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世紀的聲音
20世紀末彌漫在科索沃的硝煙和“9.11”事件美國人引為自豪的兩幢標誌性建築——世貿大廈轟然倒塌時揚起的漫天塵埃及頻頻擾亂視聽的武裝衝突提醒我們:21世紀並不是一個可以高唱讚美詩和和平曲的時代,“戰爭”在悄悄向我們走來。
中國需要和平,中國渴望和平,中國要如何擺脫戰爭這個“夢魘”,曾經多次遭受列強淩辱的曆史經驗告訴我們:刺刀下的和平是最脆弱的,我們需要一個強大的祖國,在這個強權橫行的世界上,中國要挺直腰杆說話,必須要有挺直腰杆的實力。過去的百年中國人民告別了屈辱和貧窮,人們驚喜地看到一個具有悠久曆史的文明古國從衰落的穀底走向振興的坦途。尤其是近20年來,在鄧小平和江澤民的改革開放方針路線指引下,中國如一隻插上翅膀的東方巨龍在亞洲崛起,中國正在以前所有的步伐朝著現代化的目標大步邁進。
中國的強大對整個國際社會來說是影響巨大的,從競爭的角度來講,誰也不願意在東方崛起一個強大的對手。在過去的幾年裏,包括美國在內的一些國家已經為中國廉價而且數量巨大的工業產品頭疼不已,貿易戰已呈明顯的上升趨勢,在朱總理今年舉行的人大新聞發布會上,中國剛提出要開發轉基因大豆時,美國政府就為此提出抗議,因為這將關係到美國十幾億元的出口額。小小一個大豆事件就引起兩個國家之間的對話。更何況其他進出口額更大的商品呢?
中國的強大不僅將在經濟上對國際社會產生巨大的衝擊,在政治和軍事上也足以改變世界格局。今年中國鑒於世界反恐戰爭的升級,較大幅度地提高軍費,也立即引起西方國家的普遍關注,不斷地叫囂“中國威脅論”。21世紀的中國已不是20世紀初的中國:誰見了都敢咬一口的“奶酪”。時代不同了,中國已經發展壯大了,我們不求去咬別人的“奶酪”,最起碼不能讓別人再隨意偷吃中國的“奶酪”。而且可以向那些心懷不軌垂涎中國“奶酪”的列強大聲抗議:誰敢動中國的奶酪!
中國的強大給中國人本身也是極大的鼓舞,80年代所流行的“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的奇談怪論早已沒有了市場。這主要是因為中國在很多方麵已經與國外沒有很大的差距,在某些方麵已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中國人再也不用在外國人麵前低人一等了。中國強大了,誰還敢動中國的奶酪?我們可以理直氣壯地與外國人據理力爭了,這一種變化自然會讓一些習慣了高高在上的外國人感到失落。
強大的中國再也不會甘心一些原本屬於自己的東西讓別人占據,中國人自己做大的蛋糕理所當然要由中國人來享用,否則中國人也會理直氣壯地對他們說不。在一些可以做出大膽卻尚未有人涉足的領域中國人也有勇氣去搶占陣地,同樣理直氣壯地對那些試圖從中分一塊的外國人說不。這就是一個逐漸強大的中國,一個讓世界又愛又怕的中國。
本書正是要把一個客觀的中國展示在世人的麵前,將從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等各個方麵分析中國的強勁實力以及在未來幾年所要麵臨的機遇和挑戰,讓強大起來的中國人民更有信心和勇氣在與世界接軌之後迎接挑戰。
編者於燕園
在以江澤民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中央軍委的堅強領導下,人民軍隊加速推進有中國特色的精兵之路,積極提高現代化條件下的作戰能力,鑄造起一道保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鋼鐵長城。
