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機會篇——生命充滿了意外(3)(1 / 3)

當《憂鬱者之歌》這首曲子演奏那天,聽眾如潮水般湧進戲院。演奏的時候,聽眾都被深深感動了,甚至流下眼淚。無疑,這次音樂會獲得空前的成功,掌聲喝彩聲始終不斷。《憂鬱者之歌》不但替美國音樂界劃出一個新時代,更使傑斯文的大名震驚了全世界。

閱讀點睛:讀完故事,讓我們欽佩的是,傑斯文在成名後還不斷地努力,並且每星期上課三小時。喬治?傑斯文說過一句話:成功非常簡單,隻要知道自己的需要,然後照這個“需要”努力下去,就能達到目的。這種好學的精神,是值得我們效法的。同樣,他撲捉時代脈搏的能力也值得我們學習。成功學大師戴爾?卡耐基之所以敬仰音樂奇才傑斯文,因為戴爾?卡耐基從他的成功中悟出了奮鬥和機會對人生的意義。

著名製片人鄒文懷“拾漏”

吳家凡

鄒文懷,著名製片人。第2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獲得者。

一手創造了嘉禾影業輝煌曆史的鄒文懷,是香港乃至世界電影圈的大腕。在電影圈內,他的知名度甚至比邵逸夫還要高。

1958年,鄒文懷出任邵氏的宣傳部主任。之前鄒文懷已經在香港的報業拚搏多年,深諳營銷宣傳之道。邵逸夫對鄒文懷也是言聽計從,邵氏上世紀60年代在海外的一係列大動作,包括攜《楊貴妃》參加戛納電影節,都是鄒文懷一手促成的。

隨著邵逸夫決意削弱電影投資,加大電視城建設,以及後來成為邵逸夫夫人的方逸華權位的上升,矛盾一觸即發。鄒文懷遂帶著何冠昌、蔡永昌等部下自組了嘉禾影業。

鄒文懷的突然離去給邵逸夫的打擊是沉重的。可邵逸夫不愧是一個大企業家,很有謀略,他借鄒文懷開拍《獨臂刀大戰盲俠》來起訴嘉禾公司侵權,因為武俠名片《獨臂刀》一片的版權始終歸邵氏所有,鄒文懷無權借題發揮。

鄒文懷的理由是他和主演王羽當年都參與《獨臂刀》的製作,所以也享有著作權,兩家公司遂開始了長達一年多的訴訟。一審判嘉禾公司勝訴。

可邵逸夫微笑著告訴律師團還準備上訴,其實邵逸夫根本就不在乎什麼《獨臂刀》版權,他是想借漫長的訴訟官司拖垮嘉禾公司,巨額的律師費用也的確讓初次創業的鄒文懷有些力不從心了。也就在這時,邵逸夫的失誤讓鄒文懷撿了個“大漏”。嘉禾也從此迎來了曆史性的轉折點。

李小龍是靠自己的實力打入打萊塢的為數不多的華裔演員之一,而且隻用了幾年的功夫,這在香港娛樂界簡直是一個神話。他一到香港就受到熱烈歡迎。

這時,由於李小龍主演的電影《盲探神犬》的播出,香港開始出現“李小龍熱”。很多製片商都希望他來香港拍片,片約像雪片一樣飛往洛杉磯。

可他並不想在香港從影。在他看來,雖然香港有東方影都之稱,拍出來的功夫片卻很“爛”,根本不入流。但回美國之後,好萊塢依然對他既不輕視,也不重用。他很失望,感到前途茫然。

李小龍隻得考慮回香港發展自己的事業。消息傳開,多家香港電影公司對李小龍發出邀請,但當他提出影片投資不得低於六十萬以保證製作水準的前提條件時,卻又令不少小公司望而止步。

當時,真正有意與他合作的隻有邵氏和嘉禾兩家。李小龍也知道“邵氏”是香港影業界的老大,因此,他也準備為“邵氏”效力,打造出一個真正中國硬漢的形象。

李小龍托薛家燕的母親,把自己的資料轉交給“邵氏”的導演許國,並向“邵氏”提出了自己的條件。當時李小龍的“條件”既簡單又苛刻:一是每部片酬一萬美元,拍攝的時間不得超過60天;二是一定要有他滿意的劇本,否則不幹。

這個條件,讓財大氣粗的邵逸夫也不能接受。他哈哈大笑,說:“這個李小龍一定是瘋了,這是什麼條件,簡直是漫天要價。給這個李小龍寫封信,告訴他我們的片酬是每部3000到9000之間,拍攝的時間不能由他限製,他應該知道他僅僅隻是一名演員。至於劇本的好壞,也不能由他一人說了算。他有興趣就麵談,沒有興趣就拉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