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宮廷陰謀的始作俑者
胡亥墓
嬴政在位第三十七年(公元前210),是秦始皇第五次也是最後一次出巡。他是上年或此年10月份(但這個數字也被後世許多史家所疑慮)從鹹陽啟程的。他讓右丞相馮去疾留守都城,而帶上自己多年的心腹股肱——左丞相李斯、近侍中車府令趙高(自然也是他的寵臣)和他寵愛的小兒子胡亥,陪他一同出巡天下。他們先向南到湖北雲夢、湖南九嶷山,再向東往江蘇虎丘、浙江會稽,再向北至山東琅琊。後來,他取道今山東境內的淄博,準備西返。車駕行至平原津(今山東平原縣境內)時,因多年來實行專製獨裁,事無巨細親曆恭為,日理萬機(每天親自處理全國各地的奏章文件,竟以竹、木簡一石即120斤為標準),積勞成疾,已經成了強弩之末的嬴政大帝,終於支撐不住了,生了重病,曆史巨人倒下來了。
但是,秦始皇又諱疾忌醫,一直想長生不老,而且覺得自己身為“天子”,半仙之體,也不該有死的那一天,所以惡言死事,群臣也沒一個敢在他麵前提到“死”字的。然而事實無情,病勢有增無減,秦始皇自己內心裏也明白他活不多久了。他想到曾規勸過自己的長子扶蘇,覺得扶蘇宅心仁厚、穩重公允,有帝王之相,打算讓扶蘇繼承其皇位。於是讓中車府令(兼符璽事務)趙高擬定詔書,並賜其玉璽,叫公子扶蘇從北方部隊中趕快回到鹹陽來,參加自己葬禮。但過不多久,詔書還未發出,此年七月,車駕剛行至沙丘(今河北巨鹿東南)時,秦始皇就一命嗚呼了。(巧合的是,3年後,項羽也是在這片土地上大敗秦軍,最終決定性地顛覆了秦朝。)這位在中國政治舞台上風雲一生的偉大人物,隻活了50個春秋,就走完了他既輝煌又充滿罪惡的人生曆程。唐朝詩人羅隱於《秦紀》一詩中評價他說:“長策東邊極海隅,黿鼉奔走鬼神趨。憐君未到沙丘日,肯信人間有死無?”
秦始皇駕崩後,丞相李斯擔心國無君主,貿然宣布死訊會引起難以預料的禍亂,因此決定暫時秘不發喪。知道詳情的,也隻有他本人、胡亥、趙高及五六位宦官。他們把秦始皇的遺體置於可以適當調節溫度的轀輬車中,每日照常送去飯食,百官奏事及決斷都由公子胡亥和李斯、趙高三人傳話。
這時,為人陰險狡詐、長期野心勃勃,靠虛假的甜言蜜語頗得秦始皇寵愛的一代奸臣、權閹趙高,有了一個天大的奪嫡陰謀。因為他一直與胡亥關係很好,且素恨蒙恬、蒙毅(去年熱播的成龍電影《神話》同名男主角的原型,隻是其故事純屬虛構)兄弟,而且他也知道胡亥此人昏庸無能、沒有大誌、容易操縱,他便不希望扶蘇即位,若是英明的扶蘇為君,就沒有他這樣的陰鷙奸佞之人的立足之地;而是希望胡亥即位,如果他能幫助胡亥登基,這樣胡亥就會重用他,他就可以位極人臣,把持朝政,為所欲為。於是他私下與胡亥商議了自己的陰謀,達成一致後,便去拉攏丞相李斯,密謀改立胡亥即位。一代良相李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功勳赫赫晚節不保,竟然也支持、迎合了他們的陰謀。他也不想想,一,胡亥上台後,肯定會更加重用自己人趙高,而不是他李斯,根據“一山不容二虎”,“既生瑜,何生亮”的道理,再說這個陰謀的真相也隻有他們幾個人知道,當然是知道得越少越好,也就是殺人滅口,則他不但不會繼續位極人臣,還一定會被趙高鏟除,結果兩年後他果然慘死在趙高手裏;二,胡亥明顯是一昏庸之君,而扶蘇才是真正的英明之主,他不擁立扶蘇倒改立胡亥,哪裏對得起始皇帝這麼多年寵幸他、重用他,哪裏對得起秦王朝的滿朝大臣、天下百姓?當然,趙高內心狡黠,很有心計,他是以扶蘇即位後,必然會重用蒙恬而不會重用李斯,而胡亥即位則一定會繼續讓李斯做丞相他來打動李斯,使李斯當時患得患失,從個人利益出發,迷了心竅,上了趙高的當,同時也就上了他與胡亥的賊船。
