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1 / 2)

張明信結婚當夜,杜家村下起了大雪,直到第二天半上午,天才放晴,村莊被厚厚的積雪蓋。盡管天氣很冷,但也擋不住杜家村村民的熱情,村民們有說有笑的結伴去大隊門口領錢,有不少人家都是集體出動,在大隊門口的聚集,人們在一起閑聊天,站在後麵的人,伸著脖子惦著腳尖往前看,深怕聽不到村長的聲音,錯過自家的名字。

張珍珍想見識一番,鄭月秀索性自個留在家中照看妞妞,讓她去領分紅,村長叫到哪家,哪家就上前去領。她這次可是長見識了,村裏有很多農戶倒欠公家的錢,家裏的勞動力少,孩子又多,生產隊發的口糧、棉花、還有油鹽糖,這些東西都是要花錢買的,家裏掙得那點工分折合,算下來分到的錢還不夠扣的,最多的那家今年就欠公家將近一百塊錢。

“珍珍,怎麼是你來?你媽沒來?”張大娘在人群中看到東張西望的張珍珍,就擠到她身邊問道。

“大媽,我媽讓我來領,說一會明信媳婦要去家裏,她要把家裏收拾一下,大伯沒來?”張珍珍說道。

“哪用的著這麼費事,你媽就是太客氣了,以後打交道的日子多的是,你大伯閑不下來,這不又進山了,還把明信和延年帶著去了,這次明信成親,你和安平費心了。”這次明信成親,沈安平和張珍珍兩口子可是出了大力了,給家裏送了八十斤麥子,還有菜幹,鹽糖之類的。

“大媽,這有什麼,您和大伯可沒少幫我們。”張珍珍說道,這些東西,他們沒有花錢,都是空間裏的東西,給自己人用她還是舍得的。

兩人沒有等很長時間,村長就先後喊道兩家的名字,張珍珍趕緊上前,看到父親手裏的記賬簿上有不少的紅手印,這個年代很多農村人都不識字,領錢就按紅手印。

張大伯家壯勞力多,分到了二百四十三塊錢,這對一個農村家庭來說是一筆巨款,村裏隻有一兩家能夠分到這麼多,但是要還往年的積債,拿到手的可沒有這麼多,因此張大伯家就成了村裏的頭一份。

張珍珍家有張豐德這個村會計在,也不差,分到了一百三十二塊錢,張珍珍和張大娘領了錢就回家,這天氣太冷了,農村一年就分這麼一次錢,這些錢要支付明年一年的開銷。領完分紅的人或喜笑顏開、或愁眉苦臉。

張珍珍忍不住想,幸虧他們這裏是產棉區,每年都按照人口發棉花,家家都有織布機,要不然村裏發布票,農民再花錢去商店買布,怕是很多人家的孩子都沒有衣服穿。

孩子們可不管這些,盡管穿著不合身或長或短的補丁棉衣,還是那樣的快樂,剛下完雪,孩子們都在雪地上跑著,堆雪人、打雪仗,她們回家一路上都能看到孩子們到處玩樂的場景,有不少大人都別殃及魚池,冷不丁的就被不知道從那個方向飛來的雪球砸了,孩子看到砸到大人,就做個鬼臉,伸伸舌頭跑開了。

本來有些沉重的心情,在身上挨了好幾個雪球,看著這些孩子快樂的笑臉,立刻豁然開朗,她不能用幾十年後的眼光看待六十年代的人們生活,和張大娘說笑的走回家。

吃完早飯,明信就帶著媳婦江小芳來家裏,手裏拎著張大娘讓帶過來的兔皮,鄭月秀給了王小芳一個紅包張珍珍,張珍珍嫁出去的堂姐,也是要給禮的,張珍珍給了兩塊錢的紅包。

張豐德忙得午飯都沒回來吃,到了下午三點多了,還沒有見人影,鄭月秀去張大伯家聊天,隔壁的石大娘來了:“珍珍,珍珍,你娘呢,萬有他娘在大隊門口撒起潑,在地上打滾不起來,非要說你爸給她家的錢算錯了,堵在大隊門口不讓裏麵的人出來。”

張珍珍趕緊放下手裏的織布活,“大娘,你幫我看一下妞妞,我這去看看。”

“萬有,你也上過兩年學,你過來給你娘算算,可真是給你們家算錯了,你媳婦今年生孩子,有兩個月沒有出工,你家去年從隊裏借了兩百斤的苞米,這些都的扣,還有你結婚時借大隊的錢,都還沒有還清呢,你算算,這些這帳可是有問題?”張珍珍趕到大隊門口,這裏被裏三圈,外三圈圍得嚴嚴實實,張珍珍費勁記到裏頭,就聽到他爹的聲音。

“娘,你起來,咱們回家吧,張叔幹了這麼多年會計,從來就沒做出錯過,咱別鬧了,行不?”一個二十來歲的漢子,臉憋得通紅,手足無措的勸著還坐在地上不起來的母親說道。

“不行,萬有,這肯定是算錯了,這和去年差了三十塊錢呢,一定是算錯了,會計讓你去算,你就去算,今天要不把那三十塊錢拿回來,我就不起來。”說完幹脆還躺在了地上,也不管周圍人的指指點點。

“萬有,既然你娘這麼說,你就好好算算,別讓大夥以為我們大隊坑了你家。”張豐德氣的臉通紅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