一、戰爭在悄悄地向我們走來
媒體認為:中國已經作為一個真正的世界大國站在國際舞台上,它已經成長起來,而且日益變得繁榮富強。其它國家再也不能忽視它了。更加令人振奮的是在“三個代表”的路線方針指引下,十六大在空前繁榮的形勢下召開,中國已經步入走向成熟大國的新時代。然而,20世紀末彌漫在科索沃的硝煙和“9.11”事件美國人引為自豪的兩幢標誌性建築——世貿大廈轟然倒塌時揚起的漫天塵埃及頻頻擾亂視聽的武裝衝突提醒我們:21世紀並不是一個可以高唱讚美詩和和平曲的時代。
中國需要和平,中國渴望和平,中國要如何擺脫戰爭這個“夢魘”,曾經多次遭受列強淩辱的曆史經驗告訴我們:刺刀下的和平是最脆弱的,我們需要一個強大的祖國,在這個強權橫行的世界上,中國要挺直腰杆說話,必須要有挺直腰杆的實力。過去的百年中國人民告別了屈辱和貧窮,人們驚喜地看到一個具有悠久曆史的文明古國從衰落的穀底走向振興的坦途。尤其是近20年來,在鄧小平和江澤民的改革開放方針路線指引下,中國如一隻插上翅膀的東方巨龍在亞州崛起,中國正在以前所有的步伐朝著現代化的目標大步邁進。
在不斷改變軍事戰略的過程中,中國振興軍事的長期努力現在增添了新的緊迫性,據有關信息顯示:美國在反恐怖戰爭中部署的軍隊“包圍”了中國,俄羅斯和印度越來越靠攏華盛頓、日本軍事力量的日益強大、“台獨”分子不斷叫囂“決戰境外”,憂患意識告訴我們,戰爭正悄無聲息地向我們走來。
中國會不會成為美國的下一個戰爭目標?
1999年3月24日,美國率領北約中的13個成員國對南聯盟發動了大規模空襲,用戰爭粉碎了世人對和平的美好向往,為充滿戰爭與災難的20世紀又添上了沉重的一筆。那麼,人們不禁要問:21世紀人類能躲過戰爭嗎?中國會不會成為美國的下一個戰爭目標?戰爭離我們究竟有多遠?
“在2015年以後,可能出現一個與美國勢均力敵的全球競爭對手中,俄羅斯和中國最具有這種潛力。”用美國媒體的話來說,中國的核武庫雖然不大,但是足以對美國本土構成威脅。中國軍隊正在進行現代化,頗有成為亞洲軍事強國的潛力,必將“引發鄰國不安”。並且中國依然堅定地走著自己的社會主義道路,風風雨雨考驗,並未出現什麼動搖,政局穩定。可見在俄中之間,美國尤為擔心中國的崛起與壯大。
美國對冷戰剛結束時俄羅斯的急於修好視而不見,反而處處排擠,逼得俄羅斯憤而做了“雙頭鷹”。但美國並沒有就此罷休,又緊鑼密鼓地推進北約東擴,對俄羅斯的聲討充耳不聞。1999年在剛剛成功接納波蘭、匈牙利和捷克三個前華約國家加盟之後,美國又把“戰斧”砍到了俄羅斯的傳統盟友南聯盟頭上。美國就這樣步步緊逼,殺到了俄羅斯的家門口。
對中國、美國則采取了“笑裏藏刀”的策略,一方麵,美國開始加強同中國的軍事交往,要求中國增大軍事透明度,開放軍事設施,增加高級軍事對話,參加聯合軍事演習,以及邀請中國軍官赴美留學等等。其目的是為了了解中國軍隊的武器係統、作戰思想、組織結構、決策程序以及未來的技術發展,進一步弄清中國的軍事實力和意圖,同時也是為了改變中國軍隊的思維。另一方麵,美國人在中國周邊進行一連串戰略部署,旨在形成對中國的軍事包圍,具體措施包括:修改美日防衛合作指針,使其涵蓋台灣海峽和南中國海;與日本聯手研製戰區導彈防禦係統;重新啟用菲律賓的基地進行聯合軍事演習;租用新加坡港口軍事設施;加強美澳軍事聯盟以及同東南亞諸國的軍事聯係;不斷加強駐西太平洋地區的美軍實力,並頻繁舉行明顯針對中國的軍事演習;不斷違反“八·一七”公報,繼續高規格、大範圍地向台灣出售先進武器,並試圖把中國台灣拉入TMD(TMD將導彈布置到中國的鼻子底下,嚴重威脅中國的國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