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水裏作畫確實太厲害了嘛,丫丫不住的給自己找理由,記憶卻愈發的清晰。趕緊的把桌上的扇麵取過來繼續繡,繡錯了好針後,才稍稍靜下些心來。
張家是六月才搬過來的,說是祖上做的是藥材的生意。張家的大夫人是個有手腕的,初到一個地方,若不是當地有太好客的人,夫人之間的聚會很難有新人加入。
可張家的大夫人不同,她打來後,每個月都是一次大宴會。江南的節本來就比北方多,她帶來的又都是新鮮的玩意兒,這才幾個月得到功夫已經隱隱的獨占青峰鎮夫人之間的鼇頭了。
馬車候在角門外,王氏今日的打扮很是得體,連給小輩的見麵禮——各種銀錁子都備足了。
六丫對自己誤會丫丫而給她找了這麼不願意坐的事情很是內疚。一路上都在嘰嘰喳喳的說著她最近參加宴會時的瞧見的,聽說的好笑的事情說了個遍,直逗得丫丫笑的合不攏嘴才罷休。
張家在青峰鎮最繁華的那道街上,過去要路過市集。丫丫甚少出門,唯一的一次偷溜還是被抓了個正著,禁足了三個月。
微微掀起些簾子,丫丫看著外麵的熱鬧的景象,木頭叔千叮囑萬叮囑的,照理說出征都兩旬了,梨州城還是熱鬧又安寧。
“娘親,青峰鎮真是熱鬧,這裏比城裏都繁華。”外頭的人來人往,丫丫掃視了一眼後,回頭對王氏說道。
王氏點點頭,她曾經也常去城裏,青峰鎮確實繁盛的很。
“那是,有好多商販都不敢去邊錦城做生意,就讓給邊錦城的人把貨物送到青峰鎮來,在青峰鎮交易呢。”六丫大喇喇的掀開簾子正好瞅見運送貨物的馬隊,笑著說道。
丫丫眼角的餘光也瞧見了那邊的情景,怪不得。記得那回偷溜的時候,青峰鎮雖說也熱鬧,和現在相比,卻是差的遠了。
馬車轉過一條街,往裏走了走就停了下來。窗外傳來碧桃的聲音。
“夫人,張府到了。”
三人下了馬車,一邊已經停了不少的馬車,看來自家還是來得遲的。
門口看門的小廝見王氏等三人後,忙上前行禮道:
“夫人是來賞菊宴的吧,快請進。”
王氏顯然是對這種宴會已經有了不少經驗,給碧桃使個眼色,讓她賞這小廝些銅子,這才帶著人進門去。
張府建的顯然是比王宅華麗的多,處處都是園子,放眼望去,垂花門怕都不知有幾道。
跟著丫鬟繞來繞去,又是穿過花園,又是上了遊廊的。約莫一盞茶的功夫,遠遠的才聽到人聲,想必就是那賞菊宴舉辦的地方。
繞過假山,又進了一道門,這才瞧見前麵一道花門,上書:菊園。
丫丫一路看的還是津津有味的,這張家應該是江南腹地搬過來的人家。府上所有的格局山石水榭都和這邊的大氣全然不同。
梨州的亭子能站下去十來人,擺下琴架,一人撫幾人聽,都是不顯擁擠。可方才自己看過的那幾個亭子能擺下一個琴架就不錯了,更何提圍人聽。
丫鬟把人送到菊園門口就退了下去,王氏就帶著兩人進了園子,裏麵也有熟識的婦人打招呼。大部分都把眼神落在了丫丫身上,這女兒之前可是沒見過的。
甚至有婦人拉著自家的女兒過來攀談起來。
“王夫人可是藏的深,這位賽天仙似的人兒是?”一位身穿秋香色褙子的婦人上下打量了下丫丫,重點在也額上帶的勒子上多停留了一會兒後問道。
“這是我的小女兒,喚作安好。”王氏得意的介紹了一番後,又拉過丫丫讓她給這位婦人行禮。“安好,這是宋夫人。”
丫丫淺笑的給這位宋夫人道了一個萬福禮。
宋夫人忙扶了,抓著丫丫的手摸索了幾下後,就從硬是從手上褪下一對鐲子的戴到丫丫的手上。
“哎呀,你娘不厚道,這麼好的女兒先前都不給我看看。這回來的匆忙都沒備下什麼見麵禮,這對鐲子就送與你了。”
丫丫手腕上原本就帶了羊脂白玉鐲的,這麼硬是又套上一對翠玉鐲子不好看就不說了,還非常沉重。丫丫回看了一眼王氏,看她的意思。
這東西都帶在閨女手上了,難道還能退去不成?王氏對著丫丫點點頭。然後就去和宋夫人寒暄。
“宋夫人這怎麼好意思,送這麼大的禮……”說著宋夫人家的三個女兒也過來了。王氏也從自己頭上,手上取出三個首飾送與三個姑娘。
夫人們之間都是禮尚往來彼此心照不宣的交換著禮物,丫丫收著也沒什麼不好意思心裏過意不去的。她還嫌這對鐲子樣式太老氣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