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始皇帝治下短暫而偉大的王朝4(3 / 3)

重賦役。秦始皇的暴政、奢靡、好戰、大出巡、長生術,一個直接的結果就是在經濟和人力上對人民的壓榨和利用更為殘酷,橫征暴斂、役使民力,導致百姓賦稅沉重、徭役繁多,朝野眾口一詞。秦末起義農民發出了“天下苦秦久矣”的呼聲,正是老百姓不堪忍受繁重徭戍奴役的突出表現。就連堂堂丞相李斯等人,也認為徭戍過重是農民反秦的主要原因之一。交不起賦稅的就要服役;不能服役的就要交賦稅。秦始皇大興土木,修驪山陵園發刑徒70餘萬人,北築長城用40餘萬人,南戍五嶺又用50餘萬人,還有修阿房宮等工程及徭役,估計征發的徭役總人數不下300萬。秦王朝統一後,全國人口大約為2000萬左右,而征發徭役人數已占了總人口的15%以上,而且大都是青壯年勞動力。沉重的徭役,還有戍防的兵役已使民力枯竭,於是又采用“謫發”的辦法,連有罪的官吏、逃亡的罪犯、贅婿、商人也被派上了“用場”。據說當時力役30倍於古、租賦20倍於古,形成“男子力耕不足糧饟,女子紡績不足衣服”(《漢書·主父偃傳》)的悲慘局麵。人民不勝其苦,再加上秦的賦斂無度、刑罰嚴酷,老百姓“力罷(疲)不能勝其役,財盡不能勝其求”,“亡(無)罪而死刑者無所告訴”,“赭衣(罪人)半道”(《漢書·賈山傳》)。人民群眾紛紛破產,生計難以維持,饑寒交迫,餓殍遍地,“賀歲而吊生”。

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秦統治集團對於生產力的嚴重破壞,促進了社會矛盾的迅速激化,人民的不滿情緒日益高漲,暴力革命迫在眉睫。前文說過張良派人刺殺秦始皇未遂,說過東郡隕石上寫的“始皇帝死而地分”字樣;最後便是“戍卒叫,函穀舉”,大澤鄉起義終於爆發,秦朝才堅持了短短15年就迅速滅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