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當年初到北京“賣唱”的生活,黃渤記憶猶新:“住在郊區的農民房子裏,大冬天的每天蹬兩個鍾頭自行車去酒吧唱歌跑場,那個時候一塊兒唱的後來都火了。”
他也嚐試自己寫歌,送小樣去各種各樣的唱片公司,但命運之神始終沒有眷顧黃渤,他沒火。現在回想起來,那段北漂的日子其實很彷徨:“生活上沒有什麼困難,我唱一場也能掙2000多,沒有什麼積蓄,能過日子,但不想老是這麼耗著。”“耗著”,就是當時黃渤的狀態,當然,也有更多的人和他一樣,在京城裏這樣“耗著”,北京的機會很多,但等待機會的人更多。
其實黃渤最初到北京的時候心裏很矛盾,在外地參加商演走穴能夠賺不少錢,但是在北京熬一熬就可能進入影視圈:“那時候我每天早上起來就在床上呆坐半小時,想想我接下去該幹嘛?”
他開玩笑地說:“現在演戲之後很久沒唱歌了,特別是喝上酒就不行了,喝了酒就是我的個人演唱會了,我唱了別人就都不用唱了,都惡心倒了!”
北漂的日子很彷徨,“耗著”,這兩個字是當時他的人生狀態。當然,也有更多的人和他一樣,在京城裏這樣“耗著”,北京的機會很多,但等待機會的人更多。
但黃渤畢竟不是別人,他覺得這樣耗著,心裏憋得慌。1996年,他回到家鄉青島,搖身一變,突然成了一個小工廠的老板。他這樣形容自己的形象:“天天挾個公文包,人也胖了,十足一個農企廠長。”但他發現,這不是自己尋找的道路,單獨物質上的舒適不是他骨子裏想要的東西,迷茫的他再次回到唱歌的舞台。
2000年夏天,一個偶然的機會,從沒演過戲的黃渤被一位朋友推薦去演電影,在一部名叫《上車,走吧》的電影裏出演男二號——售票員高明。沒有經過專業學習和訓練,自己能演好嗎?令他沒有想到的是,僅僅隻有12天的拍攝,這部電影卻出人意料地獲得了百花獎和金雞獎第一次設立的“最佳電視電影獎”,也讓他坐在了金雞獎頒獎典禮的嘉賓席上,身邊是無數曾經隻能在電視和畫報上見到的明星大腕,他感受到了發自內心的快樂收獲。他苦苦思考:這是上帝為自己打開的夢想之門嗎?難道電影才是自己生命中真正的方向?他下定決心,從歌手轉型為演員。為了增強專業素養,他考取了北京電影學院的表演配音專業,專心學習,兩年後以優異的成績畢業。
2006年,黃渤成功飾演了電影《瘋狂的石頭》中的小笨賊黑皮,憑借在這部讓人笑得前仰後翻的賀歲喜劇片中的出色表演,他榮獲2007年第七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 “最佳男配角獎”和2007年度福布斯 “最具潛力名人獎”等獎項。他的片約不斷、片酬大漲,但他在挑選時特別慎重:“劇本很多很多,什麼類型的本子都有,我隻挑自己喜歡的來演。”寧缺毋濫的原則讓他演一部、成一部、紅一部。
黃渤主演的喜劇電影《瘋狂的賽車》在各大影院上映,片中他扮演一個實力強勁,卻因0.01秒之差而與金牌擦肩而過的自行車運動員耿浩。他亦詼亦諧、自成一家的表演讓觀眾捧腹大笑。成功的表演,也讓他成為繼葛優、張涵予之後第三個創造主演影片票房過億傳奇的內地演員。此外,他還在賀歲影片《高興》裏的飾演了一位“雷人乞丐”,滿口黑乎乎的蛀牙,一顆標誌性的媒婆大黑痣,外加時不時抽兩下的慣性抽臉動作。看過電影的人無不為他的造型和精彩演技拍手叫絕。
黃渤,一個內心快樂也帶給別人快樂的演員。從唱歌到寫歌,再由經商到電影,終於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感。
閱讀點睛:人生道路上充滿了機遇,轉彎,轉彎,再轉彎,黃渤人生的賽車終於駛入成功的賽道,一路疾馳。讓我們從他身上學會抉擇的智慧,懂得有時讓夢想轉個彎,成功就會和你不期而遇、撞個滿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