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991年9月30日,世界衛生組織根據各國官方提供的統計數字表明,全世界已有163個國家和地區報告發現了艾滋病人,患者人數達41萬多。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專家們估計,全世界艾滋病實際患者已達110萬。到20世紀末,將增長3—4倍,約400萬。
1986年中期,世界衛生組織決定將艾滋病病毒定名為“人體免疫缺損病毒”,英文縮寫為HIV。艾滋病即由HIV潛伏性和作用緩慢的病毒引起的疾病,英文縮寫為AIDS。中文音譯為艾滋病或愛滋病。1988年,世界衛生組織為了喚起世界各國共同對付這種人類曆史迄今出現的最厲害的病毒,定每年12月1日為“世界艾滋病日”。
最早將艾滋病從病患者體內的淋巴結裏分離出艾滋病病毒的,是法國巴斯德研究所的呂卡·蒙塔尼埃研究組,時間是1983年5月。按通常說法,這是人類首次發現了艾滋病病毒。1984年4月,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的羅伯特·蓋羅研究組,也從美國艾滋病患者的病毒分離物感染的一個T細胞培養係列中,分離出艾滋病病毒。這是醫學界在研究艾滋病中取得的重大突破性成果。從此之後,艾滋病越來越廣為人知。但是,現今被確認有案可查的第一個艾滋病人,是英國曼徹斯特的一位水手。1959年,這位25歲的水手患了一種怪病,皮膚疼痛難忍,體溫持高不降,肺部嚴重感染,體重日趨減輕。該水手住進醫院後,不久便死去。醫生對患者的怪病產生了種種懷疑,進行屍體解剖後,發現患者肺部因卡氏肺囊蟲和細胞巨變病毒的雙重感染而布滿了小孔。由於當時醫學上還沒認識到艾滋病的存在,有關醫生隻是將解剖結果發表在醫學雜誌上,並在曼徹斯特醫院裏保留了患者的部分內髒。直到1983年,法國醫學界發布艾滋病病毒的研究成果之後,一直懷有疑問的曼徹斯特大學的病毒學專家,對當年保留下來的水手的腎髒、脾髒等進行檢查,終於發現了艾滋病的特征,從而推斷出早在世紀50年代中期,該患者已感染了艾滋病病毒。證明最遲在當時,西方一些國家已存在艾滋病病人。有關專家、學者經過十來年的研究後,更認為最早的艾滋病病毒類型的出現,應在50至150年前。此後,病毒開始了遺傳上的突飛猛進。約經過100年的演變,才成為今天這種凶悍無比的艾滋病病毒。目前,西方社會對艾滋病的快速蔓延和患者極高的死亡率引起極大恐慌,人們談“艾”色變,有的將其稱為“20世紀的瘟疫”。
但是,這種被認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凶悍的病毒究竟來自何方?起初人們發現艾滋病患者多是同性戀者,患者尤其是以美國一些大城市中的同性戀團體成員居多。因此得出,由於同性戀者的性生活是違背自然的,是病態性的,造成的性混亂引發了人們預想不到的病變,產生了艾滋病。可是,經過許多學者的研究後,發現就其西方國家來說,早在古希臘羅馬時代就已存在同性戀問題,而在東方國家的古代社會裏,也同樣存在這一問題,如果因同性戀導致艾滋病的產生,那麼必定在古代就流行了,為何在當代才傳播開呢?從而得出,同性戀並非艾滋病的起源,但卻是艾滋病傳播的危險性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