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撞機事件中,隻要看一看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布萊爾的狂傲,就知道,有時候,接觸和交往的效果並不是完全有效的。不久以前,布萊爾剛剛去了一趟北京,見到了中國軍方主要人士。
國際學術界有一種理論,叫“合理衝突”。互為對手的雙方都以為對方的宣言是在恫嚇,怎麼辦?可以發生一些類似於小孩肢體衝撞的軍事衝突,擦擦邊球,互相近距離地查實對方的實力、頂尖技術能力、戰爭意誌、戰略底線。
中美軍事衝突雖然危險,但客觀上卻有利於雙方的決策者獲取基本的戰略資訊,避免作出非理性的、太離譜的判斷。經此一役,布萊爾上將大概知道中國人不怯場了。至少可以避免犯傳奇的麥克阿瑟將軍在朝鮮所發生的誤判:他壓根兒不願去想,中國人怎麼敢派軍隊去朝鮮跟世界第一強國作戰。
這次軍機跟蹤監視過程證明,中國空軍是勇敢的,也是強大的,比傳說的、外電報道的、想像中的要強大。在這個製空權製海權決定戰爭勝負的時代,這件事對軍心和民心的振奮,是不可估量的。
一段時間以來,恐美症流行,當然事出有因。但是,美國人在伊拉克和南聯盟身上屢試不爽的高技術武器和相關戰略,並不適用於中國。二戰以來,從純技術角度,還沒有事實證明,以航空母艦為基礎的海空戰略打擊力量,在大國戰爭中同樣有效。
假如中美發生直接的戰爭,美國過來的軍事主力,是三、五艘航空母艦,美國必敗。道理很簡單,航空母艦在現代飛機和導彈麵前不經打,航空母艦一沉,海空力量將全軍覆沒。航空母艦是用來對付落後的小國的,可憐美國人陶醉於勝利之中無法直麵軍事常識。
真正可怕的是美國的工業力量,它將把先進的軍機源源不斷地輸送到日本琉球,甚至直接進駐台灣,從這兩塊陸地轟炸中國大陸軍事基地。早在二戰結束前,美國的軍機數量即已達五萬架。但是這已經是全麵戰爭,隨時進入核戰爭邊緣,走到這一步誰都沾不了便宜。“中美兩國都是大國,都是綜合能力非常強盛的國家,如果走到那一步,兩國都承受不了,而且世界也承受不了。”一位分析家如是說。
單就高技術和炮艦政策來說,美國佬並不可怕,太平洋艦隊並不可怕。布萊爾上將的牛氣十足,是典型的非理性。這一切,美國的軍事當權者並不相信,中國近十年的戰略使命,乃是教會美國人相信“殺人一萬,自損三千”的古訓。
在中美兩國的戰略對抗中,美國真正可以製服中國的戰略手段,不是美國的軍事力量,而是對中國的全麵經濟製裁和交流隔離。這就是葉利欽最害怕的一招兒,把你趕出文明社會。
這一招,對於中國人來說,同樣是最可怕的。但恰恰是這一招,並不能由美國的戰略鷹派任意使用,美國社會的分權狀態,將對好戰勢力產生戰略性的製衡。
美國的資本主義需要中國的市場,人對實際利益的需求高於虛無縹緲的霸權產生的精神快感。和則兩利,分則兩傷,第一是指生命,第二是指經濟。美國人民從與中國的正常往來中獲得的好處,將遠遠大於與中國對抗的好處。美國的戰略鷹派,那些從世界霸權中謀得出身的人士,是無法和人性對抗的。中國的市場,業已上升為保障中國國家安全的戰略力量之一。它的本質是開放性的,它永遠是開放性的,一封閉,市場則滅。
治國者的用心良苦,對外開放,與美國互通有無頭等重要。在交往中,柔軟、溫和是必要的,這方麵做的很好。但在不可避免的衝突來臨之際,在原則、主權、尊嚴上,一步也不能退。一退就有示弱的嫌疑,將助長美國戰略鷹派的強勢心態。
鄧小平同誌的改革開放極大地提升了中國的綜合國力,此等成就,必將逐步體現在軍事實力的提升方麵。90年代末期以前,軍隊“忍一忍”,絕對是有遠見的。現在軍費上升了,軍事現代化加速,調整得很及時,表明了中國的大政方針不亂。
一般人很少想得到,自古以來,改革和軍事有一種依存關係:商鞅變法,因為在軍事上成功了,為秦國開拓了疆土,而人亡政存。王安石變法,財政上的成就沒能體現在軍事上,宋與西夏的戰事損失數十萬軍隊,最後人亡政息。
