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財富》雜誌指出:"未來最成功的公司,將是那些基於學習型組織的公司。"殼牌石油公司企劃總監德格認為:"惟一持久的競爭優勢,或許是具備比你的競爭對手學習得更快的能力。"學習型組織是企業未來發展的趨勢,一個企業隻有當它是學習型組織的時候,才能保證有源源不斷的創新出現,才能具備快速應變市場的能力,才能充分發揮員工人力資本和知識資本的作用,也才能實現企業滿意、顧客滿意、員工滿意、投資者和社會滿意的最終目標。未來成功的企業必然是學習型的企業。
那麼什麼是學習型組織呢?學習型組織是一個不斷開發適應與變革能力的組織,正如人要學習一樣。不管它們是否有意識這麼做,這是它們維持生存的基本條件。學習型組織中的成員摒棄舊的思維方式,相互之間坦率真誠,了解組織怎樣運行,製定每人都認同的計劃與構想,然後共同工作以實現這個構想。
學習型組織的支持者認為這種組織是解決傳統組織固有的三個基本問題的良方,這三個問題是:分工、競爭和反應性。首先,專業化的分工製造了隔離帶,從而把一個組織分割成相互獨立且常常相互衝突的領域。其次,過分強調競爭常常會削弱合作。管理層的人相互競爭以顯示誰更正確,誰知道的更多,誰更有說服力;部門之間本應相互合作,共享信息,他們卻也在相互競爭;項目小組的領導者相互競爭以顯示誰是最好的管理者。反應性使管理者的注意力發生了偏離,他們更注重解決問題而不是開發創新。問題的解決盡力避免發生某些事情,而創新者努力帶來新的東西。
學習型組織的管理理論是20世紀90年代初伴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而出現的新的宏觀管理理論,創建學習型組織,對全人類來說都是前無古人的新事物,提出至今僅僅十多年時間,全世界各國都在探索中思考,沒有也不可能有統一的模型,因為各國、各地區、各企業發展不平衡,情況千差萬別,全靠各企業的領導和員工針對本企業的經營特點和各方麵實際,通過實踐尋找適合自己的創建道理,別人的成功經驗僅供借鑒,不可照搬。盡管隨著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模型本身也是在不斷變化和完善的,但是如何創建學習型組織,可遵循的共同不變的總思路應當是:以符合學習型組織的真諦與特征為指導思想,創造有利條件,持續提升全體員工的學習能力來增強企業的創新能力,進而增強市場競爭力,確保企業常勝不衰。
目前已有的創建模型除美國人提出的"五項修煉"外,還有加拿大人活而納提出的"五階段模型",美國學者瑞丁的"第四種模型"和微軟公司"學習四原則"等,都各有特色。其中,"五項修煉"是最流行的模型,在各行各業廣泛運用,並且在創造這一模型過程中吸取了許多中華古老文化的精粹,包括孔子、老子等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的精辟哲理,加上易於操作,因此比較適合中國企業創建過程中參考與借鑒。上海中美施貴製藥有限公司就是從管理創新著眼,以"五項修煉"為基礎,不斷改善企業管理,逐步向學習型企業邁進的。台灣中屋機構公司反創建過程分成薰、學、習、用四個階段。
上海彙眾汽車製造有限公司則從創建學習型班組開始,然後推廣到創建學習型科室,最後全麵創建學習型企業。上海隧道股份有限公司是從抓中層以上領導幹部並擴大到專業技術骨幹的係統全麵培訓開始,進而抓四個試點單位(質構公司、機械廠、企發公司、第一項管部)的內部培訓師的培訓,再由內部培訓師向試點單位的廣大基層員工宣講學習型組織與"五項修煉"的基本理念與方法。他們特別重視激活施工企業一線班組和項管部這兩種最重要的基礎細胞,通過評選學習型班活動來總結創建學習型班組,搞好團隊學習,弘揚團隊精神,提高企業效益的新鮮經驗並廣泛推廣。
總之,當今世界,信息產業迅猛發展,知識經濟己初現端倪。在這樣一個崇尚知識、崇尚"知本"的年代,身為商人,隻有不斷學習,獲取新知,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