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2章 注重身邊的人(1 / 1)

看人時如果能不以個人的好惡為標準,你就會發現別人身上有很多長處,如果能加以有效利用,也能成事,哪怕是”雞鳴狗盜之徒“也有可用之處。

春秋時期,四君子以養門客聞名,其中以孟嚐君為最,據說座下有門客三千。一次,又有兩個人前來投奔,其中一個能鑽狗洞、能學狗叫;另一個會學雞叫,除此之外,別無所長。孟嚐君還是把他們留下了。許多門客不服氣,總覺得這兩個人沒什麼能耐,和這樣的人在一起覺得丟人,請孟嚐君將這二人辭退,孟嚐君勸他們說,世無不可用之人,有一技之長就是人才,讓他們留下來吧。

沒多久,孟嚐君奉命出使秦國。鑒於孟嚐君名聲很大,秦昭王想讓他留下來做相國。有人勸秦昭王說:”孟嚐君是齊國人,又很有本事,如果在秦國做了相國,他不會替秦國謀利的,即便他肯為秦國出力,也一定是先想著齊國然後再考慮秦國,如果是這樣,秦國不就危險了嗎!“秦昭王聽完覺得有道理,就打消了讓孟嚐君當相國的念頭,而且把他關起來,想把他殺掉。孟嚐君請秦昭王的一個寵姬幫忙說情。這個寵姬說:”我想要孟嚐君的白狐裘。“原來,孟嚐君有一件白狐裘衣,價值千金,天下無雙。他把這件裘衣送給了秦王,秦王的寵姬隻有得到了這件裘衣才肯幫忙,這確實給孟嚐君出了一個難題。孟嚐君很發愁,問遍門客,誰也想不出對策。

正在危難之際,那個能鑽狗洞學狗叫的門客說:”我想我可以去偷白狐裘。“於是,夜裏他從狗洞偷偷地混進了秦王宮中儲藏東西的地方,將孟嚐君原先獻給秦昭王的那件裘衣又偷了出來。

得到白狐裘以後,秦昭王的寵姬果然沒有食言,代孟嚐君向秦昭王說了許多好話,秦昭王接受了寵姬的建議,把孟嚐君放出了大牢。重獲自由的孟嚐君連夜逃往齊國。

時過不久,秦昭王後悔自己釋放了孟嚐君,趕緊派人去追。

半夜時分,孟嚐君已逃到函穀關下,出了函穀關就相對安全了,當他們剛準備出關時,卻被侍衛攔截住了。因為秦國有一條規定:雞鳴以後才準放人通行。孟嚐君擔心被追兵捉住,心急如焚。這時,那個會學雞叫的門客捏起嗓子,十分逼真地學著公雞打鳴,使得附近公雞也隨聲附和起來。侍衛聽到雞鳴聲,就開關將他們放走了。孟嚐君得以順利脫逃。

人無完人,要多看他人的長處,對別人充滿信心,這樣才能把事辦好。假如你總是盯著別人的缺點不放,那麼即使他有再多的優點,你也會視而不見,假設他是一匹千裏馬,豈不被你錯過了嗎”三人行必有我師“,不要小看身邊的任何人,多看優點,才能發現真正的”千裏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