加強軍事的地位,加速軍事現代化,恰恰有利於軍隊國家化。輕視軍事,倒是為在可能的動亂或者戰敗中軍隊幹政製造機會。
在現代生活麵前,先走了一步的美國人是中國人的老師。它教會了我們,不要相信軟弱無力的絕對和平主義,要相信實力保障下的和平。它還教導我們,自由民主是可以和富國強兵兼容的。
在中國尋求富強、尋求自由民主的進程中,必須尋求軍事戰略領域的文明化、人權化、對外的人道主義和外在監控,以防止出現一種非常強大而又不可控製的軍事戰略力量,這是中國對世界應負的責任。
美國想拖垮中國、蠶食中國
美國想怎麼拖垮中國?從這幾年它的所做所為我們大概有一個模糊的認識。比對它拖垮蘇聯的方式,我們可以看出很多的共同點:
◆美國人最懼怕中國的是什麼?
蘇聯和美國對抗的最強項是軍事力量。盡管蘇聯的經濟也很發達,但沒有達到和美國對抗的程度。所以美國人知道,蘇聯人不會和它比經濟隻會比軍事。於是,美國就大手大腳的在軍事領域上和蘇聯比,一直到把整個蘇聯拖垮。當然美國的策略是軍備競賽,而不是直接的軍事打擊。
在對付中國的方式上,美國的策略也是大同小異:對中國的最強項進行蠶食式的攻擊。直達把中國拖垮。
攻敵之強的好處是使對方沒有防備,而且也不知防備。做到攻其不備,出其不意。
美國最懼怕中國的是什麼?
不是我們的經濟,不是我們的軍事,也不是我們的科技,是我們的民族精神。簡單地說,就是中國人的國家和民族意識:為了國家,拋頭顱灑熱血的意識。這種意識經過幾千年的積累,在中國人心中根深蒂固。由於這種意識,中國盡管落後,但全民一心,可以把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殺於馬下。回首朝越戰爭就是最好的例子,對此美國仍心有餘悸。因為,中國無論在軍事力量,經濟力量上都遠不是美國的對手,所以美國人根本不用擔心中國的軍事和經濟力量。但是美國人非常怕中國人,因為中國人一旦在美國麵前完完全全地團結起來,美國遠不可以戰勝這樣的中國。而無論是軍事還是經濟上對中國的挑戰都會把中國人這種精神挑起來,那是美國不想看到的。
美國要在現在的國際國內(中國)形勢下拖垮中國,唯有瓦解中國人的國家民族精神!一旦中國人失去了這種精神,中國不過是一盤散沙,不會對美國的目標構成任何威脅。就如滿清末年的哪個樣子,根本原因不是我們的武器不如列強,不是我們的經濟不如列強,而是我們沒有團結起來;中國很多人,但是誰也不信誰管,內部矛盾重重,人民各為生計,列強輕易就讓中國屈服。美國就是想讓中國人回到這樣的狀況中,那麼中國就不攻自破了!
那麼美國會怎麼使中國人失去這種凝聚力呢?
首先是蠶食中國政府的威信,讓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地位不斷的下降。這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從“五·八”事件開始,美國的目的並不是隻想對中國挑釁,它的目的是製造外交事件,讓中國政府不知所措,產生外交上的失誤,讓中國人覺得我們的政府沒有在外交上維護我們的利益。其實現在的撞機事件也是一個意思。或許以後美國和中國還會有很多這樣的事情。通過這些事件,美國並不想達到什麼自己的目的,在這些事件上得到什麼表麵上的利益。隻是想讓中國政府失誤,讓中國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地位不停的下降,失去對人民的號召力!蠶食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國內經濟建設上取得的民望。使人民對她失去信心。從而對整個中國失去信心。這就是美國最大目的及利益。也是它最想看到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