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師(1)(1 / 3)

有句話說得好:世上沒有教不好的孩子,隻有不懂教育孩子的父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運用優秀的教育方法,就可以培養出最優秀的孩子。

為孩子營造民主的家庭氛圍

專製的家庭氛圍,會讓孩子在對父母產生厭惡的同時,產生逃避家庭的思想;而平等地對待孩子,尊重孩子的意願,則有利於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父母應該明白,一條臍帶連接的是生命與自然的結晶,而不是附屬和占有的關係。

民主和諧的家庭氣氛是現代文明家庭的標誌。很多孩子在談及自己的父母時,都希望父母不要再做高高在上的太上皇,不要總想讓孩子俯首稱臣。孩子渴望父母能營造民主的家庭氣氛。

一位上初中的男孩說,父母雖然很關愛他,但從不把他看成獨立存在個體的人。這樣的例子在中國十分常見。很多父母一向把孩子看成自己的財產,有一種占有的心態,孩子必須聽父母的話才算是好孩子。很少有父母去考慮孩子自身的需要,家庭成員之間,孩子永遠是被管製的對象,對家庭大事孩子沒有參與的權利,對自己的事孩子也沒有決定權,隻能聽從,沒有平等民主可言。

父母不尊重孩子的行為,也是造成家庭不民主的因素。如當孩子對某事發表意見時,父母以蔑視的態度,不把孩子的話當回事,否定孩子的選擇,不聽孩子的解釋甚至偷看孩子的日記,偷聽孩子打電話……

很多孩子犯了錯會想方設法隱瞞,不讓父母知道,原因是父母無法理性地麵對孩子的錯誤,讓孩子不敢麵對錯誤,不敢麵對父母。一個9歲的男孩犯錯後,見到父親就頭皮發麻,這是父親暴力教育的結果。

如果無法改變專製的家庭氛圍,孩子在對父母產生厭惡的同時,會產生逃避家庭的思想——逃離家庭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這是被父母長久壓製之後的心理爆發。

有些父母誤以為家庭民主的重心在與孩子的關係上,而對夫妻關係中的民主並不在意,這種觀點也是錯誤的。在核心家庭這個係統中,父親與孩子、母親與孩子、夫妻這三組關係是相互影響的。孩子觀察父母的相處方式,並會從中學習對待他人的方式。

另外,家庭民主氛圍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孩子的長大,父母要及時調整每個成員在家庭結構中的作用。父母的監護職能逐漸下降,而孩子對家庭事務的參與性在提高。通過這種參與,孩子承擔起責任,並體驗成就感、能力感,成為一個自信的人。

孩子永遠期望能從父母那裏得到理解,能和自己溝通,能與自己做朋友。那麼,如何才能做孩子所期望的民主型父母呢?

1.改變傳統觀念

孩子一出世時,得完全依賴自己的父母才能生存,但隨著年齡的增長,隨著身體和心理的成長,有了對自我的渴求,有了想擺脫父母、展示自我的需求。但很多父母認為:你是我生的,你得靠我養活,我是你的衣食父母,你就應該聽我的。其實,父母應該看到一條臍帶連接的是生命與自然的結晶,而不是附屬和占有的關係。

2.多尊重少專製

父母對孩子粗暴專製,會傷害孩子的身心健康,使孩子缺乏自尊,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和恐懼心理。相反,平等地對待孩子,尊重孩子的意願,會讓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孩子雖小,但同樣有信任、獨立、理解、平等、上進等多方麵的需求。民主的父母應懂得要尊重孩子的需求,尊重孩子的思想,尊重孩子的人格,讓孩子屬於他自己。

3.多商量少命令

孩子是家庭中的一員,千萬不要忽略他的存在。遇到問題的時候,父母可以多用溫和的語氣與孩子商量,聆聽孩子的想法,征詢孩子的意見:“你覺得用什麼辦法好?”“這樣做,你認為怎麼樣?”“等我們完成了這件事再去,好嗎?”父母切忌向孩子發命令時,隻準孩子聽而不允許反對。

放下架子與孩子溝通

要想與孩子建立良好的關係,父母首先要放下架子,多和孩子交流,認真地聆聽孩子的話語,並肯定、接納和讚賞孩子說的話。家長若能多與孩子交流、溝通,就會知道孩子在想什麼,需要什麼,同時也知道可以給他指點和糾正些什麼。

孩子在父母的影響下成長,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會在孩子身上打下終生的烙印,但父母對孩子影響的效果卻不盡相同。有些可起到積極有效的作用,有些教育影響不能被孩子接受,還有些甚至帶來負麵、消極影響。原因固然是多方麵的,其中父母與孩子之間能否溝通是極其重要的因素。良好的溝通能使父母深入地理解孩子,把握孩子的思想脈搏、情感體驗、行為意向,自然就為父母得到教育孩子的正確對策奠定了基礎,這不僅可以使孩子更加上進,還可以填補兩代人之間的差異,形成良好的親子關係,為兩代人之間的相互交流、學習拓寬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