胡亥、趙高與李斯三人便暗中將秦始皇的遺詔作了篡改,胡亥成了新皇儲;並派使者賜劍給戍守北疆的公子扶蘇和大將蒙恬,命他們自殺,說這也是先皇的指令,還附上一封假稱是先皇的信,對他們大加斥責了一通。在等待扶蘇、蒙恬的死訊的過程中,浩浩蕩蕩的出巡車隊故意從北邊轉了一大圈,從井陘(今河北境內)繞道九原附近再向南折回鹹陽。當時正值夏季,天氣炎熱,秦始皇的屍體雖置於在當時已頗為先進的轀輬車中,但早已腐爛,臭氣散發,實在難聞。狡猾的趙高為掩人耳目,於是又假傳詔令,讓車載一石鮑魚隨在轀輬車之後,以腐魚之臭來掩蓋屍臭。秦始皇本來就是為人性格怪戾,隨行的其他官員也無人敢存懷疑。車隊由九原直道抵達鹹陽時,扶蘇自殺的消息已經傳來(蒙恬當時並未自殺)。直到這時,李斯、趙高等人才心裏鬆了一口氣,一塊石頭終於落地,於是正式公布始皇帝駕崩,並公開向天下發喪。9月,秦始皇被隆重下葬於驪山陵。
嬴胡亥通過陰謀手段當上了秦朝的皇帝,他就是秦二世。但是,命運之神並未向他微笑。在秦始皇的殘暴統治下,國內各種矛盾已尖銳激化,恰如一座火山即將爆發。秦王朝大廈將傾,風雨飄搖。胡亥的才能又遠不及他老子,不但昏庸無能,且凶殘縱欲還要比他老子有過之而無不及。再說他又基本上是個傀儡皇帝,或者說他根本不理朝政,完全是奸相趙高在一手遮天,獨斷專行。要是換了他的哥哥扶蘇即位,能夠施政仁厚,發展生產,減賦少役,愛民治吏,采取休養生息,緩和階級矛盾,也許秦朝的狀況會變得好一些,他嬴家的江山社稷還可以多幾年。但是曆史是不能假設的。胡亥當皇帝不過數月,陳勝、吳廣就在大澤鄉斬木為兵、揭杆為旗,爆發了震撼全國的中國曆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各地影從響應,烽煙四起。不到5年之後,秦朝就徹底完蛋了。而他胡亥也最終被自己親手提拔的奸相趙高害死了。
第二節大澤鄉一聲怒吼
大澤鄉起義遺址
秦國雖然曆史悠久,可秦王朝的時間卻非常短,剛進入很不穩定的“瓶頸時代”(柏楊之見)。就在這時,又不幸來了個花花公子執政。嬴胡亥具有花花公子的全部毛病,尤其自私、任性、殘暴。他上台不久,就同其親信趙高有過一段真實生動的對話。他問趙高:“人生在世,不過一眨眼工夫。時光如白駒過隙(這個成語即緣於此)一般短促。我既然有了今天這樣至尊的位置,有權有錢有美女,想幹啥就幹啥,所以我一定要享盡天下的快樂,你以為如何?”這就是今天有些人宣揚的“一場遊戲一場夢”、“跟著感覺走”、“過把癮就死”的人生哲理。而這也正好中了奸相、政客、貪權者趙高的下懷。擺設式的無用皇帝沉溺於酒色玩樂,他就可以趁機把持朝政、大玩權術了。所以他馬上回答:“陛下這是極明智的選擇,賢能的君王才會這樣追求,愚昧的人永遠想不到。”
於是,大秦帝國的巨輪幾乎是在刹那間脫離了正規航線,駛入了驚濤駭浪當中,對著猙獰的礁石上猛撞,誰也不能拯救。一場巨大的變故來得太快,秦二世胡亥坐上寶座的翌年(公元前209年),中國曆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便終於爆發了,它加速了胡亥的完蛋、秦朝的滅亡。這就是著名的秦末陳勝吳廣起義。我們在小學時讀過故事《大澤鄉起義》,在中學時學過文言文《陳涉世家》,對其中的那些精彩細節至今還記憶猶新,甚至還背誦得出幾句,比如“苟富貴,毋相忘”,“燕雀安知鴻鵠之誌哉”,“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等,這些鏗鏘、響亮的發自內心的呐喊,一直縈繞在腦際,甚至深入骨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