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八章 經濟貿易1(1 / 3)

以前,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經濟貿易就像是那天上的一片雲彩,遙遠而又捉摸不透,就是偶爾對著它向往一番,也是神秘得令我們百思不得其解。

今天,隨著各種傳媒手段的普及,一些新的名詞,如“WTO”、“信用卡”、 “外彙”、“彙率”、 “超級市場”、“金融危機” 等也離我們越來越近甚至已完全滲透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了。我們不再是陌生的觀望者,我們更多的是以主體參與其中了。

世界貿易組織(WTO)

世界貿易組織的前身是聯合國所屬的“關稅和貿易總協定”。1995年1月1日, 世界貿易組織正式成立,成為獨立於聯合國的永久性國際組織,總部設在日內瓦。世貿組織主要負責管理和規範世界範圍的貿易與經濟合作等國際間的經濟交往,其宗旨在於實現世界貿易的自由化,以及全球資源的最佳配置。管轄範圍除了傳統貿易外,還包括知識產權、服務貿易和投資等領域,在調解成員爭端方麵具有權威性和有效性。世貿組織的最高決策權力機構是成員國部長會議,會議一般每兩年召開一次。加入世貿組織需要同每個成員國進行雙邊談判,在達成都能接受的條件之後,再由部長會議以三分之二的多數票通過,才能加入。中國經過15年的艱苦談判,於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成為其第143個成員國。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是各國政府之間召開的國際金融組織,於1945年12月27日正式成立,後在1947年正式成為聯合國的專門機構,總部設在華盛頓,至今已有182個成員國。該組織的宗旨是促進國際貨幣合作,穩定國際彙率,避免競爭性的彙價貶值,消除妨礙世界貿易的外彙管製,而且在有適當保證的條件下,基金組織也會向成員國臨時提供普通資金,使其有信心利用此機會糾正國際收支的失調,而不至於采取危害本國或國際繁榮的措施。因此,在縮短成員國國際收支不平衡,減輕不平衡的程度等方麵起到巨大作用。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 WIPO)

1967年7月14日,“國際保護工業產權聯盟”和“國際保護文學藝術作品聯盟”合並為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其職責是促進全世界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加強各國之間知識產權組織間的合作。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並在1970年4月26日,製定了《建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約》。1974年12月,該組織成為聯合國係統的一個知識產權專門機構,至2004年10月,共有成員國181個。中國於1980年6月3日加入該組織,成為它的第90個成員國。

國際貿易

國際貿易又稱“世界貿易”,泛指國際間的商品和勞務的交換,是世界各國對外貿易的總和。國際貿易古已有之,中國的“絲綢之路”很早就打開了國際貿易的通道。但是從世界範圍來看,國際貿易的真正興起,是從西方開始的,並隨著生產的發展而逐漸擴大。今天,其規模已經空前擴大,真正具有世界性,國際貿易的規模、範圍、方式、渠道、規範,都是曆史上任何時代所不可比擬的。

金融

金融是社會經濟體係中貨幣、資金的籌集和融通,是貨幣流通活動、信用活動的總體係統。如果把社會經濟運行比作一個生命體,那麼金融就是生命體中不斷流動的血液。資金的投放與回收、與貸款相關的信用活動、證券的發行或轉讓、貨幣的支付與結算,以及保險、租賃等活動都是一些常見的金融活動。各大銀行是主要的金融機構,還有一些投資公司、財務公司、租賃公司等也是一些比較正規的從事金融活動的機構。中國的金融體製正在逐步走向深入,形成了以中央銀行為主的多種金融機構並存的金融體係,金融服務業正在向多元化發展。

貨幣

貨幣是商品交換的產物。最初人們隻是用實物來交換實物,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交換範圍的擴大,以物易物的交換方式局限性太大,逐漸出現了人們普遍承認的商品,這種特殊的商品就成為“一般等價物”。這就是最初的貨幣。曆史上,牲畜、毛皮、貝殼等都充當過一般等價物,但交換的發展需要貨幣便於攜帶、便於分割、便於保存,並且具有穩定性,於是金銀成為最終的交換憑證。今天,即使世界通行紙幣,但依然要以黃金儲備為保證。

貨幣在人們經濟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即貨幣的職能。貨幣主要有價值尺度、流通手段、儲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貨幣這五個職能。

銀行

“銀行”一詞源於拉丁文的Banco,意為“長板凳”。在中世紀時,歐洲的威尼斯因為各國的貿易往來頻繁,成為當時最繁榮的商業性貿易中心,但各國商販帶來的金屬貨幣品質、成色、大小不同,兌換起來很麻煩,於是就出現了專門為別人鑒別、估量、保管、兌換貨幣的人。這些人通常在港口或集市上坐著長板凳,等候需要兌換貨幣的人。因此他們就有了一個統一的稱呼——“坐長板凳的人”,也就是最早的銀行家。1580年,意大利的威尼斯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家銀行,我國最早的官辦銀行是“大清戶部銀行”,建於1904年。

世界銀行(BIRD)

