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1 / 1)

第三十八章

4. 發動機艙內檢查(圖59)

查左右翼子板內襯板是否有變形、燒焊等維修痕跡;左右懸掛底座是否完好;上下水箱框架是否有碰撞痕跡(修複、更新等);前縱梁是否有變形、燒焊等碰撞修複痕跡;前防火牆是否有碰撞損傷痕跡;發動機外觀是否有損傷、圖59檢查發動機艙

滲漏;各類液體(機油、防凍液、製動液等)顏色、液量是否正常。

5. 車內電氣設備狀況檢查

檢查刮水器、音響設備、儀表、空調設備等是否齊全、有效。高檔客車、轎車電氣設備在整車中價值權重較大,維修費用較高。因此,在檢查過程中應認真慎重。

6. 車輛底盤檢查

檢查發動機固定是否可靠,檢查發動機與傳動係的連接情況。燃油箱及燃油管路應固定可靠,不得有滲、漏油現象,燃油管路與其他部件不應有磨蹭現象。軟管不得老化開裂、有磨損等異常現象。檢查傳動軸中間支撐軸承及支架、萬向節等有無裂紋和鬆曠現象。檢查轉向節臂、轉向橫直拉杆有無裂紋和損傷,有無拚焊現象。轉向橫直拉杆球銷是否鬆曠、連接是否可靠。檢查車架是否有裂紋和影響車輛正常行駛的變形,螺栓和鉚釘不得缺少和鬆動。車架不得進行焊接加工。檢查前、後橋是否有變形、裂紋。檢查鋼板彈簧有無裂紋、斷片和缺片現象。中心螺栓和U形螺栓是否緊固。減振器是否漏油。車架與懸架之間的各拉杆和導杆應無鬆曠和移位現象。檢查排氣管、消聲器是否齊全及固定情況,有無破損和漏氣現象。檢查製動總泵、分泵、製動管路,不得有漏氣、漏油現象。軟管不得有老化開裂、磨損異常等現象。檢查電器線路,所有電器導線均應捆紮成束、布置整齊、固定卡緊、接頭牢固並有絕緣套,在導線穿越孔洞時需裝設絕緣套管。

7. 車輪檢查

(1) 輪胎外觀檢查

輪胎不應有異常磨損(圖510),當輪胎出現非正常磨損時,表明該車的車輪定位參數不準確或是車輛長期超載運行。機動車輪胎胎冠上花紋深度不得少於1.6mm,轉向輪輪胎胎冠上花紋深度不得少於3.2mm。輪胎的胎麵和胎壁不得有長度圖510車輪異常磨損

超過25mm、深度足以暴露出輪胎簾布層的破裂和割傷。轉向車輪不得使用翻新輪胎。

車輪的磨損形式包括:

① 兩肩快速磨損—胎壓不足或換位不夠。

② 中間快速磨損—胎壓太足或換位不夠。

③ 胎麵磨損—胎壓不足或超速。

④ 單邊磨損—過度外傾。

⑤ 羽邊磨損—前束不當。

⑥ 禿斑—車輪不平衡。

⑦ 扇形磨損—懸架變形或換位不夠。

(2) 車輪橫向和徑向擺動量檢查

當車輪橫向和徑向擺動量超過規定值時,車輛行駛過程中會引起轉向輪擺振、行駛不穩定。

頂起車橋,用百分表觸點觸到輪胎前端胎冠外側,用手前後擺動輪胎,測其橫向擺動量。將百分表移至輪胎上方,使觸點觸到胎冠中部,然後用撬杆向上撬動輪胎,測量其徑向擺動量。車輪橫向和徑向擺動量,小型汽車不大於5mm,其他車輛不大於8mm。

第二節動態檢查

二手車動態檢查是通過對汽車各種工況,如發動機啟動、怠速、起步、加速、勻速、滑行、強製減速、緊急製動、從低速擋到高速擋、從高速擋到低速擋的行駛,檢查汽車的操縱性能、製動性能、滑行性能、加速性能、噪聲和廢氣排放情況,以鑒定二手車的技術狀況。二手車的動態檢查包括無負荷時的工況檢查和路試檢查。

一、 無負荷時的工況檢查

1. 發動機啟動狀況的檢查

在正常情況下,用啟動機啟動發動機時,應在三次內啟動成功。啟動時,每次時間不超過5~10s,再次啟動時間要間隔15s以上。若發動機不能正常啟動,說明發動機的啟動性能不好。

如果由於發動機曲軸不能轉動而導致發動機無法啟動,其原因主要可能是蓄電池電量不足或啟動機工作不良,也可能是發動機運轉阻力過大。檢查發動機啟動阻力時,應拆下全部火花塞或噴油器,人工運轉曲軸,檢查轉動阻力。

如果啟動時曲軸能正常轉動,但發動機啟動仍很困難,對於汽油發動機,其原因主要可能是點火係統點火不正時、火花塞火弱或無火;燃油係統工作不良,使混合氣過稀或過濃;汽缸壓縮壓力過低等。對於柴油發動機,除汽缸壓縮壓力過低外,燃油中有水或空氣,輸油泵、噴油泵、噴油器工作不良,燃油係統管路堵塞等,都可能導致發動機啟動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