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教孩子學會為人處世(4)(2 / 3)

禮貌是人們合乎社會規則的謙虛恭敬表現,它是通過動作與語言來體現的。所以,父母既要讓孩子懂得“應該”有禮貌,又要讓孩子懂得“如何做”才能體現出一個人的禮貌。

教孩子學會自我保護

父母要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盡可能地避免意外傷害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也不是定時定點的課程,它的學習和養成都需要父母用一雙智慧的眼睛去發現危險可能存在的角落,然後在第一時間告訴孩子它的“藏身地”,教會他如何避之、遠之,甚至消滅之。

據有關部門統計,我國中小學生每年意外傷害事故死亡人數在萬人以上,平均每天有一個班的孩子因意外傷害事故死於非命。這是驚人的慘痛的事實。有些事故,如乘車、坐船出事故,房屋倒塌,公共場所突然災害等應由社會有關部門、學校努力預防,有些事故則應由父母教育孩子學會自我保護。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平平安安地成長。為了確保孩子的安全,父母總是不讓孩子做這做那,生怕孩子摔著、碰著、燙著、電著。可是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不能總是守護在身邊,十來歲的孩子對身邊的一切充滿了好奇心,總想自己做一做,試一試,為此常與父母發生口角,有的甚至背著父母做。而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動作協調性差,毛手毛腳,容易發生事故,更給父母增加了幾分擔心。看來,隨著孩子的增長,對孩子僅僅看護是不夠的,還應教會孩子自理、自護。父母要經常告誡孩子什麼事有危險,什麼事不該做,應該怎樣做。孩子知識少,有些道理很難說清楚,但一定要讓她知道什麼樣的事有危險,後果會怎樣,應該怎樣避免。

進行自我保護教育的內容很多,父母應從實際出發,在生活中隨時進行教育。要多給孩子講實例,加深孩子的印象。講自我保護方法時要簡明、具體,有操作性。

1.為孩子設計一張“安全卡”

安全卡首先告訴孩子做事要沉著、冷靜。卡上麵記錄著她的姓名、年齡、住址、血型、父母的工作單位和電話號碼,還有常用的電話號碼(包括急救、報警、火警及主要親友的聯係電話),還有孩子的過敏情況,及疾病記錄等等。“安全卡”不僅給孩子本人使用,也是發生特殊情況後,給熱心助人者使用的。有備無患,很有必要。

2.在商場或超市時

有時對孩子來說商場是個可怕的地方,到處是人、商品、樓梯和亮晶晶的玻璃,同時,它也是孩子意外傷害的高發地。所以,帶孩子去商場購物時,請不要忘了給孩子上一堂“自我保護課”。比如,在帶孩子乘電梯、自動扶梯或者購物時,你可以告訴他哪些動作是不能做的,否則會帶來什麼後果;告訴孩子如果與你分散了,該找誰或者該到哪裏去尋求幫助,並帶他去認一認這些人,看一看這些地方;你甚至還可以讓孩子留心看看商場裏的一些標誌,如“緊急出口”、“小心碰頭”等,並告訴他這些標誌的用途。

你可以在購物過程中教孩子看食品(兒童食品)的保質期、生產日期,讓孩子懂得過期商品對身體有害,不能買,更不能吃。在琳琅滿目的貨架前,你也可以教孩子辨別各種不同的食物容器和食物性質,讓他知道哪些瓶瓶罐罐是容易碎裂弄傷人的,那些是硬的會砸傷人的,哪些食物是會堵住喉嚨的,哪些食物是孩子不能吃的……

3.廚房是禁地

廚房基本上是孩子的禁地,因為這裏常有意外發生,如打破碗啦、打翻牛奶啦、聞到煤氣味啦……不過你別忘記了,這通常也是培養孩子解決問題、提高自我保護意識的最佳時機。你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為什麼會發生這些意外?該怎麼處理或應變?最重要的,是怎麼防止這種意外的發生。這麼一來,孩子就知道在廚房裏該怎麼保護自己了。

不過,意外畢竟是少的,但我們總不能因為沒發生意外就不告訴孩子這些事吧!所以,在廚房空閑的時候,你可以帶孩子進去,告訴他各種器具的用途以及危險所在,告訴他為什麼有些東西大人才能用,同時也可以讓孩子學學拿放碗筷瓶罐的正確方法。

4.發現漏電、觸電事故怎麼辦

父母要教孩子學會應付電問題方麵的方法措施,並告誡孩子不要隨意碰電器,更不要觸摸電源插座等。

把下麵的知識告訴孩子,對孩子有幫助,對別人也有幫助。

當人體接觸到帶電體,有電流通過人體時,輕則有針刺、麻木、劇痛等感覺,重則發生痙攣、心律不齊、血壓升高、呼吸困難等症狀,甚至在很短的時間內心跳停止、死亡。這就是觸電事故。發生觸電事故,要立即切斷電源。如電源開關太遠,可以站在幹木凳上用不導電的物體,如木棒、竹竿、塑料棒、衣服等將觸電者與帶電體分開。莫將帶電體碰著自己和他人身體,避免觸電現象再發生。觸電者痙攣緊握電線時,可以用幹燥的帶木柄的斧頭或有絕緣柄的鋼絲鉗切斷電線。搶救觸電者一定要及時,不能拖延一分一秒,因為觸電時間越長,危害越大,生命越危險。發現有人觸電,驚慌失措,直接用手去拉觸電者,用剪刀剪電線,都是錯誤的,這樣做會使救人者自己觸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