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紹棠的文學創作引起了人們的關注,他被譽為”神童作家“。年僅16歲的他,就被調到團中央工作。1957年春天,在北京文藝界的一次座談會上,他的發言有些過激。第二年,風華正茂的他被錯劃為三類右派,開除了黨籍。
在那種”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年代,時任團中央第一書記的胡耀邦,為挽救劉紹棠和其他同誌做出了相當多的努力,但無力回天,隻能連連歎道:”損失慘重,損失慘重啊!“在劉紹棠準備到大運河邊的儒林村接受改造時,胡耀邦與他談了一次話。胡耀邦問:”你知道你為什麼犯錯誤嗎?“劉紹棠回答:”我是因為書本主義,墮入了個人主義的萬惡深淵……“胡耀邦沒等他說完,就打斷他的話,大聲地說:”你什麼也不是,就是驕傲!“劉紹棠臨走時,胡耀邦握住他的手囑咐說:”好好幹,20年後還是一條好漢!“”你什麼也不是,就是驕傲!“這話擊中了要害,講得太精辟、太深刻了!驕傲,足以讓一個風華正茂、前途無量的新星身敗名裂!與驕傲相反,謙虛卻能把一個戰果輝煌、赫赫有名的將軍映襯得更加璀璨奪目。
美國南北戰爭時,北軍格蘭特將軍和南軍李將軍率部交鋒。經過一番空前激烈的血戰,南軍一敗塗地,李將軍被送到浦麥特城去受審,簽訂降約。
當有人請格蘭特將軍講一講指揮這次激戰的得意之筆時,他不僅對自己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隻字未提,而且將勝利歸功於天氣和時運。他說:”這次戰役的勝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外界環境決定的。當時敵方軍隊在弗吉尼亞,幾乎天天遭遇陰雨天氣,害得他們不得不在雨中泥中掙紮。相反,我軍所到之處,幾乎每天都是好天氣,行軍異常方便。而且有許多時候往往是在我軍離開一兩天後便下起雨來。所有這些,不是幸運是什麼呢?“當有人請格蘭特將軍講一講對李將軍的看法時,他不僅對敗軍之將沒有絲毫的輕蔑,反而對其標準的軍人風度表示了由衷的讚賞。他說:”李將軍是一位值得我們敬佩的人。他雖然戰敗被擒,但態度仍舊鎮定異常。他仍然穿著全新的、完整的軍服,腰間佩帶著政府獎賜他的名貴寶劍。而我卻隻穿了一套普通士兵穿的服裝,隻是衣服上比士兵多了一條代表中將軍銜的條紋罷了。“有人聽後大惑不解地問:”一個敗軍之將,居然也昂首挺胸、衣冠楚楚,豈不是太不自量力了?“格蘭特將軍解釋道:”李將軍雖然戰敗,但仍能坦然忍受恥辱,這正是他勇敢堅毅的地方。他這樣做,是表示他把失敗當作一種經驗,而絕非僅僅是一種恥辱。如果能再給他一次機會的話,他仍能挺身奮戰,爭取光榮。所以說,他雖是敗軍之將,但卻一直保持著一位偉大軍人的風度。“有人問:”您為什麼堅持不談自己在激戰中的功勞與貢獻?“格蘭特將軍答道:”驕傲是可怕的,因為它能把一個出類拔萃的人搞得身敗名裂。謙虛是可愛的,因為它能把一個功成名就的人鑲嵌得更加璀璨奪目。每一個人,永遠都不能過分強調個人的作用,更不能把個人的作用強調到決定整個戰局的地步。“人之常情,總愛自誇,以己之長,攻人之短,痛快之餘,毫無收獲反而惹人怨恨;若能持謙虛之心,以恭敬的態度待人接物,也算是一種成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