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還是孩提時代的事。上小學四年級時,我們的班主任姓胡,是個相貌平平的老頭,脾氣怪怪的,可心腸極好,教書也很有一套。那幾天,我們的課文中第一次出現了“誠實”這個詞,他便不厭其煩地旁征博引,反反複複地向我們這些剛剛十歲出頭的孩子闡釋它的含義,大講特講它對於人生的至關重要,完全不在乎我們是否聽了進去,是否心領神會了。
這天上午有一節語文課。上課鈴響之後,胡老師夾著講義走上講壇,臉色嚴峻地說:“就在剛才課間十分鍾,我們中有一個人從校門內那株石榴樹上摘去了一個大石榴,是誰摘的,有膽量承認嗎?”全班同學麵麵相覷,都沒有吱聲。“那好,我再問問同學們,誰有過那石榴好吃,想摘下一個嚐嚐的念頭?”胡老師要求有這種念頭的同學舉起手來。
我那時雖不是特別的懂事,但也馬上意識到在此刻舉起手意味著什麼——你動過摘的念頭,那麼石榴就是你摘的。我敢說,整個班裏的同學肯定都意識到了舉起手來的後果。所以,老師等了又等,還是沒有一隻手舉起來。
“真的連想都沒想過?”他又追問了一句。
這時,有個個子很小的女同學怯怯地站了起來,她紅著臉小聲地說,她想過,可是她的確沒有摘……我們都屏住呼吸,和那女同學一起等待老師的發落。
出人意料的是,胡老師不僅沒批評她,反而走下講台,走到她前麵伸出手無限慈愛地摸了摸她的發辮,並且變戲法似的從衣兜裏掏出個大紅石榴,放在她的課桌上。
“石榴是老師摘的。我之所以這樣對待大家,是想讓大家理解‘誠實’到底是什麼東西。”老師又望著我們,歎了一口氣……直到今天,我還無法忘記那個誠實的紅石榴。