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於1955年實行軍銜製(後一度廢止)。1988年實行改革後,軍官中不再設大元帥、元帥、大將等,而加設一等上將。士兵分為7等級:士官(軍士長、專業軍士)、軍士(上士、中士、下士)、兵(上等兵、列兵)。因此,中國軍隊曾經出現過的十位元帥、十位大將、就成為“空前絕後”的人物了。
肩章
肩章是軍人佩戴在軍衣肩上的識別標誌。它的作用是按肩章的種類、顏色、式樣、肩章上的彩色杠(豎條帶)和條紋的數量、寬度及星徽或其他圖案的數量、大小,以區分軍銜等級和勤務的屬性。其形狀有梯形、劍形、斜角形、矩形等;上綴有軍銜等級或軍兵種專業勤務符號。它根據佩戴時機通常可分為常服肩章、禮服肩章、作訓服肩章等。
軍旗
軍旗是象征軍隊或建製部隊的旗幟,是該軍隊或部隊屬何國武裝力量的一種標誌。它通常由國家、軍隊的最高領導人或最高軍事領導機關正式批準頒發。
軍旗一般由旗幅、旗杆和旗頂組成。各國軍隊對於旗幅的規格、質料、顏色、圖案(字樣)和製作方法等,都有嚴格的規定;旗杆一般為表麵有旋紋的金屬品;旗頂,即杆頭,多是金屬製成的矛、十字或其他象征性的圖形,如鷹、獅子等。
軍徽
軍徽是軍隊的象征標誌之一。具體指的是把具有一定意義的圖案製作成徽章用來作為某一軍事集團的象征和軍事首領的標誌。軍徽在古代就出現了,如公元前5世紀,歐洲一些國家的軍隊中就有用裝飾有神祇和動物小雕像或刻繪著特殊象征性圖案(公牛、貓頭鷹和互握的手等)圓盤的矛和杆。
勳章
勳章是指國家授予特殊功績者的榮譽證章。其通常由金屬製成,不同等級的獎賞其材質不同。
世界大多數國家都具有自己特色的勳章。如美國的紫心勳章、英國的維多利亞十字勳章等。英國國王愛德華三世於1348年前後設立的“嘉德勳章”,當屬世界上曆史最悠久的勳章,至今仍是英國榮譽製度最高的一級,隻有國王有權授予,也隻有極少數人能獲得。
軍樂
軍樂是軍隊在行軍、比武、戰鬥和閱兵時演奏的音樂。起著鼓舞士氣、壯大軍威、嚴肅軍紀的重要作用。
各國軍隊都有自己的軍樂曲並設置軍樂隊。如中國從漢代起就有了軍樂。現代軍樂一般用木管樂器、銅管樂器和打擊樂器,以吹奏和擊奏為主。演奏時有坐奏、站奏和隊列奏幾種形式,其中軍樂手們一邊演奏樂曲,一邊排成各種隊形並不斷行走變化的隊列演奏最為壯觀。
儀仗隊
儀仗隊是軍隊中特殊的兵種,是一支執行禮儀任務的部隊。儀仗隊由陸海空三軍組成,代表了一個國家的最高禮儀。其禮儀有列隊站立和行走時接受檢閱等。主要是在國家大典、重大節日和紀念活動,以及迎送外國國家元首、政府首腦時使用。
閱兵式
閱兵式是對軍隊武裝力量進行檢閱的儀式,是一個國家最隆重的儀式,一般僅在重大節日(如國慶節)慶祝、軍隊出征或凱旋等場合下舉行。
閱兵式具有展示國家實力、顯示軍威、壯大士氣、鼓舞人民的重要作用。很多國家都會選擇適當的時候,舉行盛大的閱兵式。
陸軍
陸軍即在陸地上作戰的軍種,是軍隊中最基本、最古老的軍種。
人類社會自從有戰爭發生以後,各國各地區都是以陸軍為主要軍事力量。古代的陸軍主要是步兵和騎兵,現代陸軍主要包括步兵、裝甲兵、炮兵、陸軍航空兵、陸軍防空兵、電子對抗兵、防化兵、工程兵、通信兵、偵察兵等兵種和專業兵。
在戰爭中,陸軍可以是單兵種作戰,也可以是多兵種聯合作戰。現代戰爭中經常采用的形式是先由炮兵轟擊敵人陣地,再由裝甲坦克兵為先鋒,衝向敵陣,步兵隨後,攻占敵人陣營。當然,陸軍也可和空軍、海軍等軍種聯合作戰。
海軍
海軍即在海洋上作戰的軍種,是一種現代軍隊的稱呼。在古代中國,把主要在內陸的河流和湖泊水麵上作戰的軍隊稱為“水軍”。近代以後,大規模海軍首先出現於歐洲一些國家,如西班牙、荷蘭、英國、瑞典、俄國等都曾是海軍強國。
現代海軍一般包括水麵艦艇部隊(艦隊)、潛艇部隊、海軍航空兵、岸防兵和海軍陸戰隊等兵種。其中水麵艦艇部隊是海軍的最主要部分與核心力量,其裝備的艦艇主要有:航空母艦、戰列艦、驅逐艦、護衛艦、巡洋艦、炮艦、魚雷艇、獵潛艦、巡邏艦、登陸艦等。
