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考古大發現(8)(3 / 3)

這個與世隔絕的地下基地,設施完備,可是用途不明,看來,大千世界,有很多東西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簡單。

民間發現七色康熙聖旨

可能大多數人都以為,聖旨就是黃色的。其實,真正的聖旨並不是全黃色,而是五顏六色的,顏色越多級別越高。聖旨分為三色織錦、五色織錦和七色織錦3種。七色織錦是最為珍貴的一種。多彩聖旨頒發給五品以上官員,有金黃、大紅、咖啡、赭石、橘黃等色,錦緞底紋一般有仙鶴、獅子、卷雲等圖案,看起來絢麗多姿、雍容華貴。發給五品以下官員的聖旨顏色單一,為純白綾。聖旨均為33厘米寬,長的約5米,短的約3米。

我們現在能夠見到的大多是清代聖旨,聖旨上鈐蓋的玉璽多為滿漢合璧,滿文在左漢文在右,聖旨多用墨和硃砂分別書寫,極個別的聖旨會加用第三種文字,如藏文、蒙古文等。

在沈陽發現的康熙七色聖旨全長近3米,分黃、紅等七色,織錦上還均勻地分布著朵朵祥雲圖案。從內容上看,這是清康熙二十年(公元1682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皇帝表彰當時盛京一級防禦阿克占的母親阿克占氏,冊封她為誥命夫人。聖旨所采用的布料是清康熙時“江寧織造府”專供皇宮頒發聖旨而織就的提花錦緞。

沈陽的這件七色聖旨用滿漢兩種文字書寫,漢文從右向左寫,滿文從左向右寫,兩種文字均向聖旨中間延伸,書寫結束後,鈐上皇帝玉璽。這是清代聖旨的統一書寫格式。書寫聖旨者是由皇帝從進士中親自選拔出來的最優秀者的“庶吉士”來承擔的。由於聖旨從擬稿到繕寫都是頂尖文化高手,因而聖旨在頗具史料價值的同時,也極具藝術欣賞價值。如今皇帝誥命大多收藏在中國曆史檔案館,流傳在民間的極少,這件康熙年間文物價值很高的聖旨,經過這麼漫長的時間能夠流傳並保存如此完整實屬難得。

點評

我國著名清史專家、北京滿學會會長閻崇年說,這是他所看到的最好的一件七色康熙聖旨。

發現禽龍化石

在英國南部的蘇塞克斯郡,有一位名叫曼特爾的鄉村醫生。他特別喜愛收集和研究化石,在他的熏陶下,他的妻子也成了采集化石的高手。

19世紀20年代的一天,天氣非常寒冷,曼特爾照常出門去給人看病。他離家後,夫人感到天氣過於寒冷,而丈夫穿的衣服有些單薄,便帶上一件衣服順著他出診的方向去迎接他。當走在那條正修建的公路上時,她習慣性地邊走邊觀察兩邊新裸露出來的岩層,忽然,一些亮晶晶的東西引起了她的注意。她走上前去仔細觀看,原來是一些樣子奇特的動物牙齒化石。這些牙齒化石非常大,曼特爾夫人從來沒有見過。興奮的曼特爾夫人忘記了給丈夫送衣服,她小心翼翼地把這些化石從岩層中取出來帶回了家裏。曼特爾見過許許多多遠古動物的牙齒化石,可是沒有一種能夠與這麼大、這麼奇特的牙齒相比。後來,曼特爾先生又在妻子發現化石的地點附近找到了許多這樣的牙齒化石以及相關的骨骼化石。為了弄清這些化石到底屬於什麼動物,曼特爾先生把化石帶給了法國博物學家居維葉,居維葉也從來沒有見過這類化石,他根據自己掌握的動物學知識作出判斷,認為牙齒是犀牛的,骨骼是河馬的,它們的年代都不會太古老。

曼特爾先生對居維葉的鑒定非常懷疑。兩年後的一天,他偶然結識了一位在倫敦皇家學院博物館研究一種生活在美洲的現代蜥蜴——鬣蜥的生物學家。曼特爾帶著那些化石與博物學家收集的鬣蜥的牙齒相對比,發現兩者非常相似。喜出望外的曼特爾就此得出結論,這些化石屬於一種與鬣蜥同類、但是已經絕滅了的古代爬行動物,並把它命名為“鬣蜥的牙齒”。

後來,隨著發現的化石材料越來越多,人類對這些遠古動物的認識越來越深入,人們知道這種動物實際上是恐龍家族的一員。但是,按照生物命名法則,這種最早被科學地記錄下來的種名的拉丁文字依然是“鬣蜥的牙齒”的意思,它的中文名稱被譯成為禽龍。

點評

禽龍是科學史上最早記載的恐龍,禽龍的發現,曼特爾和他的妻子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