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東漢締造史2(1 / 2)

第四節定都洛陽,天下一統

漢光武帝劉秀像

漢光武帝劉秀即位後一個月(即建武元年7月),便把軍事目標指向洛陽,這是十分關鍵的一著。河內逼近洛陽,行軍路線短捷;河北悉平,軍事力量集中;洛陽勢孤,攻克指日可待。倘能奪取洛陽,赤眉軍將無向東發展餘地,其軍心必然沮喪。同時,坐鎮洛陽,還利於西窺關中,南取江漢,東逼徐、揚、兗、青,這無疑將占有統一天下的戰略要地。光武帝正是吸取了更始政權的教訓(即放棄洛陽入主關中)。清代人王夫之說過:“更始之失,光武之資也”,就是指的這一情況。

當月,光武帝派大司馬吳漢率領朱枯、王梁、岑彭、馮異、萬脩、賈複、劉植、堅鐔、侯進、祭遵、王霸等11名主要將領共同進攻洛陽,可謂全力以赴。圍攻數月,更始將領朱鮪堅守不下。久攻不取,劉秀打算采用招降之法,並想到了岑彭。岑彭原為王莽政權縣吏,曾堅守宛城,到城中糧盡才投降更始政權。為此綠林軍將領主張殺掉他,後被劉縯救護,故至今對劉秀仍然感恩。劉縯遇害後,他在朱鮪手下任校尉,立有戰功,被推薦為淮陽都尉。既然岑彭對自己忠心耿耿,又和朱鮪有過交情,派他去最是適合。他帶著劉秀的話“夫建大事者,不計小怨。鮪今若降,官爵可保,況誅罰乎?河水在此,吾不食言”去勸說朱鮪。朱鮪接受意見,和岑彭一起去見劉秀。劉秀親自下座“解其縛”,並慰撫一番,很快讓岑彭當夜送他回城。第二天,朱鮪帶領全城兵眾一起歸降。就這樣劉秀輕易奪下了洛陽,不僅減少了兵禍之苦,又收籠了人心。劉秀即拜朱鮪為平狄將軍,封扶溝侯。這年10月,光武帝正式定都洛陽,史稱東漢。

建立東漢、確定洛陽後,光武帝下一步就是如何消滅各種敵對勢力,重新統一中國了。首先自然是綠林軍及其後來的更始政權。公元24年更始帝劉玄自入主長安後,大封宗室,又沉湎酒色,昏庸無能,一切委政奸賊趙萌,以至眾叛親離,矛盾激化;又誅殺申屠建、陳牧、成丹等諸多功臣,引起內部分裂,絡繹離去。公元25年,赤眉軍與綠林軍王匡、張卬等聯合攻入長安,更始帝先出逃,後請降,不久被殺。更始政權徹底瓦解,綠林起義宣告失敗。

光武帝的第二步是如何對付赤眉軍。當初更始政權剛建立時,雖然也曾封赤眉軍首領樊崇為列侯,但劉玄鼠目寸光,缺乏度量,不知收買人心,對樊崇及其赤眉軍很是歧視、冷漠。樊崇老大不快,乃於公元24年分兵兩路進攻已入主長安的劉玄。次年會師於弘農(今河南靈寶北),不斷取勝,又善於擴充兵馬,隊伍激增至30萬人,分為30營。不久他們便在鄭(今陝西華縣)立年僅15歲的牧牛童劉盆子(據傳也是漢代宗室)為帝,年號建世。旋與綠林軍聯合攻入長安,消滅更始政權。但關中豪強地主都隱匿糧食,堅壁頑抗,令其無計可施。建世二年(公元26)赤眉軍糧盡無援,被迫退出長安,此年在崤底(今河南洛寧西北)、新安(今河南澠池東)被劉秀派馮異擊敗,劉盆子、樊崇等在宜陽(今屬河南)投降,赤眉起義亦宣告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