海軍肩負著掌握和爭奪製海權、海上製空權,維護國家領土領海完整和海軍權益的使命。在現代戰爭中,海軍往往與陸軍、空軍各軍兵種聯合作戰,發揮其特有威力。
空軍
空軍即擔負空中作戰任務的軍種,是一個於20世紀初才開始出現的年輕軍種。它主要由航空兵組成,有些國家的空軍還包括地空導彈兵、高射炮兵和地地戰略導彈部隊。其具有遠程作戰、高機動性和猛烈突擊的能力,可單獨作戰,也可與其他兵種協同作戰。
空軍航空兵的裝備主要包括:裝甲較厚的從低空、超低空突擊地麵、水麵目標的強擊機(攻擊機);用於殲滅空中敵機的殲擊機(戰鬥機);用於對地麵、水麵目標實施轟炸的轟炸機;兼有空戰和轟炸能力的殲擊轟炸機(戰鬥轟炸機)以及直升機、偵察機、運輸機和其他特種飛機。
雷達
雷達意為無線電檢測和測距的電子設備,是20世紀人類在電子工程領域的一項重大發明。這種利用電磁波探測目標的電子設備,被人們形象地譽為“千裏眼”,其組成包括發射機、天線、接收機和顯示器等,最初主要用於軍事。
在現代戰爭中,由於雷達技術的進步,使得交戰雙方在相距幾十千米裏,甚至上百千米,人還沒相互看到,就已能拉開空戰序幕,即現代空戰利用雷達的一個特點——超視距空戰。
沙盤
沙盤是指根據地形圖、航空相片或實地地形,按照一定比例關係,用泥沙、兵棋和其他材料堆製而成的模型。其具有立體感強、形象直觀、製作簡便、經濟實用等特點。
沙盤有簡易沙盤和永久性沙盤之分。前者是用泥沙和兵棋在場地上臨時堆製的;後者是用泡沫塑料板(或三合板)、石膏粉、紙漿等材料製作的,能長期保存。
空降兵
空降兵也稱傘兵,是士兵從飛機上跳傘降落或是飛機直接降落後投入戰鬥的部隊,是軍隊中一支獨特的兵種。空降兵多是由訓練有素的戰鬥力極強的步兵、偵察兵及工程兵、通信兵組成。
空降兵由空軍協同陸軍,並聽從指揮直接使用的軍隊,其不完全屬於空軍管轄。它所擁有的優勢在於:快速機動,能超越地理障礙,遠程奔襲於敵人後方,給敵人以出其不意的打擊,配合正麵部隊奪取勝利。其主要任務有:奪取敵方的重要據點,襲擊和破壞其指揮部和重要設施,切斷後方供應,支援在敵後作戰的人員等。
海軍陸戰隊
海軍陸戰隊是海軍中擔負渡海登陸作戰任務的兵種。有的國家稱為海軍步兵。其通常包括陸戰步兵、炮兵、裝甲兵、工程兵和偵察通信等部隊,有些還編製有航空兵,裝備有步兵自動武器、輕便自行火炮、水陸兩棲坦克、地空導彈、兩棲裝甲輸送車、氣墊船和直升機等。其主要使命是:獨立或協同陸軍實施渡海登陸作戰、反登陸作戰。
特種部隊
特種部隊是擔負襲擊敵方軍事、政治、經濟目標,完成特殊任務的部隊,是陸軍的一個特殊兵種。
特種部隊慣有編製靈活、裝備精良、訓練有素、適應力強、戰鬥力超群等特點,在搗毀敵方要害部門、營救被劫持人質、反對恐怖主義等行動中,起著重要作用。
目前世界上著名的特種部隊有美國的“綠色貝雷帽”、“海豹”突擊隊、“三角洲”突擊隊,法國憲兵特勤隊,英國皇家空降特勤隊(SAS),俄羅斯“阿爾法”,以色列“翠鳥”等。
警察
警察是國家維護社會秩序和治安的武裝力量。
世界上的警察製度始於歐洲,鑒於其在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秩序等方麵的作用特別重要,後來各國紛紛效仿,於18世紀後蓬勃發展起來。中國是在鴉片戰爭後從西方正式引進警察,中國近代警察最早誕生於湖南,原稱巡警。1905年10月8日,在直隸總督袁世凱建議下慈禧下令設立巡警部,對中國的警察機構進行了統一,產生了中國最早的中央警察機關。“巡警”這一名稱一直沿用到民國初年。
新中國誕生後,人民警察成為維護社會安定,保護人民安全的強有力隊伍。
世界著名軍校
軍事院校就是為部隊培養高素質技術及指揮型人才的高等學府。
軍校一般按照軍種分為陸軍學校、海軍學校和空軍學校。現在世界上許多國家都設有自己的軍事院校。其中比較著名的,如美國的西點軍校、蘇聯的伏龍芝軍事學院、英國的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法國聖西爾軍校、中國的黃埔軍校等。
黃埔軍校
