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不肯放棄國籍的中國女孩
我隻有一個中國
1990年,聰明伶俐的小王淵離開中國大陸去美國讀書,現在是麻省安多弗鎮菲利浦高中的應屆畢業生。1998年12月,她以優異的高考成績被哈弗大學提前錄取。
1999年2月初,王淵收到一份發自白宮總統學者獎委員會的書麵通知,上麵寫道:她因品學兼優和傑出的領袖才華,被評為1999年總統學者獎候選人,希望她按時填好申請表格,於2月26日之前寄回白宮。
接到這一非比尋常的喜訊,王淵激動萬分。但當她細讀申請表後,發現獲獎人必須是美國公民的規定,王淵當即決定放棄申領。
這個同樣非比尋常的決定立刻在學校和家中掀起了不小的波瀾……
菲利浦高中的升學輔導員魯濱遜女士,不僅十分熟悉王淵的情況,還是總統學者獎評選委員會的委員之一。她認為王淵條件很好,評上的可能性極大,而且經過兩次核查,證實綠卡持有人隻要及時提出入籍申請,在6月底前被移民局受理,就可獲得參選資格。因此,魯濱遜女士竭力勸說王淵入籍,然後提出申領。與此同時,王淵的父母也希望女兒趕快申請入籍,不想他們的女兒就是不肯從命。
日子一天天滑過,眼看到了2月25日,離最後期限隻剩一天了。
王淵父母焦急萬分,父親一個電話打到女兒宿舍,向她下了最後通牒,倔強的王淵就是不肯。
父親生氣地說:“中國像你這樣的人才,有千千萬萬,又不少你一個王淵!”
王淵負氣答道:“爸爸,您平時一直教育我要愛國,現在您在我心中的地位一下子就沒有了。我知道,中國是有千千萬萬個像我這樣的人,但是,我王淵隻有一個中國啊!”說完,她就掛斷了電話。
王淵母親當時在另外一個分機上聽父女倆爭吵,當聽到女兒堅決的回答時,她不知道該生氣,還是該為女兒感到自豪,千言萬語竟不知從何說起,一時間淚流滿麵,泣不成聲。
那個周末,王淵賭氣沒有回家,就這樣,她毅然放棄了申領“美國總統學者獎”的機會。
國籍比總統獎更重要
“美國總統學者獎”決非平平常常的獎項。該獎設立於1964年,全美每年200多萬高中畢業生中,最多隻有141人獲獎。其中除了少數人由於音樂、體育、繪畫等特殊才能入選外,大部分是高考成績優異,並且展現出領袖能力,才被選上的。
這不是百裏挑一,也不是千裏挑一,而是約兩萬人中選一個獎項,多少高中生(包括華人)對此殊榮夢寐以求,難道王淵就不動心?
其實,王淵很早就開始關注這個獎項,還剪下不少有關別人獲獎的報道,她當然也知道獲總統學者獎對自己以後在美國的發展會有幫助。可她就是不願意“拿一個國籍去換一個獎”,哪怕這個獎再珍貴!
有人問她:“你是否準備一輩子不入美國國籍呢?”
王淵點點頭說:“我覺得當一個中國人沒有什麼不好,再說,即使今後入了美國籍,我這次也不想為了拿一個獎,就放棄中國國籍。”
王淵還表示,她計劃先在哈佛大學拿到法律學和經濟學兩個博士學位,然後“為中國做一些事情”。
為什麼一個在美國已生活了9年的女孩子,會如此愛國呢?這要到她的生活經曆和家庭環境中去尋找答案。
要做一個真正的中國人
王淵父母這次為了女兒日後在美國的前程,苦勸她入籍,但王淵的決定不可不說是受到他們平時言傳身教的影響。
王淵的父親王生啟博士,現在在美國漢斯卡空軍基地,從事材料研究。早年,他在安徽上中學時,年年都是三好學生,並任學生幹部。“文化大革命”後,考上長沙中南工業大學,連續四年是三好學生。留校任教後,也是年年被評為優秀教師,1985年獲得中國冶金部頒發的“優秀教學獎”。
到波士頓西北大學留學後,他連續四年獲得科研和教學獎。1996年至1998年,連續三年獲得美國科學院所屬“科學顧問委員會”的獎金。
母親段小曼博士,現任麻省理工學院副研究員,還在美國“國家半導體公司”擔任高級工程師。由於她對公司的突出貢獻,公司把她的大幅彩色肖像永久懸掛在該公司位於加州的總部會議大廳,成為公司曆史上享受這一殊榮的兩人之一。
王淵父母在美國可說是功成名就,五子登科(博士帽子、票子、孩子、房子、車子),而且都於1993年獲得了綠卡,但他們都表示今後不會加入美國籍,這種選擇無疑對王淵產生了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