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藝術啟蒙,文明穿越——探尋那些失落的世界文明之謎(1)(1 / 3)

蘇美爾人之謎

西亞地區是人類最早走入文明社會的地區之一,蘇美爾人則是最先在西亞創造輝煌遠古文明的民族。然而,這一與周圍民族截然不同的民族,究竟來自何方?

兩河流域文明時代最早的居民是蘇美爾人,他們在公元前5000至公元前4000年期間就來到了這裏,並且創立了輝煌的兩河流域文明。

1835年,位於現今伊朗的克爾曼沙阿東的貝希斯屯浮雕石刻文字吸引了英國軍官羅林森的注意。此後,德國哥廷根大學希臘文教授格羅特芬德釋讀了一篇銘文中40個楔形文字中的8個字,運用這8個字讀出了石刻上3個國王的名字。1848年—1879年,歐洲人雷雅德在庫雲吉克附近挖掘出亞述帝國首都尼尼微絨的遺址,龐大的宮殿、寬闊的馬路、堅固的城牆讓人驚歎。他們共發掘出2萬多片刻有楔形文字的泥版和5萬多件各式文物,這些重大發現為進一步了解兩河流域古代文明打下了基礎。

1899年,考古學家科爾維德在卡色爾堡遺址的土丘上發現了巴比倫城遺址。“巴比倫”本意為“神之門”,經過考證,這是古代兩河流域的最大城市,曾經是巴比倫王國的首都。後來另一位考古學家發現了一個更加古老的文明遺址——蘇美爾文明,起自公元前4000年左右。這些考古發掘有力地證明了兩河流域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是世界最古老的文明發祥地之一。

根據考古資料推斷,古代兩河流域的文字體係源於蘇美爾。約公元前4000年後期,蘇美爾人創造了圖畫式文字。到了公元前3000年,這種文字發展成為楔形文字。蘇美爾人通常用平頭的蘆稈在未幹的軟泥版上印刻出字跡,筆道呈現楔形。最初,楔形文字被刻成直行,後來逐漸演變成由左而右、由上而下的刻寫方式。

蘇美爾人已經具備了很豐富的天文學知識,他們在觀察月亮運行規律的基礎上編製了太陰曆,將兩次新月出現的期間作為1個月,每月包括29天或30天;全年分成12個月,6個月為29天,6個月為30天,每年計354天,蘇美爾人置閏月加以調整。

然而開創了輝煌文明的蘇美爾民族卻是一個外來的民族,他們的長相、語言、生活習俗、宗教信仰,都與他們的鄰居截然不同。

蘇美爾人喜歡在平原上堆起土丘,然後在土丘上麵建起神廟。蘇美爾的富人們也常在山頂上建起堡壘或大廈,甚至在蘇美爾人消亡多年後,猶太人來到巴比倫時,仍會看到這些矗立在綠色平原上的奇怪矮丘。這表明蘇美爾人可能原先居住在山林中,後來,他們雖然為了追求肥沃的土地而離開了山林,卻並沒有拋棄他們的習俗,仍然在平原上堆築起無數小山般的矮丘。

在蘇美爾人的遺址中,發現了大量圓柱形的印章。它們大多由貴重的金屬或玉石製成,印章外壁刻上了精美的圖案和文字。這樣的印章在印度河流域也曾大量發現,這似乎表明蘇美爾文明與印度河文明存在著某些聯係。是蘇美爾文明來自南亞印度,還是印度河文明傳自西亞呢?蘇美爾人的語言又與漢語有些相似,含有不少漢語的語音,這是不是表明蘇美爾人來自遠東呢?

還有些人認為如此發達的文明隻能來自外星球,這一點可以從蘇美爾人的傳說中找到證據。據說他們的祖先是降落到人間的眾神子孫,從一些古老的史詩中也能發現類似描寫空中飛行的詞句段落。

蘇美爾人究竟從何而來,至今仍未有明確的答案。也許,隨著進一步的考古發掘,我們會對蘇美爾人有更深的了解。

泰國班清文明之謎

泰國班清文明是一個輝煌的文明,這是一個不可一世的文明,但為什麼史書上沒有一點記載呢?他們的科技之謎又如何解釋呢?

班清位於素有萬塔之國稱號的泰國東北部嗬叻高原,它隻是泰國的一個普通小鎮,是個過去所有的曆史書中都沒有提到過的一個小鎮。一次偶然的機遇,使這個地球上沒有標記、鮮為人知的小鎮班清名揚天下。

1966年,美國駐泰國大使的兒子斯蒂芬·揚來到班清進行社會調查。一天,他路過一個築路工地時,在堆積石料的地方,看到許多被推土機挖出的破損陶器。他被上麵的圖案所吸引,就撿了一個大而美麗的陶罐帶給泰國的嬋荷公主玩賞。這個陶罐雖然已經破損,但在淺黃色的底色上,有一些奇怪的深紅色圖案,也有精確的幾何圖案。這種色彩搭配不但搶眼還相當賞心悅目,再加上美麗的圖案,使陶器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另外,嬋荷公主注意到這種圖案不同於泰國已發現的任何一種,倒是有幾分像古希臘的陶器圖案。

公主不知道班清有過什麼,但深知這些文物非比尋常。這些陶器的形狀各異,最令人驚歎的是一些頸部隻有一根筷子那麼粗的高花瓶,即使是用現代技術也很難做成那樣。古人是怎樣做到的?還有一些粗矮的大缸,上麵又有著精致得不可思議的圖案,顯得很不協調。這是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