客場的休息室,在比賽前的熱身運動,還是在自己的更衣室,都可以看到科比觀看賽前視頻的身影。這位11次全明星球員守候在自己10英寸的影碟機前麵,研究著他所防守的對手的比賽剪輯。而且這是科比自進入聯盟以來一直堅持了13年的習慣,這也促使了現在的他能達到如此高的境界和輝煌的榮譽。

這個習慣即使湖人隊幾十年前的名宿魔術師、賈巴爾、韋斯特、奧尼爾都沒有,因為在他們的思想中過去的已經成為過去,而科比則與眾不同,他一直都會去研究他的對手在比賽中的閃光點和優勢。

湖人隊的影像工作人員巴達肯說:“很顯然他是我見過的最癡迷比賽剪輯的家夥。雖然我不能確信他是否比魔術師更求勝心切,但是我想他就是這樣的。研究比賽剪輯已經成為他準備比賽的一部分,這也是取勝的一部分。”巴達肯自1989年開始到湖人隊影像編輯室實習,如今已經40歲的他已經成為通過刻錄機、電腦為湖人隊教練和球員剪輯比賽的兩個主要編輯之一。

NBA很多球隊為了知彼知己都有研究對手比賽視頻的習慣,但是作為湖人隊的影像編輯人員,他們要比其他任何球隊的工作人員都要忙,因為上賽季獲得常規帶MVP殊榮,如今已經30歲的科比比其他人要求更多,而且已經電話告知了編輯他的要求。

在家中或者在去比賽的途中由自己保鏢開車的時候,以前的科比經常會研究整場比賽的剪輯;現在的科比除了研究這個之外,他還會認真研究一場比賽他所對位的對手的視頻剪輯。這樣的剪輯現在由28歲的同事帕特裏克負責。

一般情況下,科比事先都會和帕特裏克交流一下他的想法,然後帕特裏克會從科比將要盯防的對手最近幾場幾個小時的比賽中,找出對手的亮點和關鍵點的表現,編輯合成一份大約8-12分鍾的精華剪輯給科比研究。

科比這樣做的目的是研究自己對手的習慣,對手是否有了新的動作?他是習慣直接突破上籃得分?還是喜歡在外線帶球然後跳投得分?等等問題,科比都會通過視頻剪輯得出結論。然後在比賽開始前,科比會打開特質的有字幕組合的“KB”按鈕聽筒,在視頻播放器上找到迫使對手離開對手擅長得分的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