黃埔軍校是1924年孫中山在中國共產黨和蘇聯的幫助下創辦的一所新型陸軍軍官學校。建校時的名稱為“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因其校址在廣州東南的黃埔島,史稱黃埔軍校。
黃埔軍校師生們在反帝反封建、爭取國家統一的鬥爭中,擁有鐵的紀律和衛國愛民、友愛精誠、不怕犧牲的作風,被譽為黃埔精神。黃埔軍校培養了許多在中日戰爭和國共內戰中著名的指揮官。
1938年,日軍飛機炸毀了黃埔軍校的大部分建築物。新中國成立後,黃埔軍校被重新修繕,恢複原貌,成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國古代的軍銜
中國古代的軍銜有元帥、將軍、校、尉、士。其中,元帥是唐代開始使用的,是指戰爭時的最高統帥,並有元帥、副元帥之分。宋朝時,是兵馬大元帥,元朝時有獨元帥、元帥;春秋時晉國開始使用將軍一詞,而且名號繁多;校是古代軍隊的編製單位,統帶一校的軍官被稱為校尉,漢武帝時,曾設中壘、屯騎、步兵、越騎、長水、胡騎、射聲、虎賁等八個校尉,清代有步軍校、護軍校等官職;尉是春秋時晉國時使用的,秦漢時太尉、大尉、中尉地位很高,以後帶尉字的官員地位逐漸下降;士是低於卿大夫的官職,在夏商周三代,天子、諸侯都有上士、中士、下士的官員。
中國十大元帥、將軍
十大元帥是:朱德、彭德懷、劉伯承、林彪、賀龍、聶榮臻、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葉劍英。
十大將軍是:粟裕、徐海東、黃克誠、譚政、陳賡、肖勁光、羅瑞卿、張雲逸、王樹聲、許光達。
“三八”線
“三八”線指的是朝鮮半島上北緯38度附近的一條軍事分界線。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盟國協議以朝鮮國土北緯38度線作為蘇聯、美國對日軍事行動和受降範圍的暫時分界線,以北為蘇軍受降區,以南為美軍受降區。日本投降後,這條線就成為大韓民國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臨時分界線,通稱“三八線”。以北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以南為大韓民國。
“三八”線長248千米,寬大約4千米。雙方一度都有重兵把守,並互相播放廣播。近幾年基本沒有衝突,局勢也有所緩和,雙方的廣播對峙已停止。
遊擊戰
遊擊戰是一種非正規戰爭,具體指的是由小股部隊或武裝人員深入敵占區,采用分散、流動、埋伏襲擊敵人的作戰方式。
遊擊戰的精髓在於敵進我退、敵退我進、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逃我追。其中以襲擊為主要手段,具有高度的主動性、進攻性、靈活性、流動性和速決性,並能廣泛動員群眾投入戰爭。如18世紀美國的獨立戰爭、20世紀各國的反法西斯戰爭和反殖民主義的解放戰爭中,遊擊戰發揮了極大威力。
閃擊戰
閃擊戰也稱閃電戰,是現代戰爭的一種重要形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軍隊首先采用這種作戰形式。集中優勢兵力,以突然襲擊的方式,迅速摧垮敵方的抵抗能力,在短期內奪取戰爭勝利是其顯著特點。
電子戰
電子戰也稱電子對抗,起源於二戰時期的電子戰是現代戰爭中的一種重要作戰手段。
電子戰具體來說就是利用先進的電子技術和裝備來進行戰場偵察、目標監視、通信聯絡、作戰指揮、武器控製和製導等,目的是提高軍隊的作戰能力和快速反應能力。它主要包括電子偵察、電子幹擾、電子防禦三方麵。
心理戰
心理戰就是將心理因素應用於戰爭的一種特殊手段,它主要是通過宣傳和其他活動從精神上瓦解敵方國家及其軍隊。其基本手段是宣傳,就是利用廣播、電視、印刷品、書信以及策反活動、戰場喊話等手段,擾亂和動搖對方軍心。
隨著戰爭和心理學的發展,戰爭中心理戰的重要性被日益重視,其手段也日益豐富。