世界銀行是國際複興開發銀行的俗稱,於1945年12月27日正式成立。世界銀行其實在一開始的宗旨隻是為了幫助那些在二戰中國家受到破壞而無力重建,進行的一種國際援助。時至今日,世界銀行的主要作用就是為了幫助發展中的國家迅速擺脫貧困,而建設教育、農業和工業等一係列的措施,世界銀行還向成員國提供優惠的貸款,但也會對受貸國進行一些必要的約束。

中國人民銀行

解放戰爭開始後,由於解放區內貨幣不能自由流通,影響到商業活動、百姓生活和解放軍大兵團流動作戰。在此情況下,國家必須著手籌建中央財政,其中最重要的環節是建立統一銀行並發行統一貨幣。1948年11月22日,華北人民政府向所屬機關發出“成立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統一貨幣訓令”。 至此,銀行被命名為中國人民銀行。並於當年12月1日,向社會宣布發行中國人民銀行鈔票,統一流通。從此,中國人民銀行在我國經濟生活中開始發揮重要的作用。

人民幣上“中國人民銀行”字樣的由來

人民幣上印有“中國人民銀行”幾個手寫漢字,而這幾個字的來源還有一個故事。1950年的一天,當時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的南漢宸,把馬文蔚先生請到自己的辦公室,拿出一支毛筆請他鑒賞。馬文蔚認為筆雖然有點舊,但是一支好筆。南漢宸問他是否有興致寫幾個字試試筆,馬文蔚欣然應允,在南漢宸提議下寫了“中國人民銀行”幾個字。然後又寫下 “壹、貳、叁、伍、拾、圓、角、分”等字。之後,這些字便出現在“五三版”人民幣的票麵上。1959年,重新設計現行人民幣時,雖然把票麵上的數量詞改成了宋體字,但馬文蔚所寫的“中國人民銀行”6個字被保留下來並沿用至今。

301條款

“301條款”是美國《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法文的俗稱,是關於美國貿易法中關於對外國立法或違反行政協定、損害美國利益行為而采取單邊行動的一項立法授權條款。特殊化的“301條款”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301條款”隻代表《1974年貿易法》中的第301條;而廣義的“301條款”包含了狹義的“301條款”,而且還對知識產權以及外國政府機構對其他國家采取的不公正行為等進行了規定,而且現在的範圍有逐漸擴大的趨勢。

黃金儲備

由於黃金的貴重和稀少,因此所有的商品交換都可以轉化為黃金進行比價,直到今天,黃金抵禦金融風險的能力仍然是金融風暴中強有力的貨幣。因此,為了穩定國民經濟、提高國際資信、抑製通貨膨脹,國家會進行一定量的黃金儲備,黃金儲備量的多少也會根據國家實力而決定。世界黃金協會公布了一份關於黃金儲備達到1000噸以上的國家和組織,其中,美國、德國、法國、意大利、瑞士排在前列,如果說一個國家的貨幣量、外彙儲備量具有流通性、現實性,那麼黃金的儲備就具有潛在性、戰略性。

外彙儲備

在金融流通時進入國內的外國貨幣就是外彙,外彙儲備就是一個國家金融實力的具體體現。外彙儲備會隨著國際收支出現的順差和逆差而不斷變化,而且,外彙儲備充足了,也就有了比較高的信譽度,說明了自己的國家有清償、還債的實力。此外,外彙儲備的多少還能吸引國際資金,保證國民經濟生活的穩定,還能抵抗金融動蕩帶來的經濟危機。

彙率

不同貨幣之間兌換時需要按一定的比率進行換算,這種兌換時形成的比率就是彙率。由於美元是世界貨幣,因此兩種非美元貨幣在兌換時,往往需要通過對美元的彙率進行套算,算出來的彙率也稱為交叉彙率。彙率分為浮動彙率、固定彙率兩種。浮動彙率是某一國貨幣同其他國貨幣的兌換比率,波動幅度沒有上下限製。由外彙市場的供求關係自行決定,也就是由市場來支配。固定彙率指某一國貨幣同另一國貨幣兌換比率基本固定,波動很小,一般在1%上下浮動。

貨幣升值與貶值

貨幣升值,是指單位貨幣所含的價值上升,而貶值則與之相反。貨幣價值指的是與外國貨幣的兌換能力,也就是彙率的變動,如果貨幣升值就代表著本國貨幣兌換外國貨幣能力已經提高,即本國貨幣對外彙價也就相對提高了。其實,紙幣本身沒有價值,但它卻能代表對商品和服務的購買能力。

貨幣的升值與貶值可以從國內和國際兩個角度看。從國內角度出發,如果貨幣貶值,則說明本國流通的紙幣數量已經超過了人民所需要的量,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貨幣膨脹,這樣,紙幣的價值就會下降,反之一樣。從國際角度出發,如果本國貨幣貶值,說明本國貨幣的對外彙價已經下降,也會引起國內物價上漲現象。但貨幣貶值不一定就是壞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刺激生產,降低本國商品在國外的價格,同時,還會有利於減少進口,擴大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