常規武器
目前世界上的常規武器主要包括小武器和輕武器。
小武器是為個人使用而設計的,包括左輪手槍、自動手槍、步槍、衝鋒槍、突擊步槍和輕機槍。
輕武器是為數人一組共同使用而設計的,包括重機槍、一些種類的榴彈發射器、輕便高射炮和反坦克炮以及便攜式防空導彈係統發射器。
不過,大多數小武器和輕武器如不配備彈藥就不具備殺傷力。因此,彈藥和炸藥是衝突中使用的小武器和輕武器的組成部分,包括小武器子彈、輕武器炮彈和導彈、殺傷性和反坦克手榴彈、地雷、炸藥、裝有單動式防空和反坦克係統導彈或炸彈的機動容器。
大規模毀滅性武器
大規模毀滅性武器又稱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簡稱為WMD,是指用來可以實施大規模屠殺人民的武器,一般針對的是平民,也可以針對軍事人員。但因為大規模毀滅性武器不具備實用性,而且一旦使用就會遭到強烈的反彈和災難性後果。目前主要大規模毀滅性武器又被稱為核武器(包括放射性武器)、生物武器、化學武器。
核武器
核武器又稱原子武器,是一類主要利用原子核的裂、聚變反應的各種效應產生巨大殺傷力和破壞力的武器。
核武器主要包括原子彈、氫彈、中子彈,其中尤以原子彈和氫彈的威力更大。原子反應產生的衝擊波、光輻射、早期核輻射、放射性沾染等效應,會在幾十秒內使作用範圍內的所有生物死傷,建築設施化為灰燼。且放射性沾染可作用幾天、幾十天甚至更長時間。如核彈頭彈、核炸彈、核炮彈、核地雷、核水雷、核魚雷等。
原子彈
原子彈利用原子核裂變反應,瞬時釋放出強輻射、高溫、高壓、衝擊波、放射性沾染而造成殺傷性破壞,也稱為“裂變彈”,是第一代核武器。
1945年,美國研製了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並取名“小玩意兒”,它被用於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核武器試驗:美國在日本廣島投下取名“小男孩”的鈾彈,摧毀了廣島絕大部分建築物,使這座有24萬人口的城市,死傷和失蹤人數達20萬之多。
核冬天
核冬天,是美國的5名科學家根據核爆炸產生的效應,對於引起氣候異常問題所作出的預測和假想。
根據科學論證,約在六七十萬年前,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而爆炸,引起整個地球山崩地裂,大火衝天,漫起的煙塵長期籠罩著地球,使得地球不見陽光,氣溫下降,形成了一個漫長的冬天,植物死亡,恐龍等動物也相繼滅絕。
5名科學家經過長期研究提出“核冬天效應”的理論,指出目前世界上共有5萬多枚核彈頭,核重量高達200億噸,而隻要其中的50萬噸級核爆炸所產生的煙塵就超過了小行星撞擊地球時所產生的煙塵,那時包括毀滅人類自身在內的“核冬天”就會來臨。
化學武器
化學武器是以化學戰劑(包括各種毒劑)為殺傷手段的武器。裝有化學戰劑的炮彈、地雷、航空炸彈、火箭彈、毒煙罐、手榴彈等,就成了化學武器。其在爆炸時,化學戰劑通過加熱和空氣散布,就會以蒸氣、氣溶膠、粉末、液滴等狀態汙染空氣、地麵、水源、物體,並通過人的皮膚、呼吸道、眼、口等給人帶來毀滅性傷害。
聯合國於1971年12月6日通過《禁止試製、生產和儲存並銷毀細菌(生物)和毒劑武器的公約》。
生物武器
生物武器是生物戰劑及其釋放工具的總稱。生物戰劑包括能使人、畜致病和使農作物受害的病毒、真菌、立克次氏體、衣原體、細菌及細菌所產生的毒素。
生物武器主要是利用飛機和艦艇等攜帶噴霧裝置,在空中和海上直接施放生物戰劑氣溶膠;或者是將生物戰劑裝在炮彈、導彈、炸彈內,爆炸後施放生物戰劑氣溶膠。這樣,生物武器通過呼吸、飲食及皮膚接觸而侵入人體,破壞人的生理功能。其顯著的傷害特點是具有極強的致病性和傳染性,會造成大批人、畜受感染而發病,並且多數可以互相傳染,受染範圍很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